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和工业4.0双背景下人才培养内涵探析

2019-12-05 09:28李理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业数字化人才

李理

[摘           要]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球进入工业发展新时期。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工业4.0时代既深刻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现代学徒制和工业4.0双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详细分析,提出新时期人才培养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新内涵。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工业4.0;人才培养;内涵;探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34-02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最早出现在英国,在传统学徒制和学校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教授,对学生以技术技能培训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2]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2014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8月5日,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2017年8月23日,教育部确定了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以“现代学徒制”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查询到4000多篇论文,显示出极大的学术关注和广泛的学术研讨。

二、工业4.0概述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历史上历经过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以工业科技的突破为代表,如以机械化为代表的工业1.0,以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2.0,以自动化为代表的工业3.0,而信息化和智能化则共同推动了工业4.0时代的来临。

工业4.0(Industry 4.0)是由德国政府发布的《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它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德国工业4.0概念认为,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引领了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世界工业强国纷纷制定新的工业发展规划,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日本的“再兴战略”。[3]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实施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表现为以“互联网+”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由此可见,《中国制造2025》就是中国的工业4.0计划。

三、人才培养新内涵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发展,为制造业强国培养合格人才,教育部出台了很多相应政策法规,从制度层面为新时期人才培养提出了顶层设计方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政法〔2017〕4号)提出各高等学校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则指出职业教育要围绕“互联网+”行动,响应《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要求。要培养既符合工业4.0特点,又适应现代学徒制要求的新时期人才,就必须理解人才培养的新内涵:它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目标,而工业4.0时代和现代学徒制双背景下的学习能力培养明显有别于传统模式下的学习能力培养。首先,工业4.0时代的学习能力必然要建立在“互联网+”的背景上,信息化程度较高。工业4.0时期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网络科学相关的新科学不断出现,知识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较高的信息化素养成为工业4.0时代学习能力的基础。其次,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传统学科知识的边界不断扩展,知识跨界不断涌现,学科之間相互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界限不断被突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渐渐模糊,横向联系日益加强[4],学习综合性越来越强。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改写学徒制的内涵,VR、AR等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传统“师傅”的概念正在不断被拓宽,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学习工具和平台逐渐突破了传统“言传身教”学徒方式的时空限制。因此,信息化、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就成为新时期学习能力的首要要素。

(二)实践能力

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工业4.0时代带来了大量交叉学科和复合专业;而现代学徒制则要求学校、企业双元育人,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在此双重背景下,人才就必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即:本学科实践能力+智能信息实践能力(计算机、互联网等)+社交沟通能力。本学科实践能力要求新时期人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这是实践能力中最基本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工业生产将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工业信息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新时期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智能信息实践能力。基于信息技术基础的学徒制教育,更加凸显了社交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传统学徒制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学徒和师傅间必然存在大量的直接沟通,另一方面,“互联网+”将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甚至是更多的个体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全球化沟通和合作越来越多,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间接沟通日益增多,社交沟通能力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借助良好的社交沟通能力,能帮助实现和强化综合实践能力。

(三)创新能力

学徒制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而发展。工业4.0时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智能化生产,它使员工工作职能发生变化,大量传统机械的简单劳动将由智能生产系统完成,这也对现代学徒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重复、低附加值的劳动将逐步被机器取代和淘汰,也必将失去开展学徒教学的价值。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新时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人才具备创新生产能力。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顺应智能化创新生产趋势的要求,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在工业4.0框架下在一个领域里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考量现实情况和环境因素,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5]因此,人才培养的终极出路在于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面向创新,面向工业4.0,最终力求达成由高等教育的专业链及其知识、智识、人才所集聚而成的,以通识教育为主导的,向产业链与人才供应链开放的,基于专业链辐射的人才激活效应,进而为专业链、人才供给链、产业链,三链深度大融合打下不可或缺的、坚实的人才基础。[6]

(四)数字化生存能力

数字化生存能力也是近年来日益兴起的概念。胡小勇等通过全球纵览与比较,研究了面向信息化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他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育人方式变革的催化剂:一方面,技术手段的进步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数字土著逐渐成长为新一代学习者,他们必须具有数字化的生存能力。[7]数字化生存能力包含两方面:信息能力和媒体能力。信息能力是指对数字化信息进行获取、使用、评价和管理的能力,突出的是对信息自身内容的处理能力。媒体能力则指对信息介质(即媒体)的傳送技能、设计技能、管理技能和影响技能,是指使用、利用信息媒体的综合能力。这两种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了新时期数字化生存能力。《中国制造2025》所部署规划的五大工程,均是高科技信息化产业,在此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必将引入更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手段和平台,这意味着人才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支持国家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工业4.0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给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希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必须紧跟工业4.0的时代发展脚步,重新梳理、紧扣人才培养新内涵,真正培养出符合工业4.0时代要求的划时代的创新性人才,响应国家战略的要求,为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李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校园英语,2016(10):40.

[2]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30.

[3]孟春青.“工业4.0”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6):250-252.

[4]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1):6-15.

[5]王莲.工业4.0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6):116-119.

[6]郑益乐.产业·专业·供给:工业4.0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三链深度融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29(9):18-19.

[7]胡小勇,张华阳.面向信息化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全球纵览与比较[J].教育信息技术,2017(4):3-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工业数字化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为国家选人才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