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醒狮文化数字化路径的研究

2019-12-09 01:54胡玉丽
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

胡玉丽

摘 要:醒狮文化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审美价值、艺术價值和文化价值都非常高,是当地历史和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随着数字化、信息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已经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字技术就是最好的载体,不仅能够让醒狮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还能够带给其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词:醒狮文化;数字化路径;移动终端

注:本文系“基于移动终端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数字化应用研究”(2018KY0532);“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交互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2017C014)研究成果。

醒狮文化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记录着当地文化和思想的发展,见证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具有非常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是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乃至全中国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载体。然而,正是这样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其传承和保护的文化生态空间或行将消失。

进入21世纪,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全面进入4G时代,5G时代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人们早已习惯于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来获取各种相关信息。在迈克尔·塞勒的著作中,用固体来比喻台式电脑,用液体来比喻手提电脑,用气体来比喻移动终端,众所周知,气体是无处不在的,可见,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想要改变甚至是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移动终端的先进科技手段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数字化保存的意义

(一)永久保存,传承文化

数字化路径对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是具有前瞻性的。在研究如何保存以及弘扬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数字化技术可以为其提供最佳的途径,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有效保护与利用。通过移动终端的数字化路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进行记录,通过移动终端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醒狮文化背后蕴含的精神和文化。通过数字影像和声像的方式和传播,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然发展方向。能够让现在以及以后的人够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了解到一个时代的艺术、文化和发展,领悟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追随时代的脚步探寻醒狮文化留下来的宝贵艺术和精神财富。

(二)数字化形式新颖,大众积极性高

醒狮文化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本身,是吸引观者的信息主题和传播内容,另外就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是吸引观者的传播手段,连接文化和观者的桥梁,可以通过丰富的手段展示给更多人。

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展示手段与方式很多,比如虚拟现实、展品静态变为动态等方式,其中的体验感把观众和展品之间的距离拉近,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为了使醒狮文化更贴近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展示的手段,将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利用数字媒体的前沿技术,全方位融合文化创意,展示出丰富的内容来,运用多种展示手段,提升醒狮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观众的参与性调动起来。总之,数字展示能够改变观众原有的被动接受方式,成为主动接受者。从而提升公众对醒狮文化的兴趣,提高全民历史文化的修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服务职能。

(三)利于醒狮文化内容和知识的共享

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过数字媒介的互融互通,文化资源逐渐形成了全球共享的趋势,推动人类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数字化信息把醒狮文化整合为文化要素,通过移动终端达到传承和保护的效果。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能更好地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高效的传送、灵活的形式以及自由方便的特点使醒狮文化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得到有效的传播,提高了醒狮文化传承的可能性,让更多的子孙后代通过立体形象的方式了解醒狮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精髓。

二、利用移动终端走出醒狮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

(一)醒狮文化的传播要动静结合

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目前,醒狮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依靠博物馆或者出版物等一切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上比较单一。实际上,醒狮文化的形态非常丰富,其精髓之处也在表演的过程,因此,仅仅以静态记录作为主要的形式是不能把醒狮文化的精髓记录下来的,要依靠摄像和动画的形式才能够更好地还原和记录表演的过程。另外,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主要是口述,文字记载生涩难懂。而对于现代化的今天,醒狮文化可以利用数字化路径,通过拍摄视频,记录下传承人陈述的内容、制作过程,会更通俗易懂,也更鲜活和生动。这样我们只要轻触屏幕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了解,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化地选择观看内容。

(二)醒狮文化的传播要转变为大众化

醒狮文化单一的传播形式决定了它的目标人群相对较少,只有当地的有兴趣的人或者是相关专业的从业者、艺术创作人员和理论研究人员会主动观看醒狮表演。更多的人是在岭南地区旅游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醒狮文化,而这些商业化的醒狮表演多数以赚钱为目的,虽然看似在推进旅游业发展,对醒狮文化进行传播,让旅客通过活动对醒狮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实际上已经和醒狮文化特有的文化内涵脱节,艺术形式也已经失真,过度的商业化会导致醒狮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无法得到良好的传承。

高效性是互联网最显著的一个特性,在传播媒介主要以广播电视和报纸为主的时代,一件事情发生后,人们要在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才能够得知,消息传播比较慢。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新闻只需瞬间就会传遍全世界,这充分说明互联网的高效性。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是与移动互联网共生的,展示和分享是这种媒体最主要的功能,社交网络通过每个人的手机构成,信息的双向传播就此实现。因此,可以通过观众的分享实现醒狮文化相关信息的快速传播,让更多人领悟到醒狮文化独有的特色。

便利性是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的一大特点,由于手机和iPad等具有移动属性,人们不需要走进图书馆或者博物馆,也不需要坐在电脑或者是电视前,只需通过手中的移动终端,就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时间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传播醒狮文化,让人们在忙碌的间隙中利用移动终端对醒狮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丰富。

(三)醒狮文化的信息保存要系统化

由于地域上的限制,醒狮文化主要是在岭南地区进行传承和发展的,要想跨区域对醒狮文化进行保护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醒狮文化的保护工作比较复杂,目前在信息收集和整理方面比较零碎,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提高区域之间的合作意识,运用高效的技术手段把零碎信息整合在一起,把醒狮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因此,可以把与醒狮文化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整合,建立成数据信息库,进行数字化的组织、整理和保存,推进虚拟博物馆、手机终端App等数字平台的建设。研究者可以对醒狮文化进行全景式的研究,观众也可以检索和查询相关的数据,全面了解醒狮文化真实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醒狮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技术基础。

三、基于移动终端的醒狮文化数字化路径

(一)电子订阅号

当今数字化的阅读模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之余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例如微信以及其他社交平台中订阅号推送的信息。订阅号推送的文章内容比较丰富,图文并茂,搭配合适的背景音乐、视频资料,适合人们在闲暇时间或者碎片时间中阅读,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这种形式非常适合把醒狮文化的内涵和審美传递给大众。比如,可以建立一个关于醒狮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文章,文章中可以加入醒狮表演的视频,也可以将醒狮的制作过程以图片的方式配上醒狮表演的鼓乐,展示给观众。

(二)App开发

我们平时所说的应用程序App因为它多样的形式和它较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App的开发和推广被各类艺术团队广泛使用。如2012年故宫博物院就开始尝试,且开发了相关的APP对藏品进行介绍,并利用移动设备对广大的观众进行服务。如果能够设计出一款和醒狮文化相关的App,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到醒狮文化的每一个小细节和每一步的发展,或者制作一些模拟的小游戏,观众可以自主选择纹样和配色进行狮子的制作,或者是进行再设计,最终像领养QQ宠物一样,领养醒狮宠物,并且要回答有关醒狮历史文化以及发展历程相关的问题才能让宠物长大,最终评选王牌宠物。这些形式都能够让受众进一步了解醒狮文化,并且深入了解醒狮文化的内涵。

(三)博物馆的数字化拓展

在醒狮文化的信息拓展和数字化表达方面,手机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手机的灵活性可以打破场地、布局等的限制,把信息分区域、分主题存储在移动终端,观众根据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区域或主题进行阅读和观看,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这些信息通过下载可以永久保存在观众的手机中,观众可以反复阅读和观看,并且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给更多的人,也是对醒狮文化的再一次传播。

四、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用品,是最常见的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对醒狮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能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使醒狮文化的信息传播得到延伸,同时也可以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更加高效全面地实现醒狮文化的信息传递,并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获得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继续发展,数字化传播将会成为南狮文化传承和保护非常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杰,左鹏军.岭南文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塞勒.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M].邹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张朵朵,刘兵.当代少数民族手工艺技术变迁中的文化选择分析:以贵州苗族刺绣为例[J].科学与社会,2013(4).

[4]宋方昊,刘燕.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5(2).

[5]胡艳丽.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传承和开发初探[J].学理论,2011(11).

[6]凌纯声,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J].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梧州学院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
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营销专业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编辑学习和交流方法
国内移动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手机运用平台的研究
政府办公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
基于移动终端的换物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