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娇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定位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角色,有利于整本书阅读更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成为深读者、设计者、引领者。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在《普通语文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内容中有学习任务群和学习要求两部分,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于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这意味着整本书阅读不再是研究性课题或试验性实践,而是已经被纳入到语文课程标准范畴的内容。现在,整本书阅读已经面向全体师生,进入日常课程。
在以往传统的授课中,语文老师往往扮演学生的引导者、课堂的把控者,课程的执行者等角色,但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的角色与传统授课中教师的角色不同。整本书阅读目前还处于摸索与待完善的状态,没有固定的教材、教法、教学评价体系,目前整本书阅读正需要教师发挥充分的引领与推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角色定位要明确,教师应该在整本书阅读中主动成为深读者、设计者和引导者。
整本书阅读的阅读书目如何确定?按什么标准去选择书?所选书籍按什么类型划分?
以什么顺序让学生去读?整本书阅读与以往的阅读有何不同?学生该用何方法去读?每学期的阅读进度如何安排?整本书的阅读形式如何落实?整本书的阅读效果如何评估?......这些问题需要一一落实,教师要想把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必须按照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和要求首先深入文本,自我提高,然后设计课程、引领学生落实课程,推进整本书阅读进程,切实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教师是整本书阅读的深读者
整本书阅读对当前大部分教师而言难度不小,尤其是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更是如此。整本书阅读不仅对学生提高了要求,对老师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知识范畴等方面也有不容小觑的挑战。教师要想做好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自己深入文本,认真阅读,做好一切授课前的准备。为了在整本书阅读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整本书阅读的深读者。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整本书的内容,还要熟悉整本书的细节;不仅要明确整本书的大概脉络,还要明确整本书的写作背景;不仅要清楚整本书的思想主旨,还要清楚整本书的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在完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应该对整本书阅读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在教法上,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育原理为基础,以教学技巧为辅助,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教法。例如教师在进行《平凡的世界》整本书教学时,既要熟悉全书的情节,也要明确书中的人物形象意义,既要明确它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主旨,还要了解《平凡的世界》所承载的陕西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既要了解作者生平的创作故事,也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总之,语文教师不能只阅读一本书的表层,而是要深入每一本书,融会贯通这本书每一方面的知识,与作者对话,从研究的角度来阅读。
另外,语文教师要做到的是比学生阅读地更多,比学生了解地更全面。首先,教师可以阅读整本书作者的相关传记,更深入的了解作品,更客观的解读文本;其次,教师可以阅读其他作家学者对这本书的解读文章,进一步深化自己对文本的见解。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读每一本整本书阅读书籍,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深入研读一到两本整本书阅读书籍,形成对文本的全面掌握与独特解读。这样一个教研组老师所研究的书目加起来就基本满足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需求,这样的做法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深厚基础。
二、教师是整本书阅读的设计者
整本书阅读如何根据课程目标来确定阅读内容、制定阅读方案、实施阅读评价,这要求教师有宽广的阅读视野、较强的阅读指导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总目标指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具体教学目标则因书而异、因人而异,需要教师结合自我阅读和学生特点去开发。
在阅读内容的确定方面,首先要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新课标提出可以以經典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作品、语言学著作、文化典籍为主,也可拓展视野,和其他学科教师合作选择其他科学人文作品来阅读。教师选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趣味。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搜集学生感兴趣的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向学生推荐书。
整本书阅读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全班共读一本书,小组共读一类书,每人各读一本书。在阅读形式的选择方面,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阶段、阅读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阅读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促进学生进行深阅读。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大多选取文学经典著作,这些作品承载的育人功能及丰厚的文化内涵将会对学生的人生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学生做不到真正的“深阅读”,就无法实现对作品的透彻理解。因此,在选择阅读形式时要促使学生进行“深阅读”,内容重在探讨剖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目的是合作探究、深度交流。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式阅读,思辨式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拥有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在读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读和自悟,在读完后注重收集整理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在交流中让学生互助合作答疑解惑,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注重思维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思辨式的阅读才能真正将作品读懂读透,而不是浅尝辄止。
师生还可以围绕整本书多样化的活动来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阅读后期可以开展读整本书经验交流、焦点问题探究访谈、重要章节评析、阅读成果汇报等活动,学生可以写书评、做辩论、写随笔,也可以通过做书签、写读书感受、专题报告、创作论文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思考。
三、教师是整本书阅读的引导者
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发挥充分的引领与推进作用,教师是整本书阅读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整本书阅读的内涵,然后按照课标要求精心开发、设计课程,最后在整本书阅读中做好“陪读”工作,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自己平时读书不同,教师必须先“深读”,再“领读”,最后“陪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主要是两种情况,一是读到精彩的、喜欢的地方,想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感悟,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感所想后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二是遇到困惑,想和老师交流探讨,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读下去,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方法指导。在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顺序,然后组建阅读共同体,最后精心设计阅读活动,和学生一起完成整本书阅读活动。
总之,教师既要做与学生同尝酸甜的陪读者,又能做给学生指点迷津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33-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51-55.
[3]欧阳芬.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师素养构成和表现[J].教育学书月刊,2019,98-100.
[4]李佩芬.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76.
[5]欧运波.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角色定位[J].教研动态,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