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艳
(西安航空学院 学报编辑部,西安 710077)
期刊编辑在日常的稿件处理工作中主要是与审稿专家、作者、出版单位等相关工作对象的联系互动,这种互动行为需要编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树立为作者服务的职业意识。编辑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念,才能真正做好编辑工作,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期刊的稿件处理涉及到编辑、作者、审稿专家等多方的联系互动,可称为系统工程。在这些互动关系中,编辑与作者的互动最为直接频繁,也最为重要[1]。编辑的工作对象是作者的稿件,其价值通过修改完善作者的稿件来体现;作者的稿件通过编辑的修改得以完善提升,二者相互依存和制约[2]。笔者所在的《西安航空学院学报》属于科技期刊,专业性较强,稿件作者一般以高校教师、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及在读硕士、博士居多。作者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专家学者型作者群,职称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他们的文字功底好,熟知写作规范,论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一般不必作删改。第二类是以中级职称为主的技术骨干作者群,这也是目前科技期刊的主要作者群体。其学术文章多是通过自身的教学科研实践,研究探索专业领域的新课题,大部分作者的文字写作功底与专家作者群有些差距。第三类是在校研究生作者群,一般以硕士研究生作者居多。这类作者群写作水平高低不一,一些写作水平不高的作者普遍存在文章冗长,文字标点有失误,内容阐述不精炼,文章架构松散等问题。编辑在处理这类稿件时,应找出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与作者联系沟通,修改完善。笔者认为编辑在稿件处理过程中,应从下述环节强化对作者的服务意识。
科技期刊编辑要充分准确理解审稿专家的意见并融会贯通,在融会贯通后再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这是科技期刊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3]。编辑只有首先了解专家对稿件的修改意见,才能与作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在得到审稿专家对文稿的修改意见后,科技期刊编辑要理出专家意见的核心要旨并传达给作者。为了深入准确地理解专家对文稿的修改意见,编辑需要做好几项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要了解作者文稿的写作意图、内容及主旨。如果编辑对文稿内容理解不透彻,那么也无法准确把握专家的审稿意见。如果这样,在给作者转达专家修改意见时,编辑与作者就很难顺畅沟通或者使作者对修改意见难以理解。其次是在与作者表述稿件修改意见前,编辑应进行一些专业了解工作,比如对文稿内容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及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专业术语、专业常识等,为后续与作者的沟通工作打好基础,这是必备的工作步骤。编辑只有在了解专家意见的同时,做好与作者沟通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弥补自已的知识漏洞;对作者可能出现的疑问深入思考,才能在与作者的沟通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使作者愿意听取并采纳修改意见。所以,全面的知识储备对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非常重要[4]。
由于作者的学历、职称、职业、专业背景不同,其学术水平及写作能力高低不一。这里的专业背景主要是作者曾经发表过的论文、学术成就等。编辑只有在充分了解不同作者的专业背景后,才能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作者进行沟通,沟通的重点与内容也要有所区别[5]。高校学报编辑在与校内作者沟通时,不仅要做到严谨无误,还要避免人际关系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困扰。例如,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过一位硕士毕业,刚参加工作,从事文秘工作的作者。她的稿件内容属于经济学范畴,文中的计算公式、图表较多,存在问题是逻辑推理欠缺,文笔较弱。虽然作者按照审稿专家及责编的修改意见对文稿进行了修改,但仍未达到期刊发表要求。笔者作为稿件的责任编辑,本着对作者负责,不轻易放弃每一篇来稿的理念,及时与作者沟通。经了解,这篇论文是作者研究生在读时与导师合作的一项课题,因各种原因迟迟未结题。工作后,又与导师联系,将课题继续研究并撰写成文。了解了她本人的课题研究背景,笔者又结合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针对稿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终于使稿件修改完善并顺利发表。
笔者认为,学术论文应以其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准确性来把握其合格标准。但由于作者层次水平高低不一,一些来稿或缺乏科学性,或缺乏创新性,或在文章架构、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编辑一定要注意甄别,谨慎处理。对一些内容上具有创新性,但在写作等方面存在某些缺陷的稿件切勿轻易拒载,需要斟酌处理。尤其对一些文笔欠佳的青年作者,编辑可以与他们沟通并指导他们修改稿件,对修改后的稿件编辑还需要再加工、修改、润色,使文章达到期刊发表要求。比如笔者近期责编的一篇关于研究机械创新设计的稿件,作者是一位正在读博的专任教师。这篇文章严格来讲偏向实践性经验总结,与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但笔者觉得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创新性,是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实实在在探索研究的成果,且对高校的机械创新设计实践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本着作者第一的服务意识,笔者首先与作者及时沟通,在审稿专家修改建议的基础上,又在论文的架构、写作等方面指导作者修改,同时,笔者对修改稿又进行了内容调整补充及润色加工。经过几次修改后,使稿件达到了期刊要求并顺利发表,笔者在维护了学报学术水准的同时,赢得了作者、读者的好评。
编辑工作是对文章内容及其表达按照学术期刊标准要求进行规范化的加工处理,其对文稿的修改润色是对文稿内容的再创造[6]。但编辑一定要注意正确行使修改权,必须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也会遇到编辑与作者因稿件修改产生不同意见。有些编辑忽视稿件的专业学术性特点,对一些专业术语或内容没有与作者沟通,自作主张进行删改;还有的对稿件中的错误或问题,没有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信息,或向专业人士请教修正,错误依然存在;还有一些编辑对文章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不进行深入研究修订,依照所谓 “文责自负”的规则,任其错误或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是对作者、对期刊的不负责任。责任编辑在稿件的加工过程中,要与作者探讨论文章存在的问题,需要与作者就文章修改的相关事宜及时沟通,要以一种对作者、稿件、期刊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在尊重每位作者学术成果的前题下,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
校对是关乎期刊编辑质量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高水平的校对是保障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7]。科技期刊所载的自科类论文,有较多的公式图表,专业术语,因此,在编校每一篇稿件中,都要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对稿件在校对中出现的问题,除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还要与作者及时沟通,指导作者积极参与校对工作。从文章的题目是否准确反映文章内容;摘要、关键词是否符合学术刊物要求;文章的字、句、标点是否精确;引文、注释、图表编排是否规范;论文中是否存在不符合专业要求的论述;引文是否与所参考的文献相一致等等,字字推敲,句句斟酌。作者因参与过研究并撰写稿件,能迅速辨识出稿件清样中一些专业性差错,可以提高校对的准确率。
学术论文是作者在某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倾注着作者的劳动心血。因此,责任编辑对每篇稿件,在认真严把质量关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不符合刊物刊载要求的稿件人性化退稿,这也体现着编辑对作者的服务意识[8]。稿件在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后,编辑要对稿件进行初审,主要是看该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栏目设置及发表要求。如果稿件确实与期刊栏目设置及刊发要求不相符,在退稿时要向作者认真说明退稿原因,并向作者说明期刊设置的栏目内容及对稿件的具体要求,同时建议作者可以将稿件发给其他刊物,欢迎作者以后可以撰写符合该期刊栏目要求的学术文章。笔者所在的《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是一个刊载工科类和社科类学术论文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工科类主要刊载航空技术与应用、机械与材料、数理科学等研究方向的稿件,对于非本刊专业研究方向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来稿,笔者认为编辑要以热忱之心指点作者,提供其他专业期刊的相关信息并使稿件成功转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编辑和作者的联系沟通方式更加多样化,也更加顺畅。比如现在除了电子邮件外,编辑和作者更多的使用微信和QQ进行联系交流,出现了各种期刊QQ群和微信群。网上沟通不仅使稿件修改联系更加便捷,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和期刊的影响力[9]。
综上所述,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树立并强化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努力拓展服务的方式和空间,在严把论文质量关的同时,与作者共同努力,提高稿件质量。编辑与作者在不断交流中,可以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朋友关系,正所谓“编作相长”,编辑成就了作者,作者也成就着编辑。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与作者共同成长,不但提升了个人学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