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弋
[摘 要]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基于此,根据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从多角度探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關 键 词] 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236-02
创新能力是个体在经济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探索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人才作为创新能力的承载者,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应从学生主体特点出发,构建良好的创新培养环境,以构建其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力。然而,目前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僵化等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创新中来,从而影响了对计算机专业的创新解读与探索。基于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实现对学生的创新培养。
一、革新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
教学理念是个体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态度和观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信念与依据。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传统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从多角度实现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思考与研究,并从理念层面实现创新探索,进而为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指导。教学理念的创新不是简单地转变教学思维,它是对专业、课程、教学互动、学习方式等进行的深入思考与转变。
从专业层面来看,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突破需要创新人才的支持。高校专业的设置终究将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主要位置,并在教学实践构建中,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空间。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计算机专业逐渐陷入了程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专业探索更多的是局限在知识的获取层面,对创新缺乏足够的动力。基于此,教师应重新认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创新融入专业建设中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专业环境。从课程体系来看,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课程是知识的载体,计算机专业根据不同学段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以实现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构建,但是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下,教师应对课程在学生发展、生活、学习以及人格建构中的价值进行挖掘,打破对教材内容的盲从,利用教材建立学生的自主思考,结合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教材知识,并反思知识学习过程;同时拓宽教材内容,实现课内外的互动与衔接,为学生的创新探索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教学互动来看,教学互动的创新主要在师生角色的转变上,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负责接受知识、获取答案;而在创新培养要求下,教师应对自身以及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学生不仅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更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才能够逐渐塑造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互动理念,让学生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主动权,进而在思考、体验、探究中实现创新能力发展。从学习方式层面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利用上机操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创新能力培养要求下,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研究,利用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实践项目中自觉思考问题、开展合作、制定创新性解决方案,以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创新思考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互动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传递的主要信息,其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理论知识、实践方法等。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构建主要依托课程体系,经十几年的专业建设,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已经基本成型,但是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许多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经过四年后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理论与新方法,针对此,在高校计算机专业应渗透创新理念,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综合素质上契合时代发展要求,进而提升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创新过程中,应打破传统以知识为核心的局限,从多角度实现对学生的创新培养。
从情感态度层面来看,创新精神、创新态度是创新能力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而言,即便是掌握了最新知识与技术,也会有落后、过时的一天,尤其是在当前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环境下,而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与创新态度,才能够驱动其不断探索新知识与新技能,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纳入教学内容中来,从当前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情感价值,要时刻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从知识技能层面来看,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灵机一动,它是在长时间的积累与思考中形成的具有实践探索意义的观点与方法。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熟悉专业的操作技能,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因此,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为学生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还应及时引入计算机技术创新最前沿的成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并结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创新思考与创新探索,以奠定良好的创新素养。从思维方法层面来看,创新需要依托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在相同的元素与相同的环境下,思维方式与实践方法的差异会导向截然不同的结果。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思维方法纳入教学内容创新中来,让学生能够结合各种因素实现逻辑思考,并采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实现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升其思维品质,提高其创新能力。从综合实践层面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极强,而实践也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仅能够思考运用计算机理论,训练计算机操作技巧,还能够开展互动合作,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互动中实现创新探索。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与学构建的方式与手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采用讲授、讨论、演示、练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与实践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参与空间,难以实现对知识的创新思考与探索。基于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确保其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契合。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主体做出以下探索。
立足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一直以来,计算机教学方法强调的是“要我学”,学生在被动要求中自然难以激发其创新潜力,基于此,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动性作为知识传递与实践探究的出发点,围绕学生的兴趣,建立计算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熟悉、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进而在自主思考与实践中实现创新能力发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不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创新需要主体的独立思考。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项目驱动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独立探索,展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并在合作探究中做出自主性选择,同时能够根据理论与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独立思考内容,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为创新探索做好准备。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实践探索的独特性。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创新探索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计算机专业知识,构建统一化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创新需要等层面的差异,使得学生的实践探索千篇一律。针对此,在创新能力培养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利用个性差异促进观点交流,让学生在展示个性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
引导学生实践参与,强调学生对创新过程的體验,创新不是“纸上谈兵”,是在实践中的真实体验。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实践探索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一方面获取关于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在体验中逐渐形成对创新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进而从思想认识层面到实践探索层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构建开放、自主的问题探究情境。质疑精神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质疑精神,不会质疑、不愿质疑、不敢质疑使得创新探索局限迟缓,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营造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与交流,在问题启发下创新探索,进而在实践探索中构建、提升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创新对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并立足计算机专业特点,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的创新实践,调整专业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引导学生在新颖、丰富的案例中实现创新思考,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探索,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朗.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4):60.
[2]辛玲.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202.
[3]凌志梅.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4):123-12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