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十月,红色的十月,当共和国第一缕曙光照耀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中华民族终于从百年血雨腥风的凌辱中走出,推翻了压迫。十月一日,这一天成为新中国人民凝聚在血液中的盛大节日。七十年的春风秋雨,七十年的艰辛岁月,我们无不为跟随您的崛起感到骄傲。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无不为您的伟大与庄严感到自豪。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当我们回首那一幕幕艰难的时刻,幸福的瞬间恍如昨天。辽宁:共和国的长子。在钢花飞溅的高炉旁挥汗如雨的人们,谁不曾激情满怀;在一台台机床飞转的马达声中,谁不曾迎着朝阳,耐过长夜。在麦浪滚滚的田野边,可爱的农民手捧起把把稻谷,蒸气机火车运载着它们奔向祖国四面八方,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着共和国儿女的情怀。一句句豪言壮语如一首首动听的旋律,一幅幅战天斗地的画面如昨日梦萦犹在眼前。
激情与奉献,成长与奋斗,已成为新中国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体现。辽宁艺术工作者也同样在这一思想理念的引领下,创作出众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紧密结合时代,鼓舞人民奋发向上,助推社会主义祖国向文明、民主、自由、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文艺作品。如话剧《春风吹过诺敏河》《报春花》《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歌剧《苍原》《苍海》《归去来》,芭蕾舞《北方交响曲》《二泉映月》《花木兰》,民族舞剧《白鹿额娘》《珍珠湖》《梅兰芳》……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在歌颂真善美上达到了很高艺术水准,为新中国人民丰富精神生活带来无比的享受,同时,更为辽宁奠定了文化大省的地位。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她如生命之泉润育人民的心灵与精神。精神的强大来自于文化的强大,心灵的坚定才不会迷失目标。如何坚守人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展望世界的今天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在继往开来的今天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肩头的责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祖国歌颂,为人民创作。我想,这还是我们应遵循的创作方针。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全体同志也将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继续发挥好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职能,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