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永祥
[摘 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各行各业十分关注人才的学历和技能,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人才逐渐呈现出了道德品质、职业修养、健康体魄等要求趋势。因此,对于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从人才各方面的培养方法入手,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其中所涉及方法及目标,尝试性地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以实现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10-02
德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学校相关体育教学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促进学校整体形象的改善与提升,且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中职院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是学生素质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中职体育教学始终延续我国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德育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以及身体素质进行全面提升,这是其教学的主要任务。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所面临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德育教学渗透至中职体育教学中。因此,文章从实际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的和任务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是关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是其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可帮助学生有效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将祖国建设远大目标与现实生活学习目标两者有效统一,明确学生工作、生活、健康三者之间关系,激励学生养成持久性、长远性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于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自然条件之下,相较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学可对学生思想素质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有效反映,而这些问题可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改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育教学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德育的渗透创造了有利环境。从学生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意志薄弱、怕苦怕累的缺点,当发现学生存在上述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敦促学生积极转变消极思想和错误行为。一旦发现学生思想方面存在问题,应积极渗透德育内容,促使学生在思想方面不断提升并作出改变。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之外,还可以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积极培养,开发并刺激学生智力,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不但能够对学生性格进行塑造,展现学生个人独特魅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升,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是体育教育开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德育赋予了体育教学崇高使命,同时体育教学也承担着德育的重大责任。具体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体育对塑造个人良好的品行起着巨大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体育竞赛,每一位参与者都应努力克服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困難,跨越重重障碍,体会胜利所带来的喜悦和兴奋,进而实现对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以及永不言弃等高尚道德品质的积极培养。
(二)体育能激发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
不同于其他学科,体育学科竞争性相对较强,这一教学特点有助于对学生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有效刺激,且体育还具备一定的坚韧性,可帮助学生树立脚踏实地、从容不迫的正确价值观念,使学生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价值观念。另外,体育还具有合作性以及整体性特点,可使学生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提升自身价值,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并帮助学生养成严格的纪律意识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确保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建立。
(三)体育有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作用
通过体育课堂内外的活动,学生对待事物能保持适度的情绪反应,对在困难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及时有效地转移、调节、排解,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和抗压能力,使其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三、当前中职院校体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一)厌学情绪
中职学生在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由于缺乏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客观支持,学生对文化课的基础内容把握有限,与高等院校学生相比处于劣势状态,且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其在能力和学历方面低人一等,学生在受到社会和家庭“歧视”后陷入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中,学习状态不佳,对学习和生活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将中心转移网络或者游戏等方面,对生活充满迷茫,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
(二)缺乏坚强的品格和精神
一个人若要在社会上扎稳脚跟需具备坚毅的思想品格和优良的精神品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长期处于家长和学校所构建的“舒适圈”,一旦跳出“圈子”进入社会,学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特别是在遇到紧急事件时,学生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觉地选择逃离,不具备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勇气和毅力。
(三)就业观念薄弱
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巧和职业技能的适用性人才是中职学校的培养宗旨,但从实际来看,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择业期望值过高,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存在“宁可失业在城市,不愿就业在基层”的现象;有的毕业生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眼睛只盯着“好地方”“好单位”“好工作”,至于自己能否胜任、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有所发展都缺乏考虑。
四、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与方法
(一)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堂活动的有效组织,对学生良好作风及习惯进行积极培养,如听从指挥、协同行动、动作迅速以及遵守纪律等。在日常教学中有十分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应对其中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围绕学生思想问题展开教育,如严格开展队列练习等。通过与课堂常规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是进行德育的主要路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常规是学生必须要遵守的课堂规范,也是课堂教学法规之一,课堂常规中相关内容,如考核制度、考勤制度以及组织纪律等在体育课堂的全面贯彻落实,可增强学生顺从性,服从课堂教师的管教和约束。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将课堂常规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策略,认真搞好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训练学生空间知觉和身体姿势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极为严格的集体性活动。学生必须在教师下达动作命令后正确完成动作,以形成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反应速度、应变能力等。此外,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接力跑、拔河也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活动,在中长跑练习中,“极点”现象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跳远和体操有助于学生顽强、勇敢、机智、果断品德的培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美德等品质;韵律操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同样可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智力进行不断开发,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积极转变,调动学生体育锻炼和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以身试教,实施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教师言传身教很关键。教师需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首先,教师应做到言谈文明,在任何场合着装都要整洁得体,举止大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重点知识和动作进行着重讲解和示范,以规整的课堂教学获取学生尊重,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学生,使其养成宽厚待人、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其次,体育教师应做到言行一致。例如,在体育游戏中,对输的一方采取相应的惩罚,但有时学生不愿接受惩罚,容易对游戏效果产生影响。如在某次教学活动中,为营造一种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组织一场小型体育游戏,游戏最终结果是自己队输了需要接受惩罚,但同组学生却表现出不以为然,认为与体育教师一组便不会受罚,教师在意识到这一点时,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受罚,这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一种公正、誠实、可信的良好品德。
(三)结合体育活动,实施德育渗透
一方面,对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中,长跑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以客观态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尽可能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多褒奖,少惩罚”的理念原则,使学生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体操、攀登以及跳跃等项目将积极渗透勇敢、果断、机智、刻苦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薄弱的拼搏意识得到全面增强。学生在此类项目开展过程中,基本已经实现了对相关技术动作的有效掌握,但缺乏对机械的应用自信,无法保证体育动作的完整性。例如,学生在进行背越式跳高时,随着横杆高度的不断上升,易造成动作变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所学技术,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完成动作。
综上所述,德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要寓育于学,启发自觉,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应以在教学中自然性的渗透德育,结合学生心理实际需求,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开展教学,对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以及集体主义等精神进行积极培养,并且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认知,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立.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1(35):102-104.
[2]马利琼.关于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16,14(44):298-299.
[3]张红,刘超军,张坚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J].学子,2014,19(12):346-347.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