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的国际实践路径

2019-12-10 09:28王紫璇汪晓莺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紫璇 汪晓莺

摘 要:进入新时代,我国在追寻自身实现共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实践路径,在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性的价值观也在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共建共享的内涵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方方面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国际实践路径,更好地发挥共享发展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更好发展的国际价值。

关键词:共享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实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015-03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不仅仅是因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我国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实质性改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实质性发展,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也是这一论断提出的重要依据。当今世界各国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但目前国际贸易摩擦、恐怖组织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置于这一大环境下,我国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倡议。

当前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共享发展理念对我国国内生产和发展的指导性作用,笔者以为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对促进国内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不仅丰富了其理论内涵,也对其具体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实践路径。

一、共享发展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关系

1.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共享”与“共同体”渊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能看到共享发展理念的踪迹,也能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大爱,在《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从封建社会就开始追寻共享发展的社会形态,经过了几千年的探索和追寻,直到在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最终让共享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全球价值观可以溯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情怀”。这种情怀是《论语·卫灵公》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体现的处世之道;是《论语·学而》中“礼之用,和为贵”所表达的和平思想;是《孟子·尽心上》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内含的价值判断。经过了百年的被侵略和迫害,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人民深知如今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追求的“天下情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提到的在追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作为共享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路径,它是在全球各国关系不断紧密、各种全球性问题仍然突出的今天,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而给出的“中国答案”。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共享”与“共同体”思想

共享发展不仅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式,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它在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吸收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社会描述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237这段话中有两个非常突出的重点,一是这个“联合体”中“一切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这是强调在这个社会中所有人都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由的发展,也就是共享发展;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这与“资产阶级的旧社会”只注重资本家的利益和自由不同,特别突出了没有“阶级对立”的每个人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共享发展理论的重要来源。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讲到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2]28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始终都体现了这句话中的“团结和协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享发展理念重要的全球实践路径,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都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领跑者”,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为世界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3.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享”和“共同体”的观照与实践

在毛泽东同志时期,由于经验不足,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为追求共产主义刮起了“共产风”,可是结果却导致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生活资料匮乏的状况。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盲目的“平均主义”存在极大的缺陷,因此实行按劳分配成为当时的最优解决方案。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经典文章中,强调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重要性,这为当今的共享发展共建共享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同志时期的时代之问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为回答这一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改革开放,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重要举措。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3],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理论体现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終达到共同富裕”[4],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实现共享发展要共建共享。

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体现了共享发展的共建共享和全民共享,这些理论和实践在为我国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很好的例证。

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其中之一,它强调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等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命题。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共享发展的国际意蕴

1.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共享发展中和平发展的目标

为追求国际权力和利益,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已经发生过很多次的战争与冲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相互依存的状态使他国经济波动成为本国经济能否良好发展的重大关切。因此,各国追求权力和利益的方式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用战争和武力的极端手段,为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首选方式。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逐步丰富的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处世之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1]这充分印证了,我们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和平发展的理念。

2.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共享发展中合作共赢的内涵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经济、网络、交通等使得大洋两岸或者大陆两端的国家不得不互相关注,利益的融合使各国成为同一战线的盟友,其中任何一位出现问题,其他的国家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损失。比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资源消耗等,都会对世界上相关的国家造成影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使任何国家都不能以闭关锁国的方式独善其身,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安全、幸福,就必须维护整个世界的发展、安全和幸福;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其他国家利益的发展,也终将会受到惩戒。合作共赢既是实现共享发展的路径也是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5]因此,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各国的合作共赢开辟了新路径。

3.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共享发展中共建共享的路径

全球化使得国际关系中出现了多元化的行为主体,政府、政府间组织、跨国公司等都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和互动者。原先的西方主导国际关系的方式随着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国际环境。共享发展理念中共建共享意味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平等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协商应对全球问题,共同承担全球责任,合作促进全球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它运用共享发展理念中共建共享为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的中国力量。

三、用共享发展理念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1.政治共享发展平等协商

随着我国逐步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实现政治共享发展和各国平等协商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也应该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利用好共享发展理念首先体现在政治共享发展,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又在于维护本国合理权益和权力的同时,如何处理好同他国的矛盾与分歧。因此,大国应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的重大合理关切。在发展的进程中不逃避矛盾与分歧,努力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合作与交流的机遇,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有每个国家都共同维护全球的共同利益,走平等协商的发展道路,才能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赢得更多的共识。

2.经济共享发展互惠共赢

全球化最先体现在经济方面,面对各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共建共享的外部经济环境,要增强国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借鉴他国在经济建设中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案,通过共商解决全球性的经济问题。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开放的方向发展,维护公平合理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反对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与此同时,经济共享发展为解决全球发展失衡的问题提供了可能,南北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显著,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同时也可以规避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和经历过的风险。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置于事外,一定要同心协力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6],优化全球经济伙伴关系,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每一分子都能更多更好地享有发展的成果。

3.文化共享发展互鉴融合

要实现文化的共享发展,就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国家的文化。从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到现在的“地球村”,每一种文化都凝结了本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汗水,这些充满了人类智慧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优劣等级的区别。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相互交流借鉴,共促人类进步。同时,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取其长补己之短,增进文化互信,共同发展,化解因文化隔阂导致的文明冲突。文化共享发展,通过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对话,以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明态度,共同促进世界文明多样繁荣。

4.安全共享发展共建共享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框架下,安全共享发展要求国家之间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多大的差异,都应该在维护自身的安全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合理的安全关切。对话协商能更有效地解决各国的争端和矛盾。一味地制造紧张局势只会对全球安全造成威胁。国家间应不断扩大战略共识,“统筹维护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当今世界安全面临着朝核问题、南海问题、叙利亚问题等矛盾冲突,也受到一些国家间的恐怖组织的威胁。各个国家应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有效磋商。世界各国在享有平等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权利的同时,也要在国际活动中承担相应的维护国际安全的义务,通过共享安全发展,共建相互信赖、合作共赢的世界安全发展格局。

5.生态共享发展绿色持续

面对环境恶化的全球性问题,各国都应该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现生态共享发展,首先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担当起生态建设责任,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植根心中,国家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监督发展过程、互相交流绿色发展方式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其次,要建立起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7],国家间共享生态治理经验,团结一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使全世界一起迈向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面对矛盾重重的国际局势和一系列的国际问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中国新的任务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成为促进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生态朝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新想法、新理念,我们无从取经。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把共享作为本国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成果也落实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国际实践中运用好共享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能够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进程。因此,要继承好、应用好、发展好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共享发展的成功国际实践案例。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多极化的全球局势,在和平的基础上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运用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已有经验,努力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更多发展理念的国际实践路径,为世界更好发展继续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01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6]習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N].人民日报,2015-03-29(2).

[7]张静,马超.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J].学术论坛,2017,40(4):150-155.

收稿日期:2019-05-21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研究》(19JDSZK06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紫璇(1995-),女,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汪晓莺(1966-),女,江西抚州人,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