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2-11 07:15:26邱金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踝臂硬化下肢

邱金梅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中心卫生院,山东东营 257100)

根据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人群在不断增加,且多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1]。而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十分常见,其属于一类慢性大血管并发症,若治疗或控制不及时,易增加其足坏疽、足溃疡风险,甚至引起多种严重后果,比如,高位截肢、下肢截肢或再次截肢等[2]。而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常规西医治疗为主,但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该文通过分析收取时间在2017年6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两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各项情况,明确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其中50例为观察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措施。

纳入标准:(1)经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判定为0级。(2)踝臂指数≤0.9。(3)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外周性血管病,比如:雷诺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2)对研究药物过敏。(3)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4)伴有其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观察组(50例):组内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在 60~70 岁,平均年龄为(65.44±1.09)岁。

对照组(50例):组内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在 61~70 岁,平均年龄为(65.78±1.18)岁。

两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具有可比性,且成立。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行常规西医治疗。

给予其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将10 μg的前列地尔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10 mL),行静脉注射,1次/d;在出院前给予其贝前列素纳片,用法用量为3次/d,1片/次。

观察组50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活血通络散,该药方由临床经验制成,药方组成为水蛭30 g、三七30 g、穿山甲10 g、蜈蚣 6 条、丹参 30 g、大黄 20 g、蟾酥 2 g、全虫 30 g,将上述药方研为细末,用温开水冲服,2次/d,2 g/次,共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析和对比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的研究指标,指标包含:糖尿病足症状量表评分、踝臂指数以及治疗效果。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研究结果和数据,其中糖尿病足症状量表评分、踝臂指数采用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t值检验;患者治疗效果用计数资料检验,用χ2值检验,若2组间差异存在意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糖尿病足症状量表评分

观察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治疗后疼痛(1.49±0.01)分、冷感(1.51±0.03)分、麻木(1.41±0.01)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2者糖尿病足症状量表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2者糖尿病足症状量表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疼痛 冷感 麻木观察组(n=50)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33±0.12 1.49±0.01 2.35±0.24 1.79±0.12 2.66±0.24 1.51±0.03 2.67±0.45 1.88±0.12 2.67±1.02 1.41±0.01 2.66±1.18 1.87±0.19

2.2 比较两组踝臂指数

观察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踝臂指数相比较,前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2者踝臂指数的比较(±s)

表2 2者踝臂指数的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0.71±0.01 0.71±0.02 0.98±0.12 0.79±0.01 11.157 0.000

2.3 比较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以人体动脉壁中层钙化、内膜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临床表现,易导致动脉壁变硬,且动脉管腔呈血栓形成或不规则狭窄,病变呈对称性和弥漫性,通常累及人体多组血管,且对人体膝盖以下的小动脉造成侵犯,进而引起下肢供血不足、肢端出现缺血、低氧情况[3-5]。该疾病主要以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发凉、麻木等作为临床表现,易导致人体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最终引起肢端缺血性坏疽或坏死[6]。

我国中医学认为,导致该疾病的因素与痰瘀阻络具有密切关联,在治疗方面应以祛痰、破瘀、活血、通络为主要。该研究中应以活血通络散,药方中穿山甲、全虫、水蛭、蜈蚣具有活血通络破瘀的效果,是主药;将其与三七、丹参辅助治疗,能够达到化瘀止血、活血养血的目的;与大黄辅助治疗,能够达到逐瘀破结的效果;蟾酥能够解毒止痛,使人体下肢疼痛症状得到改善,该药方主要以虫类中药为主,故此具有更强的畅通血脉、散瘀止痛的作用[7-8]。根据我国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全虫能够达到抗血栓的目的,且能够使人体血小板黏附率降低,达到镇痛、延缓血凝的目的;水蛭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抗凝血的作用,且能够使人体外周血管得以扩张;蜈蚣具有溶血性蛋白质和组织胺类物质,能够达到镇痛、扩张血管以及抗凝的目的;穿山甲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扩张人体血管,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三七能够使人体糖脂代谢得到改善,具有扩张血管、抗感染、活血化瘀的效果;丹参能够避免动脉粥样硬化,达到抗凝和抗感染的目的;大黄能够对人体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且具有抗感染效果,能够对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产生抑制,达到改善微循环目的,上述药方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的效果,特别在于抗感染、抗凝、抗血栓等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9-10]。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治疗后疼痛(1.49±0.01)分、冷感(1.51±0.03)分、麻木(1.41±0.01)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踝臂指数相比较,前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踝臂硬化下肢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降低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短期内因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的关系▲
广西医学(2021年8期)2021-07-07 00:24:52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肢血管彩超联合踝臂指数对老年下肢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9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臂指数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