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缨
摘要:中小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属于公共财政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是中小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能够防止学校资产损失,保证学校各种货币资金及实物资产的完整,但当前中小学内部控制的状况并不理想。文章在分析中小学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一、引言
中小学校是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其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属于公共财政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加强中小学内部控制。中小学内部控制是指中小学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进行良好的内控建设,不仅可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正确使用,保证学校的各种货币资金以及实物资产的完整,防止学校资产损失,维护好学校财务运转经济秩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校贪污腐败现象发生,规范办学秩序,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采用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中小学校教育事业的目标的完成。为此,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形式上看,中小学校都会按照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人,并定期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填报相关报表。但从具体实践层面来看,很多中小学存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体系不完善、执行不力、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小学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中小学校肩负着国家基础教育的使命,工作重心毫无疑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很多中小学领导因此认为内部控制是后勤的事,总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了解掌握就可以了,与学校领导和教学人员没有关系。大家不去学习国家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及时去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内部控制是学校管理一个重要环节,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全员重视,共同参与,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协作。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财政部在2017年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文。这是在2012年和2015年指导意见基础上的进一步修订。各中小学校在财政部门统一部署下完成了2017年内部控制报告软件系统。主管部门很重视内部控制的实施。但到了基层,工作布置下去,领导知晓一下会议精神,后勤及财务人员忙着整理一下学校的有关内控方面的制度,按上级要求补充一些制度和文件。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制度建设的适宜性完整性都有待商榷。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否与单位的情况相匹配,都没有通过充分的运行得到验证。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都没有建立。
中小学内部的内控制度还不能达到所需标准,学校领导对学校的管理主要重视学校的声誉,对学校财务和资产管理的关注度低,很多学校的内控制度都很不完善。由于没有规范科学的内控制度,很多学校也没有完善的审批制度,学校进行经济活动的审批流程非常粗陋。还有一些中小学校在处理经济活动时,存在着职责不清,流程不连贯的情况,设置的秩序流程不能满足经济活动进行的需要,对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预算业务、收入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经济活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风险防范,进行监督管理。但由于一些学校受单位编制限制,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决策、经办、审核、记账人员没有完全分离并相互牵制,出纳人员兼采购、保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实际操作中仅仅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进行风险防范,不能全方位有效及时地对单位在预算、收支、政府采购业务进行风险防范。这样,学校的资产和资金很难得到安全保障,国家对教育投入难以发挥很好的社会效益。
(四)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到位
中小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学校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学校管理中,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小学校在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督促下,不断地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水平以及在学校管理中能否真正发挥好作用却不得而知。中小学校对内部控制实施的监督和审核工作开展不到位,对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能形成长效机制,得不到改进和提高。
三、完善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中小学校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现阶段关于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建设,首先是要转变观念,中小学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运行工作中,涉及到资金的使用和预算管理,就需要有内部控制来约束其资金的运营情况。
中小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因此,要加强进行学校内控建设,就需要学校领导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发挥他们在内控建设的主导性作用。而要让学校领导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首先要将校长作为内控建设中的最主要的责任人,对学校校长和相关领导进行内控知识的培训,并要求将其应用到工作中去,将内控制度的执行结果作为考核的一個指标。同时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教职工的内部控制建设培训,把内部控制管理的思想真正植入全体员工的意识中,切实把内部控制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主动参与内部控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常态。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
中小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牵头部门,具体负责学校内部控制的组织协调,学校领导要与内控部门或牵头部门一道,对本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流程进行梳理,从各个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对单位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在每个业务环节中融入本单位内部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并督促各部门认真执行。
(三)促进内部控制的实施
内部控制的实施好坏是决定中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各内部控制环节必须明确责任人,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岗位责任制。中小学校预算管理是整个经济活动的主线,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预算的制定和落实开展经济业务,因此,预算管理的风险点控制实施是基础。在预算控制上,中小学校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人员不仅要对学校历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而且还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战略以及项目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核算。在执行过程中学校尽可能按照预算编制的情况进行逐一落实。
(四)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中小学校内控监督机制的建立,对于各职能部门及业务流程的监督非常有效,学校要积极利用职工代表大会和奖惩机制,对重点工作加强控制和监督,同时学校也要尽量实现校务公开和透明化,通过代表大会的平台实现员工与校长的有效沟通,对学校各项活动成果进行反馈和监督。中小学校不仅要进行内部监督,也要实现外部监督。政府部门应该对中小学校的各类项目审核监督,对学校领导实行离任审计制,还应该审核学校的资金流向及财务状况,尽量做到信息公开,严肃处理舞弊现象,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结合起来。
四、结语
学校内部控制不只是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事情,还涉及到全体教职员工,不只是完善制度体系,更重要的是各项制度的实施。所以,学校要抓住根本,让全体教职员工增强对内控重要的认识,从源头上增强依法依规办学意识。要抓住关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还要促进内控制度的实施,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2]曹旭红.论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时代金融,2018(09).
[3]余丹.中小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8).
[4]张芷毓.中小学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35).
[5]孙光辉.关于中小學会计内控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9(01).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