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宗俊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均购买力增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第三方支付软件的进一步成熟、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全球兴起的消费习惯。而跨境电商通过搭建一个自由、开放、通用、普惠的全球贸易平台,并透过互联网实现了全世界的连接,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新引擎。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电商交易额达到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远高于传统进出口贸易,渗透率达27.35%。根据此前阿里的数据测算,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到12万亿,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6.44%,渗透率达37.6%,未来跨境电商发展市场空间巨大。随着跨境电商快速的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缺口也在不断增大。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也应充分考虑到行业的新变化、市场的新需求,积极探索新背景下的国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相较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商在交易方式、信息获取方式、物流方式、支付方式、报关方式都有较大不同。
从交易方式来看,传统贸易主要是通过参加交易会、拜访国外客户、给顾客邮寄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业务。而跨境电商则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渠道,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面向国外的消费者或交易商进行交易,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从信息获取方式来看,传统国际贸易企业根据自己的成交资料和对目标市场的预测或通过商务调查机构获取相应市场信息。而跨境电商贸易方式则是利用现代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获取信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群了解更精准,信息获取成本也更低廉。
从物流方式来看,传统贸易主要采用海运、陆运和空运,货物抵达目的地后大多由收货人自行提货。而跨境电商物流出了传统陆海空运输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航空小包、专线物流、海外仓等方式进行,货物抵达目的后除收货人直接提货还可以通过跨境物流渠道直接送达收货人处。使得物流体验更便利。
从支付方式来看,传统贸易主要采用汇付、托收、信用证方式。而跨境电商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有电汇、银行转账、信用卡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更加便捷。
从报关方式来看,传统贸易下企业自行报关或委托报关企业直接代理报关。跨境电商报关则更加灵活,根据货物情况的不同区别较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在交易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必然给国贸专业的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外贸企业在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主要考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虽然跨境电商企业招聘的人才约有70%的比例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每年也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毕业生,但仍有超过85%的企业认为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较大。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各大高校每年都在大量输送国贸毕业生,可企业又难以招到适合岗位能力需求的专业人才。跨境电商背景下,企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1)外语能力需求的变化:从能用外语简单沟通交流、函电往来提升为不但能用外语与目标客户沟通交流、还能用外语进行网络推广、网上资料的编辑与优化。
(2)进出口业务知识能力的变化:出了熟知传统外贸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跨境电商业务的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互联网营销工具,搜集各种电子信息,选择跨境电商平台、店铺注册、选品等,能在网络平台上处理产品定价与发布、店铺营销与平台活动、争议解决等活动,具有进出口风险防范能力。
(3)营销策划能力的变化:既能通晓传统的营销技能,又能通过电子商务方式提高产品及企业的搜索率等,更好的进行商品的运营与推广。
(4)网络信息技术的变化:出了能进行通常的电脑操作,还能掌握网上店铺的布置、产品上架、物流配送、结算支付、信用监管、数据分析等电商网络信息技术。
(5)对经济管理能力的变化:跨境电商更强调对微观消费者或特定消费群体需求的满足,这需要更多学习管理学相关的知识,而不仅仅从宏观经济层面去分析研究消费者。跨境电商的更需要提升经济与管理能力的交叉与复合。
通过以上对人才能力需求新变化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跨境电商背景下对经贸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更全面,更加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更注重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整合与灵活应用,尤其对网络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要求。
跨境电商的开展依托于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这些年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变化很快,新生事物与新的实践层出不穷,在新生入学时就制定的培养方案在接下来几年的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滞后性。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之初,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差带来变化,允许培养计划的修订与补充,在方案制定之初就留有余地。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目前很多高校还未真正建立起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培养目标,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不少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多年未变,仍然是基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跨境电商相关的课程没有涉足,或是涉及不足,内容较少,甚至开设的实操性课程缺乏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和标准,使得教学的效果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毕业时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工作岗位紧密对接,导致学生就业时竞争力不强。
专业教师队伍中存在理论知识较强但实践经验不足,很多老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毕业后直接入校担任教学工作,目前多数教师自身对跨境电商的前沿知识掌握情况不够系统全面,同时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开展实操性课程时遇到障碍,即使开设相应课程,效果也欠佳。此外,高校中“双师型”教师数量普遍较少,这些情况都不利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对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目前许多高校开展的也仅仅是校内仿真实验室与校外单位实习相结合。校内仿真实验室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是Simtrade等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主要还是基于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培养内容上不能体现出跨境电商的新变化。校外实习有一定的效果,但作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补充,还不够深入。
基于跨境电商的时代背景,高校应深入对跨境电商行业进行分析,针对企业对国贸人才的新需求,新能力要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除了开设传统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外,还要更多的加入跨境电商的实操课程。加强对网络营销,网络信息技术中出现的新应用等前沿课程的开设。
跨境电商与互联网联系很紧密,当前的大学生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活动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以互联网为依托,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好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方式与手段,通过微信等及时化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整合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学习兴趣,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运用真实的平台完成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POCIB,OCALE等大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路径,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机会与就业机会。可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培养跨境电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训。通过实训并完成考核的同学有机会推荐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并就业。学校也应与更多的跨境电商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与职业素养。
学校要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用政策鼓励老师进入企业参观锻炼培训,接触到一线业务。还可以聘请行业内专家对教师进行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业务能力。在学生的培养中,也要引入评价体系,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加强过程管理。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考核,督促学生掌握技能,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