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广场”撬动教学方式深度变革

2019-12-05 08:27撰稿董君武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阶广场培育

撰稿:董君武/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

成果完成者:上海市市西中学

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发展是教育目标之一,思维的培育作为中学教育重要内容,也已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研究实践中的普遍共识。高阶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核心,近年来,高阶思维及其培育的研究已成为教育一个热点问题。

然而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学空间通常封闭单一、教学基本为教师预设,学生学习呈现目标同质性、方式统一性、进程同步性特点,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很大限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学校提出了“优势学习”教育理念,试图以“时空的突破”为切入点,首创思维广场——一个空间大小自如、整合教室和图书馆等功能、融入信息技术、融合多元化课程资源、保障多样性学习方式、半闭合半开放的学习环境,从教学环境重构、教学流程再造的角度,撬动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展开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培育的实践研究,提炼“在优势空间、选优势时间、用优势方式、学优势内容、重优势评价”的“优势学习理论”,探索聚焦思维培育的学生优势学习与发展之路。

为深度学习的发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寻找路径

我们围绕高阶思维培育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探索,首先厘清思路,采用“理念先行,试点突破,拓展推广,持续深化”的方式,然后组建项目研究团队集中攻关,逐一破解阶段性难题,并通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改进”行动研究循环程序,不断优化和完善行动策略,持续深入推进实践研究。根据实践中问题解决的深化过程,项目实施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创思维广场,提出“优势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而确定的思维水平对应着认知水平和层次,是任何学段、对于任何认知内容,都可以进行培养培育的,而高阶思维中“分析”“评价”和“创造”在认知内容的学习和应用中,对于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着更为核心的作用。

鉴于此,学校组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培育高阶思维的前期探索。经过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研究,我们认识到传统教室在时空上的相对封闭,约束了学生活动的区域,缺乏合作讨论互动的环境和思维碰撞分享的氛围;在教师预设的教学中,学生缺乏广泛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进程的过程,缺乏可以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足够时间,难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专题的思辨与分享,束缚了学生具有深度、广度的思考。同时,我们还发现学习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即有偏好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学校提供适合不同学习需要的相关条件,有助于提升不同个体的学习效能。

为了提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学校借鉴多元智能、学习优势等理论,提出了“优势学习”的理念。我们认为需要提供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和环境的可能,建构聚焦学生学习发展和高阶思维培育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2012年4月,学校提出“突破时空束缚,倒逼教学方式变革”的创想,组建项目团队,经过6个月的研究,首创思维广场——一个宽敞通透、安全舒适、功能多样、半闭合半开放的学习空间。在思维广场中,学生可以在线学习、阅读交流、自主作业,可以查阅文献、撰写心得、发布观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加主题讨论。为了关注高阶思维要素中的“分析”“评价”“创造”,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辩论或讨论,学校创设6个讨论室(每个可供6~16人使用),几乎占用了440m2,是思维广场的一半。在研讨区域配置了信息化设备和可以任意搭配组合的课桌椅,玻璃幕墙的设计使之成为辩论(讨论)和演讲中学生可以任意涂鸦的“黑板”。在自主研习区域有“吧台座”“火车座”“高低座”“私密座”等,学生有充裕的时空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为学生开展优势学习所需要的充分选择提供了可能。

表1

第二阶段:再造教学流程,建构教学模式。

怎样开展教学活动,是思维广场建成之后必须破解的问题。一开始,有人认为稳妥起见,思维广场应先从选修课、社团及课外活动开始试点。学校经审慎研究决定,思维广场必须以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项目探索的突破口,倒逼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流程的再造。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形成项目团队,开展思维广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思维广场的时空特点和人文学科的特点,先小范围试点,再逐步稳妥推进。首轮试点从3门学科(政史地)3位教师3个班级3节课连排开始,在取得一定实践经验后,逐步探索不同的学科和不同课时组合形式,形成了多样的教学组合模式(见表1)。

在学习优势理念引领下,我们以促进优势学习为目标,通过多轮教学实践和修改完善,形成“目标引领-自主研习-合作研讨-思辨提升”的思维广场教学流程。教师备课时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对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议,提出反馈和评价要求,并确定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讨论主题和时间、地点安排。学生根据任务单和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安排,或单科学习,或跨学科学习,或独立研习,或合作学习,或进入讨论室参加主题讨论,或自主发起主题讨论,邀请同学一起研讨,最终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以报告、论述、展示、创作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随着思维广场时空的突破,特别是教学流程的再造,给予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维挑战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转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广场的教学流程也逐渐延伸到传统教室,建构起聚焦思维培育的思维广场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重构学习环境,深化学习变革。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变化,进一步引发学校对拓展原有学习环境、推广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重构适应不同需要的学习环境,打造“学习空间连续体”,拓展为广义的思维“广场”——以学习为中心,支持以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等方式的问题解决和思维培育,突破时空、兼具封闭开放、多维立体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学习优势和思维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2013年,学校扩建图书馆至1023m2,功能区域划分为无声阅读区、分享阅读区、多媒体查阅区和小型报告厅等,更好地体现对不同学生学习偏好的关注;每层教学楼大厅改造为休闲式、开放式新型学习空间,摆放了可自由移动组合的沙发和桌椅,配置了电脑、开架图书、自动咖啡机等,供学生随时随地使用资源开展学习,享受便捷、愉悦的学习过程,逐渐将学习内化为一种习惯。同时,升级校园网络,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在开放的学习空间配置自由上网的计算机、查询机,学生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预约学习。学校还提供全覆盖无线WIFI,支持学生的手机、平板等移动学习。

2014年,学校拓展建成18个创新实验室,包括数学建模、物联网、无人飞机、大气环境、地理地震、音乐创作、数字艺术等。这些实验室不仅日常教学时间向学生开放,节假日、双休日也可预约开放。创新实验室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创意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成为学生校园与真实(社会)、虚拟(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对接的通道之一。2014年9月,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在学校建立中小学创新实验孵化中心。

通过打造“学习空间连续体”,拓展形成广义的思维“广场”,思维广场的教学流程和学习形态推广到校园各个学习场所,教学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进一步推动了学习的深度变革,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优势发展和思维培育。

第四阶段:凝炼“优势学习”,形成扎根理论。

伴随着教育环境重构与教学流程再造的实践研究的推进,如何更好地聚焦学生思维的培育与发展,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人类具有不同方面的智能,每个人在每种智能的表现上具有一定差异;每个人具有独特的学习方式,有自己惯用的处理信息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的身心和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学习时间对学习具有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空间也具有不同的偏好;应以“优势”作为建立评价标准与量规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优势学习”理念,通过探索与实践,运用扎根理论原理,不断总结提炼,逐渐形成“在优势空间、选优势时间、用优势方式、学优势内容、重优势评价”的“优势学习理论”。2015年起,学校组建多个团队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持续开展行动研究,深入实践,循环改进,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包括免修课制度、免修生导师制度、走班制、高三“自主作业日”、学生生涯规划、社团建设制度、教师工作室等,更好地满足学生优势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思维培育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学校还推行了学分绩点制,设计并使用了《个性化学习实践与指导手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学会自主选择,改善学习行为,在“计划-行动-总结-反思-改进”这样一个闭合循环的自我调整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的优势,开展优势学习,在保证合格学力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优势发展,实现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

思维“广场”的创新价值何在

(一)聚焦高阶思维,首创思维广场

我们创建的多维立体的思维广场内,学习或讨论空间大小自如、半闭合半开放,空间内无线网络全覆盖,配置了各类图书、电脑、IPad、投影、白板等,整合了教室、图书馆、信息中心等不同教育空间功能,支持学生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单科学习或跨学科学习、合作交流或主题讨论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思维广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方式、时间、空间等开展优势学习。

学校逐步将整个校园拓展为思维“广场”,包括从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的连续空间(见表2),向真实(社会)和虚拟(网络)拓展并形成的多维度学习空间(见图1)。物理结构的合理性、环境布局的灵活性、技术应用的功能性,使整个校园都可以满足不同学习的需求,兼顾学习过程多样性,满足不同学习方式和对学习时空的要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广泛选择,满足优势学习,激活学生思维。

表2

图1

思维“广场”的建构为学生进一步解放时空束缚,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分享、开展优势学习,提升思维品质,继而为引发更广泛的变革提供环境保障。这也是改革路径上的一种创新与突破。我们从外部条件——学习环境重构着手,撬动学习的深度变革,引发学校整体改革,促进学生优势学习和思维发展。

(二)再造“目标引领-自主研习-合作研讨-思辨提升”的教学流程

运用思维广场这一新型学习环境,学校通过教学实践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形成“目标引领-自主研习-合作研讨-思辨提升”的教学流程(见表3):基于教师发布的任务单,学生自主选择并开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最后用不同方式总结反思,完成学习任务。

在任务单确定的学习目标引领下,学生在学习内容、方式、时空、伙伴等方面具有充分自主选择权,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要选择自主独立学习或自由合作学习,再有针对性地参加师生主题讨论,甚至根据需要自发展开讨论。在“智者对话、思维激荡”的讨论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思维挑战、对话辨析、交流分享等挑战性因素,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学习积极性受到激发,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掌握学习主动权,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在感受深度学习的愉悦体验中,更好地引领学习与发展,并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转变学习习惯,改善学习行为,实现学习的深度变革。

实践证明,通过思维广场的学习历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得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优势自信和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获得有效提升。

(三)提出“优势学习理论”

通过持续深入实践和理论研究,学校提炼出“优势学习理论”,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践行了“运用优势评价/内容/方式/时间/环境”的策略。

在国家课程全面达标基础上,学校开发了满足优势学习需要的校本课程,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学习内容,系统设计各种学习方式运用的可能性,科学合理地整体配置学习时间,建设全开放连续性的学习空间;教师分析学生,尊重差异,重视培育学习兴趣,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指导,科学设计和安排教学计划与时间,对学生加强学习时间安排和学习空间运用的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个性化学习实践与指导手册》,通过综合评价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选择学习内容,主动尝试不同学习方式,不断优化时间管理,在总结反思中实现持续发展。

这也是学习理论上的探索与创新,即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理念先行,通过持续深入实践,为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的充分自主选择,开展优势学习提供环境、资源和时间等可能与保障,满足个体差异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优势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普遍受困于“升学压力”的背景下,我们的实践研究有效突破了“高中教育受困于应试怪圈”这一难点问题,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表3

猜你喜欢
高阶广场培育
布鲁塞尔大广场
基于高阶LADRC的V/STOL飞机悬停/平移模式鲁棒协调解耦控制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广场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