李晶晶,卜秀青,林小玲,王若婧,罗宝嘉,万丽红
(1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89;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广东广州,510060)
创新能力是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和创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或新成果的综合能力[1]。随着护理事业不断发展,护理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护理教育创新面临更大的挑战[2]。护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作为未来的主要护理工作者,其创新能力水平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的核心[3],但目前却是我国护理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校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制订教学策略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采取措施提高在校护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依据。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校护生创新能力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改革及提高护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本学院在校护生15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年级51名,二年级52名,三年级51名;男21名,女133名;年龄17~23岁,平均(19.30±1.10)岁;入学时选择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83名;对护理专业感兴趣53名,兴趣一般95名,不感兴趣6名;参加科研项目31名,其中包括一年级6名,二年级8名,三年级17名。
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样本量=[Max(维度数)×(10~20)]×[1+(15%~20%)][4],本研究所采用的创新能力评估量表[5](innovation &creativity effec tiveness assessment,ICEA)中最大维度数为7,计算出样本量为81~168名。
1.3.1 一般资料 调查表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高考第一志愿是否护理学专业、专业学习兴趣及本科期间有无参与科研项目等。
1.3.2 创新能力评估量表(innovation creativity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ICEA)该量表由JON[5]于2004年编制,共84个条目,包括创新意识、好奇心、打破固定思维技能、培养想法能力、试验及冒险意愿、勇气及心理弹性水平、精力持续性7个维度,采取Likert5级计分法,以“从不、偶尔、频繁、非常频繁、总是”备选,分别赋予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创新能力水平越高,且划分为3个等级,均分≥4分为高水平,≥3分且<4分为中等水平,<3分为较低水平[6]。该量表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7]。本研究量表Cronbach's α 为0.975。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研究者进行调查,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按年级发放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问卷,填写时间约10min。本次发放问卷160 份,回收有效问卷154 份,有效回收率为96.25%。
数据采用SPSS21.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在校护生创新能力总均分为(3.30±0.53)分,其中9.74%(15/154)护生的创新能力处于高水平,62.99%(97/154)处于中等水平,27.27%(42/154)处于较低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培养想法能力维度得分(3.65±0.62)分、精力的持久性维度得分(3.47±0.65)分、创新意识维度得分(3.27±0.58)分、勇气和心理弹性水平维度得分(3.24±0.66)分、试验/冒险意愿维度得分(3.18±0.63)分、好奇心水平维度得分(3.18±0.71)分、打破固定思维技能维度得分(3.12±0.63)分。
不同年级在校护生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1。表1可见,不同年级在校护生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一般资料在校护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不同高考第一志愿及是否参加科研活动的护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护生创新能力总均分为(3.30±0.53)分,其中9.74%(15/154)护生的创新能力处于高水平,62.99%(97/154)处于中等水平,27.27%(42/154)处于较低水平,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6-9],说明护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培养想法能力是指能够较好地支持和发展自己或他人的想法,避免过早地批评、否定[5]。本调查发现,各年级在校护生的培养想法能力维度得分均最高,与杨芷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护生较有自己的想法,不希望他人过早批评或否定,主要原因是本研究的护生均为95 后,这些护生在网络伴随下长大,接触新生事物多,想法也多,而他们的教师则是60 后或70 后,接受传统的教育,更倾向于服从组织,相对较封闭固守。提示护理教育者应了解95 后护生的特点,对护生的想法多给予积极的肯定,以减少代际冲突,更好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
表1 不同年级在校护生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s)
表1 不同年级在校护生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s)
项目总分创新意识好奇心打破固定思维技能培养想法能力试验及冒险意愿勇气和心理弹性精力持续性一年级(n=51)3.27±0.58 3.24±0.56 3.12±0.75 3.03±0.63 3.65±0.68 3.16±0.68 3.19±0.76 3.51±0.71二年级(n=52)3.24±0.51 3.21±0.58 3.15±0.71 3.12±0.63 3.53±0.61 3.14±0.54 3.18±0.61 3.34±0.62三年级(n=51)3.40±0.48 3.37±0.59 3.27±0.68 3.22±0.62 3.77±0.55 3.25±0.65 3.36±0.61 3.55±0.61 F 1.326 1.050 0.639 1.202 1.972 0.465 1.250 1.530 P 0.269 0.352 0.529 0.303 0.143 0.629 0.289 0.220
表2 不同一般资料在校护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分,±s)
表2 不同一般资料在校护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分,±s)
项目性别n 创新能力总分F/t P男 女21 133 3.35±0.54 3.30±0.53 0.154 0.695高考第一志愿护理专业其他专业护理专业学习兴趣不感兴趣兴趣一般感兴趣参加科研活动参加没有参加83 71 3.40±0.54 3.20±0.50 5.900 0.016 6 95 53 3.42±0.63 3.25±0.52 3.39±0.53 1.378 0.255 31 123 3.53±0.55 3.25±0.51 7.140 0.008
打破固定思维技能决定了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现新的和不同的对现存问题的看法[5]。本调查发现,各年级在校护生的打破固定思维技能维度得分均最低,说明护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分析原因,①我国中小学传统的教育方式均为“题海战术”,使许多护生习惯于固定思维。②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主要是打针发药,护士是医生的助手,以致有些护生受此观念的影响,错误地认为以后的工作只是机械性的辅助工作,从而忽略了提升自己从新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传统的护理教学一般以老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0-11]。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反映护生兴趣的广泛程度、思维的开放程度,反映护生多大程度上倾向于寻求新的、改进的或不同的解决方案或方法;试验及冒险意愿维度主要是评估护生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应用创新想法的能力;勇气和心理弹性维度反应护生面对质疑,勇敢坚持实施想法的程度;好奇心被认为是发展创新性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驱动因素;精力的持续性维度评估护生积极地追求好的结果的态度倾向[5]。本结果发现,不同年级护生ICEA 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①我院是广东省唯一护理学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重点专业,教学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教育,从入学开始学院就创造较多的接触临床、接触科研、接触社会的机会给护生,注重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升护生创新能力水平。②理论上来说,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学知识的增多与深入,护生对待临床护理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一年级护生刚进入大学,对未知的大学生活充满幻想,对护理专业抱有热情;二年级护生处于在校学习生涯的中间阶段,经过1年的学习,对护理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精力的持续性会有所下降;三年级护生专业课的学习任务较重,还需要为进入临床实习做好准备,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创新意识及试验及冒险等意愿,并不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所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考第一志愿选择护理学专业护生的创新能力优于非第一志愿护生(P<0.05)。MARTIN P等[12]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水平和认知需求呈正相关(P<0.05)。高考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对护理专业更感兴趣,专业认同感更高,这些护生更愿意主动学习,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需求,因此其创新能力优于非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陆涵等[13]研究也显示,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其创新能力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以及第二课堂等教学活动,通过树立良好的专业典范、榜样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提高其专业认同感[14],以进一步提高护生创新能力。
相关研究[15]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成正相关,即科研能力较高者其创新效能也较高。本结果发现,有参加科研活动的护生创新能力得分高于未参加科研活动者(P<0.05),说明参加科研活动有助于护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示护理教育者应创造更多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给护生。对于不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的护生,可实施科研积分制,即参加科研、学术交流活动等可获得一定积分,每学期必须达到规定的最低积分,同时给予积分高的护生一定奖励,从而提高护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校护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打破固定思维技能有待提高。增强护生的专业认同感、鼓励护生参加科研活动并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在校护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