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课例研究

2019-12-10 08:06韩晓辉
科技资讯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课例初中语文

韩晓辉

摘  要:《藤野先生》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目,其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不言而喻。该文从主题意蕴的探究、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这3个方面,对《藤野先生》进行了课例研究。关于文章主体的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大致可分为爱国、爱师两个方面。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该文对6篇不同年份教学案例中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惯常出现的教学目标并对于部编本教学目标的设计给出建议。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重点分析了1981年、1997年、2011年、2017年4个不同年份的教学课例,比较4位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异同,以期可以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  《藤野先生》  课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b)-0195-02

《藤野先生》是鲁迅于1926年所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1952年开始,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几乎都选编了这篇文章。时至今日,在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依旧保存了这一篇目。通过对《藤野先生》教学课例的分析,可以勾勒出语文课堂对《藤野先生》的一般处理状况,对于教师如何设计这一篇目的教学有一定启发意义。

1  主题意蕴的探究

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理解历来为人们所争论,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爱国和爱师两个方面。

1.1 爱国

1978版和1982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都收录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在设置教科书课后练习题时,两版都提到了文章“贯穿着鲁迅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并强调让学生分析鲁迅面对日本“爱国青年”的侮辱表达的态度。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讲述文章的爱国情感必然绕不开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鲁迅的“弃医从文”是鲁迅爱国的集中体现。1978版、1982版和2001版语文教科书在编纂时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了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的遭遇以及弃医从文的转变,着重突出鲁迅的爱国情感,而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和鲁迅对他的怀念之情则居于次要地位。

刘俊民和徐冰在研究了新中国语文教材中的日本人形象后,认为“从历史跨度、收录次数、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来看,应以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为最”。他们通过研究各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方针,指出《藤野先生》被选入进语文教材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鼓励年轻人学习鲁迅的励志精神。

1997年,马祥老师在讲解《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采用了“抓纲举目,直奔主题”的方法,将3课时的教学改为1课时,直奔文章主题。他认为鲁迅怀念藤野先生并不仅仅因为藤野先生对他无偏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藤野先生对中华民族不歧视,从中反映出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

付胜芳在2017年发表的文章《<藤野先生>中的“四三二一”》一文中,认为《藤野先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经典篇目,除了课文应该讲授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应该同样为教学的重点。

1.2 爱师

1992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对于《藤野先生》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不再强调爱国主義,而是更为关注藤野先生的个人品质以及鲁迅的写人手法,这一点在课前预习提示中可以体现出来,教科书的课前提示部分特别强调在阅读时要关注围绕藤野先生发生的事情以及从中体现出的个人品质,并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2017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同样将教学重点聚焦于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与鲁迅的语言特点方面。部编本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放在第二单元,该单元的其他文章是《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这种编排可以看出部编本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视作重点是描写人物的文学性回忆散文。

钱理群教授在2009年发表的文章《<藤野先生>:鲁迅如何写老师》中,从人教版教材的“研讨与联系”中的一个题目出发,探讨课文主旨。他认为文章就是写恩师的,更为准确的说,是在“我”和藤野先生的关系中来写藤野先生。

于盼老师在2018年讲授《藤野先生》时,运用“倒推法”进行阅读教学,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毫无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并指出文章看似写了许多与文章主旨无关的内容,但其实这些内容都与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和“我”的思想转变有关,这也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体现。

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教学案例分析可知,教师对于课文主题的选择与当时的时代潮流相一致。在语文课程发展的早期,强调语文的“思想性”功能,注重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道德感和政治思想的提升,语文课同时担任着“政治课”的学习任务。在语文课程发展相对完备后,语文学习开始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要将语文课和“政治课”区分开来,语文课的学习重点在于获得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藤野先生》的课文主题出现了多种解读和教师语文教学的多种倾向。

2  教学目标的设计

因为《藤野先生》课文主题的多元化,因此不同的教师对于《藤野先生》的教学,在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侧重点选择上也各有不同。

陆继椿在1981年教授《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概说能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是学习文本“印象片段”的写作手法以及在阅读中感受藤野先生崇高的人格品质。

郑美玲在2009年讲授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文章多角度、多侧面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感受作者表达的怀念之情上,另外她还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事件的能力。

高冉在2011年的教学中,认为《藤野先生》的教学要通过感知课文、品味对话、深情朗读的方式实现理清思路、走进人物、理解主题的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点在于品味理解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杜凤凯在2015年的《<藤野先生>教学目标设计》中,把这篇课文分为3个课时,将三课时的“重点目标”依次确定为“在阅读课文、概括事件信息的基础上,口述全文三部分大意”“在复习课文三大部分的基础上,通过捕捉线索信息写出文章的明线与暗线”“在复习‘仙台交往线索的基础上,把该部分划分为3层,并按照‘方法‘内容与‘感情3种信息归纳法写出各层大意”。

李军在2016年教授《藤野先生》时,将教学目标列为3点:一是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二是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三是体会“无非、无怪、无法、无聊、无非、无从”在文中的含义。其中,把握人物形象和体会作者爱国情感是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于盼在2018年的教学中认为,该篇课文第一课时要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章结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两点:一是运用“倒推法”进行阅读教学,理解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毫无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二是探究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感情变化原因。其中,在第二课时通过倒推法阅读教学,读懂文章,读懂人物,从而理解作者情感是教学重点。

通过对《藤野先生》教学案例中教学目标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通常围绕藤野先生形象、人物描写方法以及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在教授文章写作手法时教师各有选择和侧重,概括来说,该文适用于教学的写作手法包括“印象片段”写作手法、典型事件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多角度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文章明暗两条线索结合的方法。在结合2017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助读系统后,笔者认为部编本中《藤野先生》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点、鲁迅刻画人物的方法、文章语言的特点以及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来进行设计。

3  教学内容的选择

1981年陆继椿老师安排了3个课时教学《藤野先生》,第一个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并鼓励学生自由提问,讨论解决詞句问题,让学生练习概括文章大意;第二个课时引导学生归纳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突出鲁迅组织印象片段写人的方法,并通过补续藤野先生递送照片的片段进行写作练习;第三个课时重点分析鲁迅的思想发展,布置运用印象片段手法写作命题作文《记本班一位同学》。陆继椿老师强调教学要让学生“一课一得”,由分解的单线学习到综合的多侧面练习,丰富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997年马祥老师采用“抓纲举目,直奔主题”的方法,改三课时的《藤野先生》教学为一课时,从探究文章的感情基调出发,通过分析围绕藤野先生发生的4件事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鲁迅怀念、感激藤野先生的原因,最终抓取文章主题——鲁迅的爱国主义感情。马祥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体现出对教材编者的惯性继承。

2011年高冉老师通过把教学点归纳为“一位恩师”“二个人物”“三处地点”“四件往事”“五处对话”的方式将全文串联起来,最后将教学落脚点落在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和鲁迅的爱国情感上,指出鲁迅的爱国情感使他更感谢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总体看来,高冉老师对文章主题的解读更为多元,教学脉络明晰,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较好地达到了理清思路、走进人物、理解主题的教学目标。

2017年付胜芳以“四三二一”为要点对《藤野先生》进行了教学点的归纳和整理,并以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流程。“四三二一”即概括四件事,贯穿三个地点,理清二条线索和凸显一个主题。付胜芳老师采用这种删除“枝叶”、突出“主干”的教学方式,按“四三二一”的次序设计教学,问题的呈现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设计线条清晰,重点突出,体现了务实高效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陈文静.《藤野先生》教学内容及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 刘俊民,徐冰.新中国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基于教科书收录作品的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24-128.

[3] 马祥.抓纲举目、直奔主题──我教《藤野先生》[J].语文教学通讯,1997(2):16.

[4] 付胜芳.《藤野先生》中的“四三二一”[J].语文教学通讯,2017(8):61-62.

[5] 钱理群.《藤野先生》:鲁迅如何写老师[J].语文建设,2009(9):14-18.

[6] 于盼.《藤野先生》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8(11):58-60.

[7] 陆继椿.我教《藤野先生》[J].语文教学通讯,1982(1):45-47.

[8] 郑美玲.《藤野先生》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9(Z2):121-124.

[9] 高冉.《藤野先生》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3(Z2):28-30.

[10] 杜凤凯.《藤野先生》教学目标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42-44.

[11] 李军,徐德勇.《藤野先生》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6(Z2):54-57.

猜你喜欢
课例初中语文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结合课例谈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几个着眼点
“简单多面体外接球”微专题教学课例有感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