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社会信任与政府绩效评价

2019-12-09 09:17王宇明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信任公众

王宇明

(新乡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政府绩效评价是各评价主体对政府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和政策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自20世纪80 时代开始,我国行政管理学就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但过去的研究视角偏向于基于客观目标实现的绩效评价,评价主体多是政府内部或第三方机构对经济发展、行政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随着“以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政府工作评判的根本标准”的理念的兴起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政府绩效评价开始由指标体系的客观评价转向重视公众视角的主观评价,强调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为广泛的成果,但研究者多从公众评价者和政府工作被评价者两端进行探讨,事实上个体是镶嵌于这个社会结构与社会网络中,其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也会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绩效评价。虽然以往研究中已有用社会资本的视角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涉猎,但研究还不够深入与细化。

社会信任既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与制度之中的一种功能化社会机制,与社会结构、文化紧密相关,又是个体对于社会互动确定感、安全感、可预期的一种心理认同,其被称为是社会的“润滑剂”,对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促进社会良性互动、塑造社会秩序有着重要作用。①王通.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信任研究述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83-86。一般而言,社会信任有利于促进公众的政治参与,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工作绩效的提高。尽管过去的研究表明政治信任与政府绩效评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政治信任并不等同于社会信任,具有多重维度的社会信任与公众的政府绩效评价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影响机制如何?基于此,本文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主持的“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SS)数据为基础,分析公众社会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机制。该调查采用多阶分层概率抽样,范围涉及全国151个县(区)604个村(居)社区。本次共收集到10268 份有效个人调查问卷,本研究排除缺失值和异常值后,共有9027个有效样本进入分析。

二、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目前关于政府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三条路径来展开。一是公众基于政府政策实施行动中所产生的具体绩效经过认知加工形成对政府绩效的主观评价。库萨克以德国为对象,研究发现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能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范里津以纽约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政府在一些关键民生领域财政支出的增加能提升民众的正面绩效评价。①柳建坤,张柏杨,陈云松.社会融合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户籍分化效应——基于CSS2011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发展研究,2018,5(04):131-157。陆奇斌等以汶川地震为背景,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应对灾害时的工作能力是影响受灾群众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②陆奇斌,张强,张欢.基层政府绩效与受灾群众满意度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0-128。辛秘秘等研究发现,乡镇治理水平以及政治性社会资本对居民政府满意度均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尤其是政府职能的履行及政府对居民的回应态度对居民政府满意度的作用更为明显。③辛秘秘,何增华.乡镇治理水平、政治性社会资本与居民政府满意度关系研究——基于“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31-38。上官泽明等通过对跨国数据的分析发现,审计结果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清晰性和整改回应性质量特征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绩效。④上官泽明,王少华,吴秋生.审计结果公开对政府绩效影响的研究——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9(05):130-141。二是基于公众基于期望与预期实现的对比而形成的政府绩效评价。基于政府过去的表现,公众对政府绩效会产生特定的评价,并以此期望政府在之后的表现中能够与此类似或更佳,但如果政府的实际表现低于这种期望,公众的绩效评价会下降,由此形成“期望失验理论”。⑤柳建坤,张柏杨,陈云松.社会融合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户籍分化效应——基于CSS2011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发展研究,2018,5(04):131-157。张欢等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受灾群众对政府在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的过高期望与政府有效治理不足形成认知落差,导致政府绩效评价不高。⑥张欢,张强,陆奇斌.政府满意度与民众期望管理初探——基于汶川地震灾区的案例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99-104。三是公众的社会属性影响公众对政府的绩效评价。罗斯克鲁格等研究发现,收入、职业以及住房等客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对公众的政府绩效评价产生重要影响。⑦柳建坤,张柏杨,陈云松.社会融合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户籍分化效应——基于CSS2011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发展研究,2018(04):131-157。李莹调查分析发现,居民对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价与个人生活满意度、社区生活满意度和城市生活满意度均显著相关。⑧李莹.生活满意度与政府工作评价[J].社科纵横,2013(9):88-90。周长城等研究发现,村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历时性变化是影响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⑨周长城,徐鹏.社会地位与生活体验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中国村镇居民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4):91-96.郑方辉对广东省公众的调查发现,公众的性别、户籍、年龄、收入、学历、职业对政府绩效满意度评价影响较大。⑩郑方辉,邓霖,卢扬帆.影响政府整体绩效的公众满意度因素实证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01):40-48。王晓莹等通过全国性样本研究分析发现,生活境遇不同的个体对政府绩效评价存在差别。⑪王晓莹,罗教讲.生活境遇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基于对C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1):107-111。陈新宇通过CFPS 数据分析发现,绝对收入与政府满意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相对收入与政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健康状况与政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⑫陈新宇.居民收入、健康状况与政府满意度[D].浙江财经大学,2017。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研究思路的拓宽,将个人镶嵌于所处的社会关系网与社会整体网中的社会资本视角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该理论视角认为,由于个体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参与社会行动的,因此对特定事务的认知和判断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客体或自身主体的性质,而会在与他人的持续互动中产生、修正。⑬柳建坤,张柏杨,陈云松.社会融合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户籍分化效应——基于CSS2011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发展研究,2018,5(04):131-157。刘华认为,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对政府绩效起着积极作用。⑭刘华.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政府绩效研究[D].苏州大学,2006。罗家德等通过对汶川地震后村民社会资本与政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发现,关系型和结构型社会资本对政府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①罗家德,秦朗,方震平.社会资本对村民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基于2012年汶川震后调查数据的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6):51-64。裴志军通过对中国10个省(市)24个乡镇1059名村民的数据分析发现,村民的社会资本和其基层政府评价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在社会资本与基层政府评价的正向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②裴志军,陶思佳.谁会给政府“差评”:社会资本和生活满意度对政府评价的影响——基于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数据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98-103。

(二)社会信任与政府绩效评价

目前学术界关于社会信任与公众对政府绩效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于政治信任与政府绩效评价关系的研究。一是探讨政治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目前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柴红艳通过研究发现,村民政治信任的高低对村庄治理绩效产生显著影响。③柴红艳.村民政治信任对村庄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山西省S村与C村的比较[D].山西大学,2016。李雅婷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信任正向显著影响着公众满意度,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越高,其对政府的满意度也就越高。④李雅婷.绩效信息沟通、政府信任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二是探讨政府绩效主观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胡荣等通过研究发现,政府绩效不管是对城市居民还是对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的影响都是积极正面的。⑤胡荣,胡康,温莹莹.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J].社会学研究,2011(1):96-117;胡荣,池上新.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2):62-75。孟天广和杨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公民对政府在经济增长、民生福利、纯公共产品领域治理绩效的积极评价都对政治信任产生正向影响。⑥孟天广,杨明.转型期中国县级政府的客观治理绩效与政治信任——从“经济增长合法性”到“公共产品合法性”[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122-135。杨鸣宇运用亚洲民主调查(2008)数据分析发现,市民对国家经济现状、政治制度的运作效率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观绩效评价对政治信任产生显著影响。⑦杨鸣宇.谁更重要?——政治参与行为和主观绩效对政治信任影响的比较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3,6(2):52-71。彭铭刚通过对广州青年中间阶层的实证调查发现,对政府的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在统计上并不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而对政府的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和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⑧彭铭刚.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基于广州的实证调查[J].青年探索,2016(5):15-24。罗爱武基于对广东、湖北、贵州三省的调查分析发现,治理绩效中公民的政策结果满意度、政府过程满意度和政府形象满意度对高层政府信任和基层政府信任都有正面作用。⑨罗爱武.政治参与和治理绩效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基于广东、湖北和贵州三省的实证分析[J].探索2016(05):49-58。赵海堂通过研究发现,公众对现期性经济评价、前瞻性经济评价,分配公平、机会公平和互动公平的主观感知均能显著影响政治信任度。⑩赵海堂.效率还是公平:经济绩效感知、公平感知对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胡荣、范丽娜、龚灿林通过“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民众对乡镇政府绩效的主观感受会显著影响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民众越是感觉政府的行为符合公众的偏好、满足他们对政府的期望,那么他们对政府也就更加信任。⑪胡荣,范丽娜,龚灿林.主观绩效、社会信任与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J].社会科学研究,2018(6):110-118。

通过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政府绩效评价较多地从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角度阐述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机制。后兴起的关于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多地从一般泛化的概念进行研究。根据帕特南的定义,社会资本包括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多重内涵,目前学界关于社会资本具体内涵对政府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学界关于社会信任与政府绩效评价关系的探讨中,主要集中于政治信任与政府绩效评价关系的研究,且侧重于公众对政府的绩效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因此社会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领域,而这正是本研究开展的起点。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我们提出本文的两个研究假设:

1.社会信任能够提升公众对政府的绩效评价。在已有的研究中,社会资本对政府绩效评价有显著的影响。社会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社会网络、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最核心体现①张伟明.社会资本与转型发展——浙江实践的理论与经验[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23。,对政府绩效评价在理论上也有着显著影响。

2.社会信任的三个维度中,政治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最大。政治信任代表公民对政府或政府系统的执行者的一种信心,也可引申为政府系统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力度,与公众对政府绩效评价联系最为密切。以往研究表明,公众对政府越信任,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越高;公众的社会公正感与公平感与政府绩效评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假定政治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大。

三、社会信任的内部结构

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吉登斯将信任区分为一般信任和基本信任,一般信任是个人或抽象系统所给予的信任,基本信任是对其他人的连续性及客观世界的信任。②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自我认同[M].赵旭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2-46。韦伯将中国人的社会信任分为建立在血缘共同体之上的特殊信任和对于血缘共同体之外的普通信任。③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王容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84。卢曼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将信任区分为人际信任和政治信任,前者以人与人交往中建立起的情感联系为基础,后者以人与人交往中所受到的规范准则、法纪制度的管束制约为基础。④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J].社会学研究,2002(03):11-22。翟学伟提出了强信任和弱信任的概念,强信任是义务性信任(亲人信任)、熟悉程度高的信任、群体内由重复信息而获得的信任,而弱信任则是基于大众传媒、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所及契约合同等建立起来的信任。⑤翟学伟.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J].社会学研究,2003(1):1-11。依据所信任个体在差序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还可将社会信任区分为内群体信任(初级信任),外群体信任(次级信任)。⑥魏娇娇.社会信任的健康效应及其城乡差异——基于CGSS2015数据的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5):92-98。对于社会信任简单的“二分建构”法,学界诸多学者提出了反驳意见,认为中国社会信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人们通过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可以将基本信任/特殊信任/初级信任不断泛化。

在本研究中,我们测量了社会大众对“亲人、朋友、邻居、同事、警察、法官、党政机关干部、商人、教师、医生、陌生人”十一类人群的信任,其选项“完全不信任、不太信任、比较信任、非常信任”分别赋值1、2、3、4。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测量社会信任的十一个变量通过因子主成份法进行分析,并旋转因子载荷,迭代4次后收敛,得到三个公因子。因子KMO检验值0.815,巴特利特球体验值达到28383.708,并在置信区间99%上显著(P=0.000<0.001)。第一个公因子包括法官信任、警察信任、党政机关干部信任、医生信任、教师信任五个变量,命名为政治信任。第二个公因子包括朋友信任、邻居信任、同事信任、亲人信任四个变量,命名为关系信任。第三个公因子包括陌生人信任、商人信任两个变量,命名为市场信任。政治信任是指公众对国家及政府运作机制以及代表国家及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的信任;关系信任是指基于血缘家族关系以及基于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与自己交往密切亲近的人的信任;市场信任是指在理性主导下基于社会交往和契约合同而建立的信任关系。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见表3),公众的政治信任得分为62.69,关系信任得分为70.34,市场信任得分为30.09。可见公众最信任的还是关系较近的亲人、朋友、邻居和同事,其次是代表国家及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最低是基于利益计算和社会交换原则的商人和陌生人。

四、政府绩效评价的维度

政府绩效评价,就是政府或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决策和管理行为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所产生的短期和长远的影响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⑦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的绩效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20):6258-6260。目前主要有两种评价路径,一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各项硬性指标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另一种是基于公众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效果感知的主观评价。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公众对于政府绩效感知的主观评价,更加强调的是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认知和满意程度。我们采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依法办事,执法公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廉洁奉公,惩治腐败”、“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服务意识,能及时回应百姓的诉求”十一个指标来测量公众对政府的绩效评价,其选项“很不好、不太好、比较好、很好”分别赋值“1、2、3、4”。通过因子主成份法进行分析,并旋转因子载荷,迭代3次后收敛,得到两个公因子(见表4)。因子KMO检验值0.903,巴特利特球体验值达到42363.299,并在置信区间99%上显著(P=0.000<0.001)。第一个公因子我们命名为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主要指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政治权力等基础性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第二个公因子我们命名为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主要指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就业、经济发展、服务性政府等更高层次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见表5),公众对政府基础性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得分为56.88,对发展性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得分为51.95,总体性绩效评价得分为54.42,可见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

五、公众社会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

(一)公众社会信任对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

我们将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作为因变量,将政治信任、关系信任、市场信任作为自变量,同时控制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数、家庭总收入、社会经济地位、城乡十一个变量,进入分析后得到模型1,F值为212.377,R2为0.248,且模型在置信区间99%上显著,说明该模型成立。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中性别、民族、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城乡对公众的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不产生显著影响,而年龄、政治面貌、家庭人口数、家庭总收入、社会经济地位对公众的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大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党员的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非党员;家庭人口数越少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家庭总收入越高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自变量中政治信任、关系信任、市场信任均对公众的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政治信任越高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关系信任越高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市场信任越高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并且政治信任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市场信任,最后是关系信任。

(二)公众社会信任对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

我们将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作为因变量,将政治信任、关系信任、市场信任作为自变量,同时控制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数、家庭总收入、社会经济地位、城乡十一个变量,进入分析后得到模型2。F值为172.081,R2为0.211,且模型在置信区间99%上显著,说明该模型成立。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中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对公众的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不产生显著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数、社会经济地位、城乡对公众的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大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已婚者的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未婚者;不信教者的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信教者;家庭人口数越少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农村人口的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城镇人口。自变量中政治信任、关系信任、市场信任均对公众的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政治信任越高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关系信任越高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市场信任越高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并且政治信任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关系信任,最后是市场信任。

(三)公众社会信任对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

我们将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作为因变量,将政治信任、关系信任、市场信任作为自变量,同时控制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数、家庭总收入、社会经济地位、城乡十一个变量,进入分析后得到模型3,F值为58.002,R2为0.083,且模型在置信区间99%上显著,说明该模型成立。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中年龄、民族、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对公众的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性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数、家庭总收入、社会经济地位、城乡对公众的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女性的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男性;党员的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非党员;信教者的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不信教者;家庭人口数越少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家庭总收入越高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城镇人口的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高于农村人口。自变量中政治信任、关系信任、市场信任均对公众的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政治信任越高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关系信任越高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市场信任越高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并且政治信任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市场信任,最后是关系信任。

表1:公众社会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影响的回归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社会信任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反映面。本文利用全国性数据从公众的视角分析了社会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

(1)通过因子分析发现,社会信任包含政治信任、关系信任和市场信任三个维度,公众的关系信任最高,得分为70.34,政治信任次之,得分为62.69,市场信任最低,得分为30.09。政府绩效评价包括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和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两方面,公众对政府总体绩效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得分为54.42),且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得分为56.88)高于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得分为51.95)。

(2)控制变量中家庭人口数、社会经济地位对公众的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人口数是负向影响,家庭人口数越多,家庭负担越重,生活更加困难,相比较而言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期待更高,由此形成了关于政府绩效评价的“期望失验”;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对政府绩效评价越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柳建坤等认为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其生活境况及形成对政府绩效水平认知的最基本条件。①柳建坤,张柏杨,陈云松.社会融合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户籍分化效应——基于CSS2011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发展研究,2018(4):131-157。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生活状况更好,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更满意。

(3)自变量中政治信任、关系信任、市场信任对公众的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均产生正向影响。政治信任越高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关系信任越高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市场信任越高者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政治信任越高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关系信任越高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市场信任越高者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政治信任越高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关系信任越高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市场信任越高者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越高。本文假设1得到验证。

(4)横向比较不同维度社会信任对不同方面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政治信任对政府绩效评价影响最大。对总体性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中,政治信任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市场信任,最后是关系信任。对基础性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中,政治信任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关系信任,最后是市场信任。对发展性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中,政治信任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市场信任,最后是关系信任。本文假设2得到验证。

鉴于社会信任对公众政府绩效评价的影响,我们应重视通过改善社会信任来增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建立起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首先通过改善政治信任来提升公众的政府绩效评价。一是以人民为中心提高行政效率。办群众想办之事、急群众所急之事,切实增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的切合性;二是提高公职人员的素养。政策的实施最终通过公职人员来具体执行,公众对公职人员的印象反映的是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因而应提高公职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转变其服务理念与服务态度,强化公仆意识。三是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败斗争。强化公职人员日常教育管理,健全惩戒追究机制,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范体系,保证政策实施过程的平等性与公平性。

其次,通过改善市场信任来提升公众的政府绩效评价。市场信任反映的是陌生人社会的信任状况,也从侧面反映政府对社会的治理状况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状况。因此积极构建诚信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市场交换环境,共同维护诚实守信、正直友善的社会秩序,有利于增强公众的市场信任,从而提高公众的政府绩效评价。

最后,通过改善关系信任来改善公众的政府绩效评价。关系信任反映的是对家人、亲戚、邻居、朋友等有血缘关系或熟悉的人的一种特殊信任,是社会信任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关系信任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理性化、工具化、淡漠化。②阳清.转型时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乡村人际关系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7):99-102。因此我们在重建社会新型人际交往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道德的作用,重拾“人缘、人情、人伦”的礼治秩序和邻里守望相助的传统观念。通过构建最基础的关系信任来构建社会信任,从而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与正面评价。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信任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信任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