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合理使用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问题情境 策略分析
引言
自从新课改实行以后,教师使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从而能够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而,还有很多教师并没有正确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有效的改正,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优势。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教师采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进行的,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之后,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时候,要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要引导学生学习完新知识以后,能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不然的话,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还有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现象[1]。
2.趣味性原则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知识和思维还不够健全,并且非常活泼好动,不能够控制好自身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采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要将趣味性融入其中,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都能够集中到学习上,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認识数学知识。
3.层次性原则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思考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否具备层次性,问题与问题之间是否具有衔接性,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否具有很强的关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时候能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和学习[2]。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以教学经验为基础,体现出学生的童趣
新课改实行以后,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变化。
例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教师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杯中水量也是相同的,在甲杯中放入一勺糖,在乙杯中放入半勺糖,探究那个杯子中的水更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甲杯中的水更甜。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从而引出“百分数”的知识进行教学。
2.通过故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故事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周长计算”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故事:森林中的动物们举办运动会,为了能够体现出比赛的公平性,需要对不同动物的场地进行严格划分,比如,小兔子跑圆形跑道,狮子等大型动物跑方形跑道,于是很多动物都开始质疑比赛的公平性,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计算跑道的路程,才能够使所有的动物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计算数学问题,从而对数学图形的周长有更加深入的理解[3]。
3.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连的问题情境
新课改实行以后,教师总是一味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要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是学生身边发生的,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加减乘除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创设出这样的教学情境:王师傅是学校的送水工,每天要为学校30个班级和6个教职办公室送水,已知每桶水重10千克,那么算出王师傅每天要送多少的水?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利用游戏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是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以选取难度系数降低但集体性较强的游戏,在教学的活动中融入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并向每个小组都发放一个橘子,小组之间要均分橘子,这样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橘子该怎样分才能够使每个学生分到同样多的橘子。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进入了分数计算的情境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介绍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推广应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洛桑曲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分析[J].新课程(上),2017(8):131-131.
[3]张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