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保证生活状态的基本能力。幼儿期是孩子各种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成人应引导幼儿从小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树立一定的自我服务意识,并培养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大有裨益。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成为幼儿园教师及家长首先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探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培养方法,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 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路上的铺路石,它形成并发展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如入睡、进餐、如厕、盥洗、穿脱衣等,是一切与幼儿生活及发展有关的实际技能。
小班幼儿刚入园,其可塑性较强,教师应尽早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让幼儿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如何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
经过小班第一学年的学习与生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个别孩子不能独立吃饭、不会整理玩具、不会穿衣扣纽扣,还有分不清左右脚,将鞋子穿反的幼儿。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于该时期幼儿萌发的独立意识并非特别重视,有时上幼儿园要迟到了,家长就直接帮幼儿完成了穿衣、洗漱的步骤,在幼儿不会刷牙洗脸的情况下就直接帮其代劳,常常会出现家长“事事包办”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都较为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著极为重要的意义。帮助幼儿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树立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对于幼儿个体来说,这还将影响其未来的学习、生活乃至为人处事。
从身体发育上来说,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正处在发展发育阶段,身心发展均不完善。且现在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家长多以幼儿为中心,小公主、小皇帝们在家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日子,缺少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于是思想上的惯性依赖也越来越重了。因此,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应结合家园共育,让家长们参与配合进来。在园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规范做好洗手、穿衣、如厕、进餐等一日常规活动,帮助幼儿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
三、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抓住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和学习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师可结合多种方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
1.讲解演示法
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决定了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操作演示给予他们直观的示范和指导,鼓励幼儿从行为上的模仿开始。教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利用儿歌形式帮助幼儿模仿学习,如引导幼儿漱口时,可以这样说:“小金鱼是怎么吹泡泡的呀?先喝一口水,把它含在嘴里,鼓起腮帮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让水宝宝在你的嘴巴里做清洁操,最后再吐出来。”简单易懂的儿歌讲解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动作示范,对幼儿掌握漱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儿歌诵读法
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在其他学习领域也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生活能力的具体要求编进儿歌并配上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在记住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边背诵边练习自理能力,如叠衣歌:“衣服小宝宝,快快来躺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都是好朋友,整齐来排好。”幼儿能够在朗诵过程中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会正确叠衣服的步骤,以后也会更乐于自己动手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生活区中出示相应的步骤图片,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利用区域游戏时间多加练习,一举两得。
3.游戏体验法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和生活的,游戏化精神应渗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样也可以寓于游戏之中。如:娃娃家中,教师投放了各种款式的娃娃衣服,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动手能力选择套头的、拉拉链的或是扣纽扣的衣服;小吃店里,教师投放了勺子和筷子,引导幼儿根据所吃的点心内容(汤圆或面条)选择相应的工具。一次角色游戏结束时,孩子们在总结游戏时发现服装店里的袜子总是东一只西一只的,很凌乱,于是主动提出了要将袜子整理好的想法,我指导幼儿学习了卷袜子的技能,在以后的角色游戏时间里,我发现袜子乱丢的情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同时,孩子们卷袜子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阶段竞赛法
与小学不同,幼儿园不能通过考试的形式去了解幼儿能力的发展水平,那么如可才能有效了解幼儿能力的阶段达成情况呢?分组竞赛是不错的选择,:在一段时间的能力练习后,当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一项生活自理技能时,教师可以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进行分组开展一项生活自理能力竞赛。开展这样的竞赛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又能保护能力弱的孩子的自尊心,并督促其继续主动练习,是个不错的办法。
幼儿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能够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基础。但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练习和等待的过程。只要家长与教师默契配合,大胆放手,努力为幼儿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做好!
参考文献
[1]袁红,何颖.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6.3.10
[2]吴梅花.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21
[3]庄军红.论学前期儿童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4]林晓萍.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