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恬 杨蕊南 李亚霖 廉坤(通信作者)
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1,云南 昆明
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云南 昆明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区备皮是必不可少也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开展初期,为减少手术感染率,术前备皮往往将整个头部毛发剃掉,对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新的影像学技术的应用,精准外科的理念不断发展,手术切口的设计也日趋精准。本院神经外科开展了局部备皮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4年7月-2018年3月收治女性开颅手术患者56例;年龄19~68岁,平均42.3 岁。其中:额颞部26 例,额顶部12例,颞顶部10 例,枕部8 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
方法:(1)对照组采用正常备皮。(2)研究组采用局部备皮:①术前准备: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 d常规洗发水清洗头发2 遍。油性发质的患者,采用4%洗必泰溶液漂洗2 遍并吹干。对较长头发的患者将手术切口两侧头发分组梳理成数股小辫,使头发整齐,避免术中进入术野。术前清晨带一次性手术帽进入手术室。②术中备皮:患者全麻后,根据手术切口固定体位,由手术医生利用电动剃头刀剔除手术切口及其周围2 cm 头发,清理头发碎屑。戴无菌手套,用消毒凝胶涂抹术区周边,四周黏贴无菌膜,将切口备皮处皮肤黏贴紧密,术区碘伏消毒后,常规铺无菌巾,再次黏贴颅脑外科手术贴膜。③术后切口护理:患者术区均未放置引流管,术区无菌敷料覆盖,绷带包扎,弹力帽固定。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是否红肿、渗血、皮下积液等情况,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干燥。术后常规换药,5 d后可用免清洗洗发液清洗头发,毛巾擦干术区切口,消毒包扎。患者平时头发可进行日常梳理,不影响美容和外观。
评价标准:(1)切口愈合标准。患者术后3 d及出院时对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愈合处有炎性反应,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1]。(2)切口感染:若切口细菌培养为阳性,或切口有肿、红、热、痛或脓性分泌物,可诊断为切口感染[2]。关注患者主诉,由医生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对患者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进行观察。
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切口感染率比较,见表1。
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56例患者术中备皮时间为2~3 min,术中及术后预防性使用头孢类抗生素1~5 d,平均3.6 d。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切口及颅内感染等问题,90%以上患者切口为甲级愈合。术后经电话及微信随访1~3个月,患者心理满意度高,社会适应性快,工作及外出时间提前。
表1 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切口感染率比较
表2 两种备皮方法术后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手术切口因存在大量的毛囊和腺体及浓密的毛发,极易滋生细菌。开颅手术时会导致皮肤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故增大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概率[3]。传统的神经外科备皮方式大多为剔除全部头发,但现有研究指出,以往备皮方式在降低患者术区切口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方面不具有优势。王庆军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31例患者研究后发现[4],不剃毛备皮能有效降低开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袁巧玲等对行开颅手术的女性患者66 例行局部备皮[5],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颅内感染。王霞等对开颅手术患者293例全头备皮和手术区域局部备皮分组对比研究表明[6],全头备皮手术部位感染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区局部备皮。剔除全部头发对患者形象及心理可能造成影响,使患者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加手术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研究证实,局部备皮不会增加开颅手术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不良率。目前,局部备皮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使用,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而且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及工作[7]。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局部备皮在女性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优势。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临床工作者关于皮肤准备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更多地考虑在保证不影响手术操作和不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患者感受。因此,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局部备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