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娟
摘要: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长期失语,英语课堂的重心仍是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薄弱,历史文化传承受阻,同时,受到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充满兴趣,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这将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面对这一局势,中国文化进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立足“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探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加强中国文化交际能力。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加快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失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体,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他国人民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认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然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仍处于失语状态,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低、储备量少,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与传播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文化自信”为视角,立足“中国文化失语”现状,探究缘由、提出对策,探索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中心,文化意识是语言水平形成的反映。“跨文化的理解和交际能力取决于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关敏,苏雪梅,2019:135)。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凸显,跨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注重英语技能和英美文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对于进行国际交流的中国人来说,不仅要学习西方,还需要承担起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担,然而,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却长期处于失语的状态,其中,翻译教学不注重学生中国文化外译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自丛丛(2000)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之后,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它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也引来广泛重视。
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众多,一方面是因为“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多年来,中国人民注重“西学”,学习西方的语言、技术、还有文化,不免造成了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忽略了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而深入了解中国厚重历史的中国人寥若晨星。另一方面是大学英语教学专注英语语法、语言技能和英美文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以西方文化汉译为主,强调大学生英语语言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而对于中国文化英译的相关训练寥寥无几。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失语”的根本原因仍是缺乏“文化自信”。缺乏文化自信,不仅会让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继续失声,同时也会遭到西方社会的误解和轻视,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在文化交流中也会处于失衡的地位。鉴于此,我们应该摆脱“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树立文化自信,培养中国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翻译教学的完美融合,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能力。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文化自信”对新时代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据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非常必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该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索可操作的路径,实现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对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的交际能力。
首先,调整教学内容。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现有的教学大纲内容主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并没有涉及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为了丰富大学英语翻译中的中国文化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提出将中国文化的翻译能力纳入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做好顶层设计,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增加特色中国文化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第二,丰富教材内容。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重点多是西方原汁原味的文章,教材的设计中中国文化的内容凤毛麟角,不足以让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不能够达到培养大学生中国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通过对现有教材进行重行整编,或者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中国文化概况》等英语教材,丰富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英语传授中国文化的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在翻译教学中可以增加中国传统的历史、医学、科技、宗教和地域文化,从英语语言视角让大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培养合格师资。师资匮乏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一个原因,大学英语教师因为自身的中国文化基础薄弱,对中国特色的历史缺乏深入了解,并不能胜任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学生中国文化交际能力的职责。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多读中国文化经典,培养双语转换能力,助力培养文化储备丰富、交际能力强的大学生。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院系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定期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参加中国文化交流论坛、参观历史博物馆和文化馆、观看中国历史文化双语宣传片、邀请文化功底扎实的双语专家做讲座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都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第四,开展课外活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改革的同时,课外的延伸活动也亟待增加,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顺利实施,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演讲比赛,以“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为主题(王环宇,张健稳,2019:33),融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中国特色的文化为一体,学生在提升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对外传播能力,帮助中国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例如,2018年,河南省省教育厅等联合举办的首届“讲好河南故事”的演讲比赛,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通过在全省营造“讲好河南故事,争当双语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提供给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高校师生传播河南好声音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且用新颖的方式宣传了河南文化。
三、结语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文化争得话语权,才能够摆脱“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不惧西方文化的优越感,以平等的姿态参与中西文化互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分支,在培养中国大学生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该认清“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从不同层面探索根治“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良方,实现大学英语改革创新,努力将中国文化根植于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參考文献:
[1]关敏,苏雪梅.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与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135-137.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王环宇,张健稳.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