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

2019-12-05 02:51李静静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具长方体三角形

李静静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一节课)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包含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许多要素,这些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地位与功能。各要素之间联系产生的整体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学生的学习优劣是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怎么样,而不是单纯靠分数。所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是评价教学方法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新课改要求下的素质教育,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才能成为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这里,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学生在数学课堂参与意识的运用与培养。

一、以学生为主,激发其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但是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仍具有共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导入新课的一种有效手段。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我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是这样做的:上课铃响了,教师提着一网兜大小不ー、形状各异的物体(有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走进教室。学生一见会想:“老师今天要干什么?”“拿了这东西有什么用呢?”那份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再向:“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图形?”学生能上能马上争着回答。再问:“那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图形吗?谁能找出长方体并说出它的特点呢?”有的找出来了,有的拿着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不知所措。这时,我就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下子把学生引向了随意注意状态,使他们作好参与学习的精神准备,激发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其观念,触发其学习主动权

教学中要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学具让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作中自己感觉、自已体验、自己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自己去理解掌握知识。

操作学习法,学生在低年级就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学习能力,到中年级应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习画画、剪剪、做做、拼拼、比比,通过动手、眼看、脑想获取知识。在教学各种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及有关几何形体体积计算公式时,都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己有的知识,充分利用学具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三表示出“北偏东面45°、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三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中是在教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之后,运用了两个完成相等的说角三角形、钝角三形、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数字方格法后,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让学生拿出学具,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发现多种剪、拼的方法,从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抓合作学习,引导其走向双赢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这说的就是团结合作的力量,做事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分组教学,让学生小组协作,激发他们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克服教师力量单薄、精力不够等现状,让生教生、兵教兵,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相互交流、学习、沟通、协作、探究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优势、潜能得到較大限度的挖掘与开发。从上学期开始,“导学案”也成为我校先学这一环节的主线,它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操作性,体现“独学―对学―群学”这一学习过程。导学案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研究,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与同桌商量解决,再小组交流、碰撞、分享,最终达成小组共识。这样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优生的意见替代多数学生的想法,使全体参与,人人都有成为教师心中的焦点的机会。

如我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中除法的意义时,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学具代替桃子,画圆圈作盘子,把几个桃子平均分在3个盘子,每盘放几个?学生小组中有的放1个,有的放2个,还有的拿在手中不知怎么做,我趁机讲解要一个一个地去分,一次分不完,再分第二次直到分完为止。这样就是平均分,分得每份才能同样多。又让他们每3个放一盘,看能用几个盘子,从总数里一个3,一个3地分,有几个3就用几个盘。这样他们通过对比,知道了除法的两种含义,从分的方法上就不一样,从面加深了认识。

四、总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把小学数学教学推向一个新水平。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善于创新,注意利用学生的合作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在学好数学这门功课的同时,培养其综合素质,以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学具长方体三角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画一画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