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虹 冯敏
摘 要:财政部于2017年11月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并于2019年1月正式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和管理进行了调整优化,以提高成本管理质效为目的,高校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更要加强学习研究。本文从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及意义入手,分析当下高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高校顺利实施成本管理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成本管理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成本管控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如何做到新旧会计制度有序衔接,提升高校成本管控工作质量,对高校而言便至关重要。
新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点主要可总结为三项,即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一是双功能。在同一会计核算体系中实现财务会计功能及预算会计功能,双功能性有助于权责发生制的实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控及资产管控;二是双基础。新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在工作职能及准则方面与预算会计有所不同,预算会计执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执行权责发生制;三是双报告。行政事业单位需编写两份财务报告,财务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完成,决算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完成。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范围将高校包含在内,是从国家角度对高校成本管控工作提出了优化调整要求。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成本管控的意义
1.有助于强化高校资产管理
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国家给予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但有的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不高,出现公有资产私自挪用、资产虚耗丢失等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强化了对资产的管理监督,使资产由原来粗犷式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资产管理能力、减少资产成本损失、提升高校成本管理效能。
2.有助于科學反映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支出中数额较大的一项,高校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资金使用量更是巨大。原有的会计制度在成本费用管控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工作人员利用管控漏洞以公谋私等行为发生。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双功能、双报告可以对高校成本进行有效的反映和控制,有助于科学地反映成本费用。
3.有助于完善高校内部绩效考核
高校作为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事业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要促进高校积极履行职能,科学严谨的内部绩效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内部绩效考核方面主要侧重工作量和质量,但在成本管控等方面着墨不多,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将成本管理、社会公益等内容并入考核,这有助于高校快捷准确地掌握运营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并依据内部管控流程,将成本管控与教育职能关联起来,从而在促使高校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我国现行高校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不完善
首先,成本核算没有统一标准,具体使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高校会计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其次,收付实现制下成本核算并不准确,高校实行的收付实现制不能完全反映资产负债数据,无法精确反映高校成本信息。按照现行制度,所有已经发生的费用必须有票据凭证作为基础支持,但现实情况中高校经常出现合同签订后合同款项并没有兑付的情况,或者是分期支付的项目,前期款项已支付,但当期款项没有兑付,因为没有考虑支出时间,造成会计核算发生差异,最终在会计报表中形成预算款项结余,在时间上支出与产出没有形成关联,这就导致高校在一定时间内无法精准反映高校运营的具体状况,成本核算数据不准确。
2.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对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时,财务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成本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成本核算制度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在成本核算及成本管控时缺乏客观公正的评定标准,导致高校内部管控中成本管理控制作用失效,使财务信息数据不准确,无法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目标。
3.基础财务工作不完善
以往高校实行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详细的成本核算科目,导致高校成本核算不规范。部分高校的审核制度及审批流程缺乏管控,缺乏风险防御机制。另外高校财务基础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导致会计数据不准确,不能满足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的信息数据要求,增加成本管理难度,阻碍高校成本管控有效开展。
4.成本管理的监督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管理缺乏制度约束,主观随意性较强,另外部分高校在人事管理上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审核权限和环境,处处受到制约,实际监管作用非常有限,同时也缺乏社会监督和正确反映导致成本管理监管缺失,在缺乏成本管理制度制约的情况下,降低了高校成本管控水平。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加强成本管理的建议
1.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首先确定核算标准,高校成本核算标准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避免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发生差异的问题。高校使用权责发生制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使收入与成本相互对应;二是提升了计提折旧与摊销的成本核算准确度;三是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等内容体现在高校财务报告中,提升了员工主观能动性,并能准确反映高校运营状况。再者,确认核算周期,高校成本核算周期应与高校学期相同,并且应规范遵守配比性原则,使权责发生制能够有效发挥。
2.加强成本管理意识
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必须强化成本管理理念。在高校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当中融入完善的成本管理理念,规范执行高校成本管控的各项规定,使成本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进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在减少高校成本的同时提升高校竞争优势。高校领导层要对成本管理充分重视,从思想上转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看法,并自上而下带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带动各级员工,共同完成成本管理工作,使单位文化与成本管理理念融合,从而提升全体高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3.完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成本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防范高校资金风险,优化资金利用效率。高校可以结合外部国家政策与自身内部特点,完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针对实际情况,优化预算管理工作,综合考量高校各运营环节的实际成本,了解预算实施情况。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使预算资金用足用好。
4.提升成本管理的监督作用
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各方面的互相制約,高校需提升成本管理的监督作用,建立高校服务过程中各个节点的监督机制,并且保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使其不受其他部门制约而保持独立性。通过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保证财务工作的合规性,预防贪腐行为的发生。对高校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翔实、实时监控,提升内部管控能力,使内部控制效能得到提升。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成本管控方法探析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成本管控可以使用战略分析法及价值链成本分析,高校成本管控不仅以核算为主要事项,同时也应该对高校成本结构及成本行为进行目标性的分析规划。
1.战略定位分析
高校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机构之一,具有公共服务职能,高校要依据战略发展方向及筹划来明确自身需要的各项人力成本、设备设施成本、基础建设成本等。例如,高校在人力成本管理方面,从高校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发现某项业务能力可以得到增强和提升,并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保障提供长期优质的社会服务,带来丰厚的回报,但需要聘用该项业务的专业人士,高校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需要增加人力成本来引进专业人才。高校成本的投入必须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不能因为短期成本增加,而放弃有助于长期良性发展的规划,而某些成本支出低但偏离高校战略发展的成本就不应继续投入。成本管理的目标并不是一味地减少成本支出,而应符合高校战略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2.价值链成本分析
价值链成本分析可有效分析及管控高校成本。价值链成本分析在高校成本管控中的运用,可明晰内部运营流程,最大限度减少非增值工作。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众多,且工作质量和效率参差不齐,高校利用价值链分析法管控各项成本,能有效增强高校成本管控。例如,梳理高校各职能部门办公流程,利用价值链分析各流程节点的工作效能及绩效,通过各个流程的分析、调整、分工、协调,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高校利用价值链成本分析还可建立竞争优势,例如高校科研部门为加快科技成效资本化,可以利用市场经济将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科研成果可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吸引资本投资,研发阶段可由高校科研部门负责,而实际投放及销售运营可由资本单位团队负责,利用各自的专业性迅速产业化,进一步提升效能,有效减少成本支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充分掌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方法,通过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完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强化成本管理的监督作用等,使高校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确保高校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2.龚艳林.我国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熊娜,撒晶晶,曾春丽等.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会计之友,2018(3).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