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冰,马国庆,马海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内科,北京 100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冠心病的一种分类,该病比稳定型心绞痛更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稳定患者病情,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十分重要。随着优质护理在临床的应用,该护理模式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2]。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男42例,女1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72.35±4.44)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43±1.11)年;对照组男43例,女9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72.40±4.40)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8±1.15)年。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及输液管理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①优质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负面心理进行疏导,使其保持愉快心理。②优质用药护理。患者需长期用药,部分患者不能按时服药,护士应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并督促患者服药,叮嘱患者监督患者服药,并做好服药记录。③优质生活干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要求其马上卧床休息,选择舒适体位,保证充足睡眠。④优质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合理、科学运动,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
疗效[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生活质量[5]:主要采取SF-36量表,满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较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干预前,各组患者SF-36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评分提升,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52 78.56±4.3385.343.33 8.9505 0.0000观察组 52 78.93±4.1590.12±2.5616.5486 0.0000 t - 0.4449 8.2063 - -P- 0.6583 0.0000 - -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予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服务具有较高价值,可帮助患者稳定病情,保证患者健康[3]。本次笔者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优质护理,取得较好临床干预效果,值得深入分析及研究。本次干预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患者心理、运动、用药、生活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全面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研究数据显示,较对照组(90.38%),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10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可提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可全面提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提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