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观察李氏拔伸踩跷法与普通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19-12-06 02:07陶春潮魏崇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2期
关键词:李氏牵拉椎间盘

陶春潮 魏崇(通信作者)

629000遂宁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遂宁

李氏拔伸牵引结合踩跷法(简称李氏拔伸踩跷法)是一种改良踩跷法,是由遂宁市名中医李道丕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踩跷法疗效更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2 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通过EXCEL 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李氏拔伸踩跷组(观察组)、踩跷组(对照1组)、传统手法推拿组(对照2组)各54例。研究过程中剔除2例,脱落4例,符合方案分析共156例,其中观察组51 例,对照1 组52 例,对照2 组53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

纳入标准:①符合前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经CT或MRI证实为L3/L4、L4/L5、L5/S1椎间盘轻度或中等突出,突出物不超过5 mm或突出物压迫硬膜囊不超过30%。③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治疗方法:各组均予常规针刺基础治疗[2]。取穴:大肠俞、委中、环跳、阳陵泉、风市、飞扬、承山、昆仑、阿是穴,肾虚加刺肾俞、太溪,血瘀加刺血海、膈俞。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次/d,每周休息2 d。共治疗3 周。(1)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结合李氏拔伸踩跷法。李氏拔伸踩跷法:助手进行拔伸牵引,术者在拔伸牵引的同时进行踩跷法操作。拔伸牵引:患者采用俯卧位,一名助手固定患者肩部,另外一到两名助手握住患者双踝关节,向后牵拉,先预牵3~4 次,持续时间5~8 s/次,使患者肌肉放松,缓解紧张情绪,逐步适应牵引的力量。在人力拔伸牵引的同时,医者同时进行踩跷法操作。在进行踩跷的同时,助手要同时有规律地进行两头牵拉,每次持续用力5~8 s,然后减轻用力5~8 s,牵拉的力量控制在0.5~1 倍患者体重之间。牵拉持续到踩跷结束为止,全过程5~10 min。踩跷法:双手扶住踩跷床的横杆,控制踩踏的力量,用脚 跟 部 位 对L3、L4、L5、S1椎 旁 两 侧1~2 cm处进行垂直加压,以膝关节的屈伸动作,使身体一起一落。频率为60~100 次/min,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进行力量控制和调整,踩跷的力量由轻到重。踩跷操作5~10 min,期间可以休息3~4次,休息30 s/次左右。踩跷结束后嘱患者平卧8 h,24 h 内不宜下床。治疗期间尽量卧床休息。注意事项:①拔伸牵引要先预牵3~4 次,持续5~8 s/次,使患者肌肉放松,缓解紧张情绪,逐步适应牵引的力量。②踩跷时严禁跳跃动作。③踩跷力量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进行实时调整,切忌用力过猛或过急。④踩跷力量要由轻到重,让患者逐步适应。⑥踩跷时若患者表现出疼痛剧烈,难以配合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治疗3次/周,共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2)对照组1:常规针刺基础上结合腰椎踩跷法。操作要点同观察组踩跷法,但不需要助手拔伸。注意事项同观察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⑶对照组2: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结合腰椎手法推拿。腰椎手法推拿[3]:患者俯卧,在其腰臀部及下肢施滚法、掌跟揉法各3 min,之后握患者双踝,牵拉抖动腰部2 min,再用震法按压患者腰部2 min,之后以一手拇指按压固定病变椎间盘所在部位,另一手牵拉患者健侧踝部,使腰部过伸,反复3次。患者再取侧卧位,左右交替使用斜扳法,之后术者双手固定患者膝关节及其踝部,做强制直腿抬高试验,反复3次。最后,患者俯卧,用掌跟按揉放松腰背部肌肉3 min。隔日治疗1次,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

表1 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性别(n) 年龄(岁) JOA评分(分) VAS评分(分)男女观察组 51 28 23 43.76±10.28 11.86±1.89 6.42±0.75对照1组 52 31 21 41.25±10.50 11.64±2.06 6.25±0.85对照2组 53 20 33 43.06±8.83 11.54±1.88 6.28±0.89

表2 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1 周后,与对照1 组比较bP>0.05,与对照2 组比较,cP<0.05;治疗2周后、3周后,与对照1组同时间点相比较,dP<0.05,与对照2组同时间点相比较,e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3周后观察组 51 11.86±1.89 16.20±2.35bc 19.86±3.29de 22.71±3.99ade对照1组 52 11.64±2.06 15.08±3.10 18.06±4.07 19.70±4.41a对照2组 53 11.54±1.88 13.00±1.97 16.42±3.76 18.38±4.58a

表3 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1 周后,与对照1 组比较bP>0.05,与对照2 组比较,cP<0.05;治疗2周后、3周后,与对照1组同时间点相比较,dP<0.05,与对照2组同时间点相比较e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3周后观察组 51 6.42±0.75 3.45±1.28bc 2.70±1.53de 1.82±1.68ade对照1组 52 6.25±0.85 4.12±1.66 3.61±1.72 2.73±1.92a对照2组 53 6.28±0.89 5.21±1.42 3.94±1.68 3.29±2.01a

临床疗效标准:①观察指标:腰腿疼痛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和“10”分别表示“无痛”和“想象中的最大疼痛”;腰椎功能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背痛疾病治疗评分(JOA)。JOA 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 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②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执行[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见表2。

表4 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比较(n)

三组各时间点疼痛症状单项评分比较,见表3。

三组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2、表3 显示,在治疗1 周后,观察组与对照1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治疗初期,李氏拔伸踩跷法与传统踩跷法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疗效无明显差异。在治疗2 周后、治疗3 周后,与对照1 组及对照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治疗中后期,李氏拔伸踩跷法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方面,疗效优于普通踩跷法。

表4显示,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 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李氏拔伸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普通踩跷法及手法推拿,而普通踩跷法又优于手法推拿。

讨 论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及刺激,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造成局部神经纤维受损,从而引发腰腿痛的症状[5],所以治疗要点是使突出的髓核组织移位,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以达到治疗目的。

李氏拔伸踩跷法是由遂宁市名中医李道丕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中医特色治疗技术,该技术结合了人力拔伸牵引和踩跷法的优点,具有牵引力强、压力大、渗透性好、作用直接的优势。通过人工拔伸牵引,可松解腰背部肌肉,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同时可改变病变椎间盘的力学环境,在应力作用下,椎间盘可发生蠕变、松弛,为治愈疾病提供可能[6]。踩跷法使腰椎反复被动过伸运动,能松动关节突关节,调整椎管容积,使病变部分椎间盘及附近神经根管发生位移,使病变附近软组织粘连获得松解。踩跷法还能调节改善腰椎脊柱曲度,调节腰椎生物力学,增宽下腰椎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横径[7-8]。在拔伸牵引的同时进行踩跷法操作,结合了纵向的牵引拉力及垂直的踩跷压力,可使椎间隙增宽并向前张开,由此,椎间盘内前侧的压力小于后侧的压力,由此产生的压力差使得椎间盘产生向前的波动,促使胶状性的髓核向前方产生轻度的位移,解除与神经根与其周围的软组织粘连。同时踩跷的交替压力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与物质代谢,从而促使神经根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水肿消除。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李氏拔伸踩跷法与普通踩跷法均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早期(治疗1 周后)疗效无区别,但在治疗中后期(治疗2 周、3 周后),李氏拔伸踩跷法疗效优于普通踩跷法。两种踩跷法疗效均优于传统手法推拿,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李氏牵拉椎间盘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地佐辛对胆囊切除术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