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夫云
摘 要:产出导向的本科教学改革中,美术学专业大一新生素描课由于客观原因需要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套共包括五个环节,涉及五种教学方法的素描教学流程。
关键词:产出导向;本科教改;美术学;素描教学;模式化
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箭在弦上,配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开展,“产出导向、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成为美术学专业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本科教学回归学生和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核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体现。作为美术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素描在美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美术学专业的素描课往往是一種扭曲的状态,处于一种在美院学院派、美术高考速成派以及素描无用论的虚无派交织的纠结和扭曲状态。这种现象在阜阳师范大学这一类的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传统的延续,我们知道高校美术系的教学传统大都沿袭于美院的学院派,强调绘画性和艺术性,对于专业的职业前景也就是产出导向不能说没有考虑,而是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只会画不会说,或者出现曲高和寡,不服水土,不接地气的现象。
二是目前的美术高考招生模式下,相较于重点院校和美院,一般本科院校美术院系所招收的学生,美术专业课短期速成班出身的占有很大比例。以笔者所带的2018级美术学一班为例,全班24名同学,初中接触美术,计划考美术专业的为零,高一接触美术并进行定期学习专业课的三人,高二上学期开始进行美术专业课学习的十人,其余十一人是高二下学期在文化课不利的情况下改学美术,到高三上学期十二月份的专业课考试为止,学习专业课一年不到。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是进入量身打造的美术高考速成班进行速成训练,也就是一切以美术高考题目范围为核心,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画出的画都是对素描高考辅导材料的复制,千篇一律,刻板生硬,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本省统考内容是静物,就不会画头像,有的学生统考内容是头像,就不会画静物。而且,这些学生对素描的观察方法等都是错的,绘画的观念也需要纠正。
三是绘画无用论连带出素描无用论,架上绘画已经死亡的观点影响到一部分学生,觉得画素描很辛苦,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心浮气躁,这涉及到一些当今时代观念、生活方式的“速食化”、网络信息冲击爆炸带来的视觉疲劳和其他复杂的因素。这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耐心说服和引导。
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去除军训、班级活动等所用时间之后,专业课不多,其中素描课程占了比较重的部分。笔者连续多年担任了大一学生的素描课教学,同时主持建设学校素描网络课程,这一过程中,笔者尝试着对传统素描课程进行改革,目的是在有限的短短几周的教学时间里,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观念,发现并塑造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因此鼓励学生以个人为核心,遵从个人特点,依托既有的丰富素描传统,从中找出可以对应参考的优秀画家的优秀代表作品。因材施教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但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首先需要破除的是学生在高考突击集训时被反复强化的僵化观念和绘画习惯,打破千篇一律的作画风格。具体做法是让学生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素描,引导学生明白素描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和风格,是开放的、包容的、进化的、自由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包括认识水平、技法以及理论表达能力,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目的。
笔者举几个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例:
案例一:有大一新生可以把属于高考内容的头像画得和某些画册里的范本乱真,却不会画比头像简单得多的水罐。
案例二:某省招来的大一新生,素描头像课发愣,问之答曰:“我们省考的是静物,所以,我不会画头像。”
案例三:来自北方某产煤大省的大一新生和来自南方鱼米之乡的某省新生在写生课上面对着模特却画出了和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某高考辅导画册上几乎一模一样的一幅头像作品。一看便知是在美术高辅班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的。
这种情况在大一新生素描课屡见不鲜,经过几年的摸索,笔者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即通过一系列渐进式的方法,让大一新生逐渐摆脱美术专业课高考形成的窠臼,摆脱模式化思维。
一、素描鉴赏和批评
素描课的开端是欣赏一些优秀素描作品,这个环节很重要。欣赏内容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学生有启发引导作用。我们首先提前布置了课外学习任务,要求每一位同学通过图书馆、网络、书店等等渠道,收集两位以上的国内外素描名家作品,而且不得重复,先收集到的同学在微信群里上传后,后面的同学则不可以再重复,这样可以尽最大限度保证资料的多样性。之所以首先要带领学生欣赏作品,主要是大一学生的眼界、品位、欣赏水平、观察方法都需要一个系统的纠正,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要归结于美术高考培训时带来的副作用。组织学生进行鉴赏,内容为国内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素描画家的作品。包括安格尔、尼古拉·费欣、列宾、珂勒惠支、门采尔、丢勒、达·芬奇、荷尔拜因、伦勃朗、德加、罗丹、凡·高、洛佩斯、克里姆特、卢西安·弗洛伊德、徐芒耀、庞茂琨、靳尚谊、徐悲鸿、刘小东、于晓东等画家作品。先组织学生比较这些画家素描作品的直观区别,然后进行分类。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家及作品,每人用三到五分钟来评议几幅不同作品的区别及个人感受。
二、临摹
和其他学科一样,素描的进步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美术史上诸多大师都对素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诸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乃至素描大师丢勒以及伦勃朗等,还有门采尔、列宾、珂勒惠支等画家,都是素描高手。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自身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充分的、可持续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临摹前辈大师作品,是学习素描的必由之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画家的作品进行临摹。这个阶段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摆脱教条的绘画思维和绘画手法。
三、比较写生
在完成前期自主选择大师作品临摹的阶段练习之后,布置学生进行写生练习。要求学生在写生中运用的绘画风格要和前期临摹的大师风格一致,包括画面气氛、笔法、明暗虚实的处理、线条的运用等等。总之,就是要让完成的作业和前一阶段临摹的作品看着具有相当大的相似度。这一阶段的练习,目的是对临摹练习阶段的成果进行检验和巩固、强化。进而更深度地对高考辅导班里的教条加以摆脱。相对于前一阶段,这一阶段的难度较大,会出现不断地反复和停滞。因为临摹中还可以被动一点,但写生阶段则需要主动地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以前的绘画习惯会不时地影响现在,需要时刻和过去的习惯做切割。这就涉及到自我的控制,学生们往往在写生中需要不时地拿起临摹用的画册来反复观察、比较,反复修改。一幅作业往往要历经几次的否定和肯定,学生也在这个过程里经受了一次次的否定和自我否定,完成了一次对素描艺术的重新发现之旅。
四、更新绘画体验
因为美术统考对试卷的纸张和规格都有具体要求,所以美术高考培训机构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也就针对性的进行模拟练习。学生在平时的素描课堂上使用的也是和试卷一样规格的纸张。针对这个情况,采取了两个对策:一是让学生使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纸张,包括卡纸、有色卡纸、素描纸、牛皮纸等,同时可以裁剪成圆形、扇形等不同形状;二是尝试使用铅笔以外的描绘工具,如炭笔、木炭条、炭精条、彩铅、色粉笔、毛笔、水笔、马克笔等。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在工具上摆脱以往的限制,找到一种全新的手感,在充满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找到素描乐趣。很多学生因此感受到了素描绘制过程的快乐。以往考前培训素描课相对比较压抑和重复,在采用了不同的材质和工具后,素描课具备了一定丰富性和趣味性。从绘画的实施过程的角度对过去的经验加以消解,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心态和心理体验。面对素描作业,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因為所依托的材质和手段的多样性而呈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五、互评自评法
课程的最后阶段,举行一次班级内小型展览,组织学生布展,体验成就感和仪式感。再让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包括为何这样处理画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最后由教师总结,但全程基本由学生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近年来,产出导向为目标的大学专业课教改提上日程,以使大学专业培养模式更好地和社会实际需求接轨。在这个指导目标下,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是基层美术教师,肩负着素质教育的完善、艺术常识的传播,乃至还包括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等等责任。这就要求美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广阔的艺术视野和灵活的艺术观察方法。具体到素描课程,则要求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要有内涵和积累,具备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要做到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既能画又能说又能教。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以上教学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使之逐渐成熟,成体系。
参考文献:
[1]邹跃进.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海天.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孙康.素描综合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4]陈淑霞.绘画基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5]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前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姜竹青.材料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8]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