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旭,彭吉福
(合浦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合浦 536100)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又名甜薯、红薯、红苕、番薯、地瓜,为旋花科薯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甘薯是高产、稳产、节水、耐瘠、投入少、回收率高的一种作物,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重要的粮食及饲用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5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1.4%,居第2位,仅次于水稻。但近年来,由于原有品种种质退化、病虫害日益严重等原因,当地甘薯产量有下降趋势。为了确保合浦县甘薯种植业的稳定发展,文中从良种选用、大田准备、定植、田间管理及及时收获方面对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薯农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甘薯在桂南地区种植,根据市场需求,以鲜薯为主。因此在品种选择上以紫肉和黄肉为主,如桂经8号、桂紫薇薯1号、桂薯10号、广薯87等,这些品种薯块均匀,产量稳定,抗性强,种植效益比普通品种高。
甘薯高产土壤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养分充足,通气性强。栽培甘薯要选用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者壤土。犁地前,用辛硫磷3 000 mL/hm2,拌细土225 kg/hm2均匀施入田内,主要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犁地时施磷酸二铵3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对于没有秋施肥的田块,春施优质农家肥60 000 kg/hm2,翻入地下20 cm,然后耙平。
结合深耕起垄种植,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获得高产。起垄种植既有利于雨季排水,还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并且白天吸热快,提高地温,夜间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有利甘薯生长和根系积累养分。起垄时应尽量做到垄沟窄深,垄宽30 cm,垄高30 cm,沟宽20 cm,垄面宽度、高度要均匀一致。并且选用东西走向,以便使甘薯接收到的光照时间和光线更长、更强,也可减轻风害和寒害的影响。
大田定植前先灌水,水深不要超出垄顶,待水渗下沟面2/3时,穿雨鞋下沟定植。甘薯的种植方法有直插、斜插、水平插、钓钩插、改良水平插等多种方法,具体要根据土地的位置、地下水的多少和种植季节的降雨情况而定。
甘薯适期早栽,可以加长甘薯生长期,生成的薯块大、出干率高、质量好。春薯以5~10 cm地温稳定在16~17℃时为栽秧适期,春夏薯区的中部,春薯一般在谷雨开始栽秧,南部稍早些,北部晚些,最晚不晚于立夏。夏薯生长期短,要力争早栽,春夏薯区的中南部要求在6月底前栽完夏薯,北部则在小暑前栽完。合浦县一般3月下旬即可栽插,争取在5月下旬插完,尽量避开6—7月多雨时间定植,以确保甘薯高产。
栽插方法对薯苗发根成活、薯块形成与膨大均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掌握栽植深度,使薯苗入土各节都处在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里生长结薯。主要有直插和斜插2种方法,高产栽培甘薯一般采用斜插法:取长度20~25 cm的顶端壮苗一般有7~8片叶,栽插时地上留3~4片叶左右,其余4~5片叶插入土内为宜。为了防止栽插后叶片干枯,栽插时淋足定苗水。株距25~30 cm,行距50 cm,每穴1苗,每垄定植 1行,保苗 67 500~82 500株/hm2。
甘薯插后常因干旱、病虫为害或栽插不当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现象。因此,在插后3~7 d要及时查苗补蔸,对补栽的薯苗要实行重点管理,赶上前苗。
在薯蔓满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结也易滋生杂草,中耕是这一阶段特别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进行2~3次。薯苗活蔸后进行第1次中耕,隔10~15 d再中耕1次,在薯蔓满田前完成第3次中耕。田间杂草较多的,可用盖草能70~100 mL对水50 kg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广西区各地都有翻蔓的传统习惯,理由是拉断不定根,避免长成小薯,同时便于除草。事实证明翻蔓扰乱了茎叶自然生长状态,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和重叠,降低光合效能,同时拉断了不定根,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样制约生长,造成减产。因此,在茎蔓管理上要积极改变传统习惯,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甘薯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应根据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措施。甘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注意合理轮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用敌克松1 000倍液淋蔸。虫害主要有蛴螬、小象甲、卷叶虫、斜纹夜蛾等,注意消除田间杂草,田间虫害严重时可用2.5%敌杀死500倍液进行防治。
收获时间的不同,产量、品质、耐贮性就会有明显差异。对于需要腾茬、加工、鲜食、留种等不同用途,收获期应当分别对待。收获过早降低产量,收获过晚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收获时主要看以下2点:
5.1.1 观察气温。甘薯在地温18℃左右时,薯块增重变小,地温在15℃左右时,薯块停止生长,10℃以下会发生冷害。因此,在气温18℃时,开始收获甘薯,在气温10℃时,也就是在枯霜前期收获完。一般应先收获直播甘薯或春薯,再收获种薯,最后收获贮藏的鲜薯。不耐冻的品种要先收,耐冻的品种后收,合浦县一般在10月上旬开始收获,11月以前收完。
5.1.2 甘薯用途。作为鲜食用商品甘薯,尽量早收,早上市,红心薯、黑薯等食用型春薯可以在8月中下旬起收,以利于商品薯早上市,卖个好价钱;收获后的田块还能种一季冬菜。淀粉型春薯在9月中下旬起收,选择晴天切晒或者加工成粉丝、粉皮、粉条等。需要早腾茬的甘薯田块,可以在9月下旬收获,但甘薯产量会减收10%左右。留种用甘薯,过早收获气温高,入窖后容易造成病害发生。过迟会发生冷害,必须在霜降,即10月23、24日前收获,这样甘薯不会受冷害。
收获甘薯时必须做到“四轻”、“五防”:“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五防”即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防病害。
甘薯收获时,土壤不要过干,如果土壤含水量少,地温变化大,容易受冷害,而且地干土硬不容易收获,有浇水条件的,要在收获前20 d左右浇1次水,然后收获。土壤含水量太多,薯块含水量也随着增多,而且土壤泥泞不便收获,可以先割去茎蔓,等到土壤稍干后再收获。
收获甘薯时,在晴天早晨割秧,上午收获,薯块在田间晾晒,收获当天装筐包装好入贮,不能在外过夜,以防夜间低温遭受冷害。也不能受雨淋,破伤淋雨的甘薯容易腐烂。为了做到适时收获和提高功效,也可以实行机械收获。
用来长贮的甘薯,要严格选择,把破伤、霜冻、水泡、病虫危害的薯块剔除去,一般选择大小适中、无伤、无病的优良薯块进行贮藏。薯块含水多,皮薄,组织柔嫩,容易破皮受伤,贮藏时易发生冷害和病害造成烂窖,因此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达到安全贮藏。
甘薯栽培主要是做到早育苗,育壮苗,早定植,大田管理做到合理施肥,及时中耕培土,抗旱排涝,做好茎蔓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即可保证甘薯的丰收,给薯农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