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岚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包括脑膜炎、大脑炎、脑炎等几种类型,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各种病原体侵犯具有较强的反抗力,一旦受到感染,这种反抗力将会大大减弱,从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准确性,从而为患者日后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患者以及42例健康人员展开研究,全部实施CT及磁共振诊断,得出数据并分析CT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效果,现将最终结局整理为以下报告。
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人员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研究组:男22例,女20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2.35±5.36)岁。最长病程29天,最短病程1天,平均病程(17.24±1.51)天。参照组:男30例,女1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53.04±5.21)岁。两组资料对比后,呈现检验结局为P>0.05,不具有分析价值,可进行讨论对比。
(1)选用德国西门子128排螺旋CT对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患者以及42例健康人员实施CT检查。(2)选用Optima对所有人员进行磁共振检查。两种检查过程均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2]。
对两组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
参照组检查结果如下:3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为腔隙性脑梗死,8例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为轻微脑萎缩,其余31例患者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
研究组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8例,显示异常24例,异常情况:合并脑萎缩4例、合并脑室扩大6例、结节状多发性在低密度灶9例、结节状强化等密度灶5例。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例,显示异常41例。异常情况:合并梗阻性脑积水9例,多发性、不规则常T1、T2异常信号13例,多发性圆球状或囊状常T1、T2异常信号16例、逗点状T1、T2异常信号3例。
研究组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早期病变的29例,其中10例脑病、2例化脑、6例脑囊虫、7例结脑、4例隐脑。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早期病变41例,其中14例脑病、4例化脑、6例脑囊虫、10例结脑、7例隐脑。由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相比较病原体检查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更为接近。
研究组患者CT检出阳性率为57.14%(24/42),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7.62%(41/4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病变诊断阳性率:CT检查47.62%(20/42),磁共振检查92.86%(39/42)。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当这些致病因进入到患者的大脑内部和脊髓,使其受到感染后,必然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3]。比如: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会引发脑膜炎。病症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会降低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也会为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患者而言,早期的诊断结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前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医生才能够针对患者的情况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4]。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临床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并不具有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这就为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CT及磁共振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不仅能够准确、直观的将患者的脑部结构展现给医生,同时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检查结果也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
本研究中,对4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与42例健康人员均实施CT及磁共振诊断,诊断结果如下所示,研究组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8例,显示异常24例;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例,显示异常41例;研究组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早期病变29例,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早期病变41例;研究组患者CT检出阳性率为57.14%,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7.62%。从而我们可以得知,在对患者进行脑病、化脑、脑囊虫、结脑、隐脑诊断时,诊断结果与病原体检查结果更为接近。
综上所述,CT及磁共振诊断方式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想要对患者的病情更好的确诊,两种诊断方式联合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