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遗传学研究进展☆

2019-12-09 07:43:38杨皓翔张彦可孔庆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局灶基因突变癫痫

杨皓翔 张彦可 孔庆霞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脑皮质神经元移行障碍或细胞增殖障碍所导致的一种疾病,是皮质发育畸形 (malformation cortical development,MCD)的亚型。MCD 包括:FCD、半侧巨脑症(hemimegalen cephaly,HME)、多小脑回型(polymicrogyria,PMG)等。FCD通常是散发性疾病,少数研究显示FCD 和遗传有关[1]。FCD引起的癫痫通常手术治疗,FCDII 型完全切除致痫灶预后良好[2],因此对FCD 遗传学探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诊治思路。过去10 年对FCD 遗传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已有研究发现:mTOR基 因 突 变、PI3K-PTEN-AKT3-TSC 相 关 基因突变、PTKs 通路基因突变、GATOR突变后对 mTOR 激活增强,均可能导致FCD。本文对以往关于FCD 遗传学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系统阐述,对碱基、氨基酸改变等综合分析,为FCD 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临床精准治疗。

1 mTOR 复合基因突变

mTOR复合基因主要控制蛋白质和脂质合成,细胞生长、增殖、代谢、自噬[3]。研究者发现mTOR突变在脑组织以镶嵌现象存在,其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在FCDII 为1.06%至12.63%[4-8],HME 为 9.7%至 44%[9-10],但在血液中未检测到突变。此外,突变频率的高低与脑畸形的程度相关,梯度范围从 FCD 到 HME 呈增高趋势[11](见表1)。在不同的 DNA片段,mTOR基因会产生错义、置换、移码等突变,进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不同,导致 FCDIIa、FCDIIb、HME 等不同表现型。mTOR基因位点c.6644C>A、c.6644C>T、c.7280T>C等突变,多见于 FCD IIa[4-7],位点c.4376C>A、c.4375G>T等多见于 FCD IIb[4,8],位点c.4448C>T、c.5005G>T等多见于HME[9-10](见表1)。上述碱基改变会激活mTOR 信号通

2 PI3K-PTEN-AKT3-TSC 基因突变

基因TSC、PTEN或AKT3、PIK3CA突变分别导致结节性硬化症、Cowden 综合症、巨脑畸形综合征[13],它们在一部分神经元中发生突变可能是脑发育过程中细胞嵌合性、局灶性的基础[14]。在MCD 患者中,上述基因突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5-20,10](见表2)。2006 年,SCHICK 等[15]通过对一例FCDIIb 患者脑组织进行显微解剖和 Sanger 测序,发现了一种PTEN嵌合型错义突变。2012 年,PODURI 等[16]发现在HME 患者中,有10%的患者存在AKT3体细胞突变和嵌合三体。LEE 等[17]报告,在 HME 患者中,有25%的患者PIK3CA和AKT3的体细胞突变激活。CONTI 等[18]发现,在局灶性或多叶性MCD 患者中,有6%的患者AKT3镶嵌复制。JANSEN 等[19]报告了在 FCD II 和 HME 病例中AKT3和PIK3CA激活突变。GAMA 等[10]发现在 FCD 或 HME 的 患者中,有 8%的患者可以检测到PIK3CA激活突变。在PI3K-PTEN-AKT3-TSC 通路中,基因TSC1位点c.610C>T、TSC2位点 c.4639G>A 和PIK3CA位点 c.3140A>G,多见于 FCD IIa[20]。基因PTEN位点c.834C>G、TSC1位点c.64C>T,多见于 FCD IIb[15,20]。基因AKT3位点c.49C>T等多见于 HME[10,16,19]。综合分析,该通路基因突变频率在 FCDⅡ中,为 1.1%至 4.7%之间,在 HME 中,为 10%至 18%之间(见表2)。

3 PTKs 通路相关基因功能

在 FCD 畸形神经元中 PTKs 过度表达,基因EGFR、PDGFRA和NTRK3表达上调[21]。NTRK3是夜间额叶癫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下调后在癫痫发作相关突触重塑中产生抑制作用[22]。PARKER 等[23]报告 ,EGFR 过度表达与TSC1基因缺失有关。RPS6KA3 因子参与核糖体、RNA的生物发生,在 mTOR 通路中表达上调[24]。PRKAA1 对mTORC1 负性调控,DLG1 在调节突触发育时,表达上调[21]。基因SNPH表达下调后,抑制 SNARE 蛋白复合物形成,这有助于增加突触的传递[25]。基因LPPR3参与轴突生长、再生和突触重塑时表达上调[21]。NR4A3 和 NR2E1 在FCD 中表达下调,NR4A3 调节海马轴突导向、 癫痫易感性,这对 FCD 有潜在影响[26],CREB 蛋白诱导神经元存活时需要NR4A3 介导[21]。NR2E1 缺失会损害小鼠齿状回突触重塑和树突结构[27]。FCD 中 LHX2 表达下调[21]。TIAM1 和ECT2,分别参与神经元迁移和突触外向生长[28],TIAM1 表达下调、ECT2 表达上调。NOTCH1 信号通路的激活因子DNER 表达上调,介导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在星形胶质细胞发生过程有潜在功能[29]。PTKs 通路各基因功能总结如下(见表3)。

表1 mTOR 复合基因突变

表2 PI3K-PTEN-AKT3-TSC 相关基因突变

表3 PTKs 通路相关基因

4 GATOR 对 mTOR 复合体影响

基因DEPDC5、NPRL2和NPRL3参与 GATOR1 复合体的形成,GATOR1 复合体是 mTORC1 通路的上游因子,其突变会导致相应的局灶性皮质畸形[30-31](见表4)。对GATOR1 通路中编码基因测序,发现DEPDC5、NPRL2、NPRL3突变[32]。PELED等研究显示,DEPDC5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均会突变,继而增强mTOR 信号通路[33]。RICOS等报道,在家族性或散发性局灶癫痫中均发现了NPRL2和NPRL3突变[34-36],二者功能缺失性突变或GATOR2 功能获得性突变,均导致 GATOR1 复合体激活,增强 mTOR 信号通路,引起 FCD[35]。TSC1、TSC2 结构与功能异常,对 mTOR去抑制,从而导致蛋白合成、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增加,出现细胞定位和移行障碍,表现为结节性硬化症[37]。

5 GATOR 复合基因突变

GATOR1基因功能缺失,是遗传相关局灶性癫痫的常见原因,在家族性局灶性癫痫伴可变灶、常染色体显性夜间额叶癫痫和家族性颞叶癫痫均可出现[38]。通过查阅研读MCD 相关文献报道,对GATOR1分析回顾,总结碱基改变、氨基酸改变以及表现形(见表5)。DEPDC5位点c.2390delA c.3994C>T、c.4260delG突变,多见于可疑性 FCD[39,40,32],位点c.1264C>T、c.715C>T突变,多见于 FCD I 型[1],位点c.1759C>T、c.21C>G突变,多见于 FCD II 型[1,41],位点c.1265G>A、c.128_129insC突变,多见于 HEM[10],位点c.4689_4690delAG突变,多见于单侧脑回病变[42]。NPRL2位点c.68_69delCT突变,多见于 FCD Ia 型[32],位点c.329C>G突变,多见于多小脑回病变[40]。NPRL3位点c.275G>A、c.1070delC突变,多见 于 FCD II 型[32,43]。

表4 GATOR 对mTOR 影响作用

表5 GATOR 复合基因突变

6 总结与展望

目前,虽然对FCD 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局限性。多数研究是回顾性研究,少数研究为临床观察研究,并且随访时间短,样本量小;很多研究是在2011 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出新的分类之前完成,从而参考起来比较困难。采取的标本也往往是患者外科手术切取的脑组织标本。

所以,目前的研究尚不能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未来,需要沿着目前已知的通路、基因,去发现上游下游新的突变点,多学科联合,从各个维度对FCD 系统、全面的评估,不断充实FCD 的脑组织标本库、 血样本库,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更多的基因突变信息,进一步解开FCD 遗传学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猜你喜欢
局灶基因突变癫痫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9:10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饮食科学(2017年5期)2017-05-20 17:11:53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30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