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玮娜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山西阳泉 045000)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为多因素致病的慢性病,该病可能累及周围关节,早期诊治不及时可能造成无法逆转的骨关节破坏,关节功能性破坏或者关节畸形进而造成残疾。免疫制剂是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案,其中以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使用最多。该次研究主要以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为研究段,探讨免疫制剂联合雷公藤多甙的临床疗效与对炎性因子造成的影响,报道如下。
经该院伦理委员批准后,选取风湿免疫科收治的该病患者30例,患者知情同意入组,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1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18±12.3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 7 例、女 8 例,年龄21~65 岁,平均年龄(43.56±12.4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其hs-CRP、ESR增加;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症;14 d内未接受激素药物治疗、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疾病;血液循环严重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精神疾病;对研究所涉药物过敏或禁忌;关节功能Ⅳ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免疫制剂治疗,甲氨蝶呤片(国药准字 H31020644;规格为 2.5 mg×100 s)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片(国药准字H20000550;规格为10mg×8 s×2 板)10 mgqd 口服[1]。
1.2.2 观察组 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国药准字 Z32021007;规格为 10 mg×100 s)20 mgtid 口服。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2周。
(1)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患者的脉象、舌苔、体征以及症状等,主要症状包括气短、周身乏力、清晨关节僵硬持续时间、压痛、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疼痛,次要症状包括肌肉麻木、多梦健忘等。主要症状按照 0、2、4、6 分赋分,次要症状赋分 1、2、3、4 分,脉象与舌苔赋分0、2分,分值越高提示其症状越严重[2]。
(2)观察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评价,减分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无效:减分率<30%;有效:30%≤减分率<70%;显效:70%≤减分率<95%;痊愈:减分率≥95%。有效、显效以及痊愈均计入总有效率中。
(3)观察患者的 hs-CRP、ESR、RF 水平,方法参考[3]。
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 1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5)对照组(n=15)t值P值42.54±3.32 42.46±3.54 0.064>0.05 24.33±2.12 31.21±4.40 5.456<0.05
观察组无效1例、有效4例、显效8例、痊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无效7例、有效4例、显效3例、痊愈1例,总有效率5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校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P<0.05)。
治疗后,观察组RF、hs-CRP以及ES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检查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检查指标对比(±s)
组别RF(IU/mL)ESR(mm/h)hs-CRP(mg/L)观察组(n=15)对照组(n=15)t值P值66.58±40.51 129.14±113.36 2.013<0.05 12.49±8.65 21.36±14.28 2.058<0.05 3.06±1.89 11.65±7.78 4.156<0.05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性激素、感染以及遗传有关,以女性为多发群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是以40~60岁的群体为高发群体。患者多伴有晨僵、关节畸形、多关节受累等,类风湿病变可侵犯眼部、血管、肾脏以及心脏等器官,造成心包炎、坏死性脉管炎、贫血等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免疫制剂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植物药是治疗类风湿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当前已经发现青藤碱、白芍总甙以及雷公藤等药物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雷公藤又名黄腊藤、黄藤木等,其具有止血杀虫、止痛消肿、舒筋活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卫矛醇、甙类、倍半萜、三萜类、二萜类以及生物碱等,雷公藤多甙有助于促进IgM、IgG、IgA等抗体的生成,对诱导T细胞的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能对抗IL-2活性,作用于反馈机制进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4]。雷公藤多甙广泛运用于风湿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其有助于减轻并缓解炎性症状,减少关节软组织受到的损害,缓解病情[5]。
RF为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RF检出率最高,尽管不作为特异性指标,但是其仍然属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指标;hs-CRP能灵敏评价炎性症状,hs-CRP水平变化能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但是需要提前排除其他造成hs-CRP变化的因素;ESR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正常情况下,ESR阈值较小,但是病理状态下的ESR升高,因此ESR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6]。经免疫制剂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后,患者的RF水平更低,提示该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经治疗后患者的hs-CRP水平更低,提示该治疗方案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经治疗后,患者的ESR水平更低,提示该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沉。
张小翠[7]报道,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减少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能缩短晨僵时间,其不良反应(5.88%)较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的不良反应(25.53%)更低。从该次研究的结果上看来,接受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得到了更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也更高,提示该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这一观点基本与相关研究达成一致。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免疫制剂+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其治疗效果较单独接受免疫制剂的效果更优,值得推广。该次研究的缺陷在于观察时间较短,纳入研究患者数量较少,这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因此仍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