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统计年鉴》编写心得

2019-12-09 08:20董倩
营销界 2019年24期
关键词:蒲江年鉴部门

董倩

引言

198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公开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大型统计资料书《中国统计年鉴》,以数据形式全面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后陆续出版了工业、农业、贸易物价、固定资产投资、建筑等多方面的统计年鉴。除国家统计年鉴外,地方统计年鉴也是一部通过统计数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上一年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展情况的工具书。正常年度每年一刊刊名为《**统计年鉴》(年份),它的年度性指从1月1日至12月31日(如《蒲江统计年鉴》(2011))。年鉴完整的收集了上一年的资料和信息,可作为读者查阅各种国家和地方经济数据等信息的工具书。

统计年鉴的编写格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在改进,特别是几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地方统计年鉴的数据质量及出版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此为背景就近些年来蒲江统计年鉴的编辑工作谈几点个人的体会和建议,供相关人员和部门参考。

一、统计年鉴编写工作的意义

地方统计年鉴以大量的数据图表资料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定时间段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统计年鉴是地方综合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了解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统计年鉴可以让外地人士迅速地对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指标和资源环境做一个初步了解和判断。如现行的《蒲江统计年鉴》全书十个大项六十一个小项两个附录,内容不仅涵盖了蒲江县各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也编入了成都市二十一个区县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信息丰富,范围广泛,加深了许多来蒲江投资交流的机关企业对蒲江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往来。

其次,统计年鉴对地方政府制定决策,领导制订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但是同时它又是开放的动态的。党和政府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规律,做出科学的决策决定,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就必须依靠统计年鉴。如现行的《蒲江统计年鉴》每年不仅详细汇编了当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同时对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的汇总,有些指标甚至将上世纪七十年代统计数据以一定时间间隔编入其中,为县委、县政府制订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统计年鉴是我们统计部门的标志性出版物,它能够真正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利用真实权威的经济数据和客观准确的图表资料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尤其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利用统计年鉴所记载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当前政策战略的可行性和可出续发展性是十分必要和切合实际的。

二、统计年鉴编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笔者在编写蒲江统计年鉴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有四个基本问题亟需解决。

1. 编辑流程的规范性

统计年鉴的内容必须要能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就要求在编纂的过程中每一步流程都要规范,其中包括数据的提供,年鉴的校审以及内容版面的设计。目前,蒲江县的统计年鉴采取的是“多家供稿,一家主办”的编辑模式,这种模式下就会导致年鉴的供稿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规范的编辑流程来提高年鉴的编纂水平。

2. 指标数据的准确性

这里的数据准确不仅仅是指数字量的准确,还包括对于数字相对应的指标名词解释的准确全面。如在蒲江统计年鉴编辑过程中,有些业务部门收集上来的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数据不符合发展规律,经核实是因为2014年及之前该项指标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015年起公安户籍上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再统计,变更为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虽然数据有据可查,但是统计口径及标准的变化加上指标解释的不全面导致了数据看似违反了发展规律。

3. 指标体系的稳定性

统计年鉴是按年出版发行的资料性工具书,所以它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保存某一年的数据资料,而应是可以为社会提供某一时间跨度内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规律。也就是说各年度的统计年鉴都要有内在的联系、能够形成系列性的资料。这就要求年鉴内所提供的指标体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在蒲江县的统计年鉴编纂过程中,笔者发现年鉴所包含的指标体系常常是不稳定的,有不少指标在年鉴中出现了几年之后就频繁更换为其他指标,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年鉴的实际利用率和历史价值,从而影响了统计分析结论的可信性与准确性。以蒲江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部分为例,自2007年开始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三项指标,2010年开始变更为“国有及股份”、“集体单位投资额”、“私人经济投资额”,2011年变更为“基建投资”、“更改投资”、“其他投资”,2013年变更为“基建投资”、“更改投资”两项指标,2015年变更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样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统计年鉴纵向的不可比性,也削弱了它在对经济规律反映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4. 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编纂统计年鉴的宗旨就是让最多的群众、企事业机关通过年鉴中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数据,了解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历程。因此统计年鉴中的各项指标要以“查阅方便、看得懂、用得上”为标准。而在实际过程中,由部门提供的许多指标数据连统计部门都无法理解,更不用说统计年鉴的受众。虽然每年的统计年鉴都在公众信息网上有电子档公布,但是依然有群众或者部门打电话查阅年鉴中的数据。

三、完善统计年鉴编写工作的建议

1. 加强宣传和管理

一要提升年鉴编辑人员对年鉴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年鉴中既有统计部门的数据,也包含其他部门机构的资料,并且非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在每年统计年鉴编纂工作启动之前,应该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下发正式公文、部门调研督导、网络媒体宣传等途径对年鉴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宣传,强化部门及个人对于年鉴工作的质量意识。二是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统计年鉴的编纂是一项繁琐又细致的工作,在编辑过程中要根据专业内容将任务进行分解,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负责。

2. 建立年鉴编校机制

一是要建立数据供稿制度。对于年鉴数据的提供要做到有据可查,各专业部门及个人提供的数据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交给统计年鉴编纂工作的主办单位,如数据出自部门的某个内部资料,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情况下应在文件后面附上该资料。二是要建立年鉴校审制度。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初审和二审;再由综合核算人员负责全面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与各专业联系沟通;最终由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定稿。校审过程中应着重强调统计口径、统计范围、统计涵义三者的统一性,力求科学严谨,保证数据的逻辑性、资料的连贯性,增强年鉴资料的准确性。三是要对年鉴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建立部门联审制度。年鉴框架包括全书的内容、结构的设计、资料的分类、指标的设置等,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年鉴的可读性、实用性、全面性和资料的连续性。四是要针对年鉴供稿情况建立通报制度,对参与年鉴编辑工作中落后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通报。

3. 强化岗位培训交流

统计年鉴的编纂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数据的准确,还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全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工作成果,从而使统计年鉴更好地面向和服务于全社会。所以,它对供稿部门和个人的专业技术及编辑的业务水平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校对技能的培训。通过请出版社的专业校对人员为大家讲授校对业务,参加年鉴研讨班或组织外出考察等活动,让年鉴编辑人员掌握到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要打破编辑人员自身专业和知识的局限性,主动与业务部门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核定统计年鉴的数据,提高相关专业指标的知识储备,从而增强《统计年鉴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和内容的全面性。

4. 改革年鉴发行体制

蒲江的统计年鉴的发行工作并没有市场化,导致统计年鉴的发行面比较窄,主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然而,从成都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及其他省市年鉴的发行情况看,那些设置编制和财务独立的年鉴社,或者把发行业务独立出来,财务上单独核算的地方,年鉴的发行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年鉴的社会效益更加明显。蒲江可以参照这些地方的做法,只有拥有更多的受众,才能让统计年鉴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总结

通过对蒲江县统计年鉴编写工作的分析,表明我县的年鉴编写工作仍然存在些许的改进空间。并通过对编写工作的完善提出建议,最终努力打造一个集权威性、实用性、即时性于一体的统计产品。

猜你喜欢
蒲江年鉴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自家农场一年销售2000 万 还把蒲江丑柑卖到北美 他是怎么做到的
乡建背景下乡土建筑植物景观探究——以蒲江明月村为例
早市名茶 蒲江雀舌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蒲江红心猕猴桃种植农业气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