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保证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条件之一,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语文教师应积极探讨,努力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高效率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因素,教师的素质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十分关键。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人格魅力、道德情操、文学修养等。教师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培训学习、教学实践、日常的培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来实现[1]。
学校、教研组等要积极为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无论是上级举办的培训班,还是本校开展的各类教学经验交流、讲座等,作为教师都要积极参加,认真虚心地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和其他综合能力。培训中涉及的内容应既有深度和高度,又具体到一堂课、一篇课文的讲授技巧,既可以满足广泛性的要求,又可以满足细小环节的要求,使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得到“实惠、解渴”,切实对个人素质的提高帮助。
培训内容还应该不限于教学业务,还应该结合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教师各方面的修养,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不仅主要由教学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进行主讲,还积极鼓励其他教师加入交流,畅谈教学的心得体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使教师之间形成互帮互学、采长补短、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做好授课前的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每节课前,教师都要对本节课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备课是保证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认真研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内容上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点和难点确定解决办法。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理解能力,预判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确定课堂授课的方法、技巧和如何进行语言表达,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听懂学会并加深理解,设置好课堂练习内容以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成绩的巩固提高。备课时,教师还要设计好提问时机、提问内容和提问技巧,从学生角度对教案进行审视,对认为不适合的内容要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意为止。备课时还要注意提出本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下课前要将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上课前,教师还要使自己养足精神,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带着对学生和教学事业的热爱走进课堂。
三、教师的课堂表现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保证
业务水平高、课堂表现力强的教师,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欢迎这个教师,学生也会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语文教师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
一是语文教师要做到语言幽默,妙语连珠,表达准确,善于引导和启发。以上的能力在于教师的不断积累,比如学生对背诵课文常常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可以背诵出大量经典课文,就会出口成章,随时做到引经据典,其在课堂的表现力会受到学生们的佩服,激发出向老师学习,欲与老师试比高的的积极性。
二是语文教师要练出一手好字,尤其是板书。字如其人,好字有时会被 认为只有好人才可以写得出。而学生对于老师的好字会心生佩服,常常会进行模仿,以能写得出如老师一样的好字为骄傲。好字的具体标准为端正有力、结构美观,板书尤其要体现出横平竖直、清晰大方,关键是要注意笔顺正确,为学生带个好头。
三是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语文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是语文的升华。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可以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深层含义。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文学功底,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到课文的内涵与意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的熏陶。更主要的是文学造诣对作文的教学更有益处。语文教师不仅应该会分析讲解好课文,自己也应该进行写作,进行文学创作或撰写论文等。教师自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才会言之有物,表达准确。如果教师自己不具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学生作文就没有说服力,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针对学生特点营造高效率的课堂氛围
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营造,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保证。初中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理解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渐提高渴望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展现自我,但在性格上又表现出叛逆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共性有所了解,又要对学生的个性有所掌握,针对学生的不同的特性营造课堂的教学氛围。一是教师要在教学中要表现得亲切自然、语气温和、语言幽默,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们心情愉悦地投入课堂学习。二是教师要利用初中生具有好胜心,不服输的心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组词比赛等不同竞争方式,使学生不断产生向上的动力。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使學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2]。
五、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就好像是拉开了思想的闸门,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注性。但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逐渐形成。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教师要改变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授课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在讲授时可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设置联想,引经据典,用讲故事的方式,创造特定情境等,安排学生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小品表演、分组讨论、做游戏活动等。在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使用一两种,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轮换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避免学习产生厌烦、乏味的思想情绪,提高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
六、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高素质的师资,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力、有效氛围的营造及激发学习兴趣等,提高课堂的效率,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晓东.语文创新教学新探[J].汉字文化.2018.05.10.
[2]陈丽清.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