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安康725021)
猴头菇(Hericiumerinaceus)又名猴头菌、猴蘑,是一种栽培原料广泛、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抗逆性较强、加工渠道宽的木腐型真菌。在我国猴头菇既是食用珍品,又是重要的药用菌,其子实体肉嫩、味香、鲜美,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同时含有多肽、多糖、脂肪族酰类和蛋白质等活性成分,具养胃和中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治疗[1-2],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食用菌产业是陕西特别是陕南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3],其栽培规模和种植区域日益扩大,以传统林木类为主的栽培原料严重短缺,新型代用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而蚕桑产业是陕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每年桑树修剪产生大量的废弃枝条,无较好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利用废弃桑枝为原料栽培猴头菇,在“退耕还林”政策下为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质的来源提供了新途径,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4]。试验以桑枝木屑替代传统木屑原料栽培猴头菇,通过基质配方的优化筛选,为桑枝高效化利用提供参考。
供试菌株为“常山99”,由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中心保存提供。该菌株子实体洁白个大,朵形圆正、多单生,无柄,菌刺密而短,抗逆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为安康市猴头菇栽培主要品种。
桑枝木屑:安康市石泉县桑园收集,经加工粉碎后颗粒直径0.6cm;杂木屑:安康市汉阴县蒲溪镇桦栎木,经加工粉碎后颗粒直径0.6cm;麸皮、石膏、玉米粉均为当地市场购买。
1.3.1 栽培料配方设计
为明确桑枝替代杂木屑栽培猴头菇最佳比例,在检测并获得桑枝主要营养成分结果的基础上(表1),结合栽培品种的生理特性[5],设计了供验基质配方,见表2。
表1 桑枝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表2 桑枝木屑栽培猴头菇试验配方
图1 配方4出菇状态及猴头菇子实体
1.3.2 栽培方法
按表2配方配置栽培料,每个配方400袋。将配置好的培养料按处理编号顺序分别装入规格为18cm×35cm×0.005cm聚乙烯塑料袋中,装料高度18~20cm,袋装湿料重1.0~1.1kg,不同配方料拌料时清理拌料设备。培养料袋采用常压蒸汽法灭菌,灭菌仓达到100℃保持15h。冷却至28℃以下进行接种,一袋栽培种(14cm×28cm)接种50袋。室内发菌,室温保持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5%~70%。室内出菇,出菇温度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85%~90%[6],子实体八成熟采收。采收后清理料面进行二、三潮菇出菇管理,共采收三潮菇。
1.3.3 菌丝平均长速测定
每配方标记30袋装料均匀一致的培养料袋,进行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10袋,随机排列)。接种定殖后至菌丝发至菌袋底部记录发菌天数,这期间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分3次进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菌丝平均长速=菌丝生长长度(cm)/培养天数(d),取3次测量结果平均数[7],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3.4 生物学效率测定
统计每配方30袋1~3潮菇产量,生物学效率=鲜菇质量/干料质量×100%,并对各配方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3.5 感染率测定
统计试验配方菌袋(每配方400袋)从接种后到三潮菇出菇结束期间污染袋。
由表3可知,供试配方中,桑枝木屑全部或部分替代木屑猴头菇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CK)。其中配方1和配方3的猴头菇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0.5810cm/d、0.5680cm/d,其次为配方2、4、5、6,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5645cm/d、0.5585cm/d、0.5600cm/d、0.5490cm/d,配方7(CK)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慢,为0.5100cm/d。
在菌丝生长势方面,随着桑枝木屑添加比例的下降,猴头菇菌丝生长势呈下降趋势,其中配方1、2、3菌丝更为粗壮、浓白,气生菌丝多,配方6、配方7(CK)菌丝相比较纤细,不够浓白,气生菌丝少或无。菌丝满袋时间,配方1、3满袋时间最短,为35d,对照组满袋时间最长,为39d。在污染率方面,配方1污染率相对较高,配方6污染率最低。
表3 供试配方猴头菇菌丝生长比较(P<0.05)
表4 供试配方猴头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比较(P<0.05)
由表4可知,配方4的产量最高,袋均鲜菇产量达到0.491kg,生物学效率86.13%,其次为配方3、5,7(CK)、6、2,袋均鲜菇产量分别为0.478kg、0.463kg、0.460kg、0.445kg、0.436kg,配方1产量最低,袋均鲜菇产量为0.395kg,生物学效率为71.73%。
由表5可见,桑枝(配方4)猴头菇粗多糖含量为4.24g/100g,高于对照组,两种产品中砷、汞、铅有害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709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限量值。
表5 桑枝猴头菇与纯木屑猴头菇品质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纯木屑(对照组),桑枝木屑与传统杂木屑配比栽培猴头菇,具有发菌快、子实体产量高的特点,桑枝木屑可部分替代传统杂木屑栽培猴头菇,同时桑枝猴头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桑枝栽培猴头菇,桑枝木屑的粉碎处理是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由于桑枝树皮韧性极高,纤维长,不易切断[8],处理不好装袋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扎袋情况,造成污染率上升。而且桑枝粉碎时易形成棉絮状物缠绕在粉碎机的主轴上、粉碎机工作一段时间就要停机清理缠绕物,影响生产效率。应引进或研制专用、新型、高效的桑枝粉碎加工设备,可有效降低污染率和提高经济效益。
陕南地区为我国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区域内森林限制砍伐,开发利用桑枝、杜仲枝、中药材等植物性新型原料,替代传统林木类原料栽培食用菌,能够有效缓解林菌矛盾,显著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拓宽农林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符合陕南乃至秦巴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