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 刘 亮 刘 鹏
内容提要:首都联合防空作战的国防动员工作,是作战准备与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党政军民诸多方面和各个领域。必须系统分析首都联合防空作战国防动员需求与任务、潜力现状,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快速反应、精确高效,依法动员、科学组织的原则,广泛深入地进行国防动员,统筹国家战略资源和各种力量,充分发挥党政军民整体优势,确保夺取首都联合防空作战胜利。
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首都空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影响巨大。应对信息化空天威胁,除依靠三军联合作战外,还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国防动员,统筹国家战略资源和各种力量,充分发挥党政军民整体优势,确保夺取首都联合防空作战胜利。
抗击强敌军事联盟全空间、大区域、高强度连续空袭,是未来首都联合防空作战的主要作战样式,具有战场空间广阔、空天防御并举,参战力量多元、体系对抗激烈,电磁环境复杂、信息作战贯穿全程,保卫目标众多、防护任务艰巨等特点,对国防动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严峻挑战。战略层面,需要做好政治、外交、经济、舆论等动员,为赢得战争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物质基础;作战支援方面,需要做好人员、物资、装备等动员,将各领域、各行业迅速从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战争潜力转化为作战实力,实现三军一体、军民一体、空天一体的联合作战。
(一)营造有利的政治环境,需要开展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主要是通过调整对外政策,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争取国际社会广泛支持;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宣传教育和精神贯注,鼓舞民心士气,激励参战支前热情;动员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开展心理战、舆论法理斗争,对敌构成强大的政治优势。
(二)抗击大规模高强度空袭,需要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加强地面防空作战力量。现役防空部队受编制规模、武器装备等因素制约,难以全面有效抗击强敌对我首都地区大规模空天威胁,尤其是末端防御力量薄弱、手段有限,难以满足大区域防空需要,需要动员民兵预备役防空部队参加地面防空作战。
(三)确保参战部队持续作战能力,需要动员后备力量实施各种勤务保障。首都空防区域内机场、军港、阵地众多,是敌军重点和首要打击目标,自身防护能力十分有限,现有战场保障力量不足,难以满足作战需求。需要组织后备力量担负安全警戒、抢修抢建、运输救护等勤务保障任务。
(四)作战兵力机动、物资器材补充,需要动员民用运力实施紧急投送。针对参战兵力多、物资消耗大、部队机动频繁的情况,空运任务将异常繁重。现有空中运输力量有限,还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动员大量民用运力保障部队机动部署,担负空运空投任务。
(五)信息对抗激烈、指挥控制要求高,需要动员地方通信网络技术人员实施频谱管控、通信支援和网络攻防。充分发挥地方通信网络资源雄厚、技术先进、人才众多的优势,统一调整使用军地通信、网络资源,建立多手段、复式冗余保障,动员地方频谱管理、网络技术人员,协助部队担负电磁频谱管控和网络攻防任务。
(六)高技术空袭破坏性强、毁伤严重,需要动员人民防空专业队伍进行安全防护和消除空袭后果。首都防空区民生设施多、企业集中、人口密集,防空袭、防毁伤、防次生灾害任务艰巨。需要动员人防专业队伍对重要目标进行伪装防护、安全监控,组织人民群众隐蔽疏散,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首都防空区涉及的若干省(直辖市、自治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经济比较发达,科技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物资丰富,人才众多,动员潜力雄厚。在兵力补充、信息支援、战略投送、工程抢修、物资和装备保障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首都联合防空作战国防动员需求。但必须看到,随着战争样式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作战需求、社会基础、动员潜力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防动员建设与未来首都联合防空作战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国防观念比较淡薄,部分同志对动员准备的总体性、多样性、长期性、针对性等认识不足,动员准备储备不足、欠账较多;体制机制不完善,国防动员领导指挥架构虽已建立,但需求提报、潜力对接、军地协调、任务落实、指挥协同等运行机制不够顺畅;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传统力量多、新质力量少,直接补充的多、职能替代的少,保障陆军的多、保障空军的少;军民融合不深,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的模式路径还在探索当中,在充分依托国家和民间的人力、物力及技术资源为我所用方面差距还很大;政策法规不配套,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国防勤务、战时国防动员等领域还存在法规空白,法规制度刚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平时管不住、训练召不来、打仗用不上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必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这是进行动员准备和动员实施的根本原则,是聚集全国全军全民意志、保证国防动员顺利进行的关键。首都联合防空作战国防动员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领导下,由相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组织实施。坚持以军队为主导、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动员准备、动员实施、动员保障要充分依靠地方党委政府。
(二)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动员潜力,通盘考虑空天、海上、地面、信息等特种领域作战需求,制订动员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防空作战物资消耗大、战场设施损毁严重的情况,重点加强对空作战和战场支援保障动员。发挥首都地区动员潜力优势,突出空中作战使用特别需要、地方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力量动员和设施设备动员。适应大区域防空作战需要,统筹主要作战方向、重点地域动员。
(三)必须坚持快速反应、精确高效。适应高技术防空作战预警时间短、作战节奏快、战机稍纵即逝等特点,平时动员准备必须扎实充分,动员反应必须及时快速,动员组织必须精确高效。制定周密具体的动员预案,人员、装备、物资必须落实到位。建立快速反应动员机制,明确服役部队和专业岗位,明确行动任务和集结方式,各级各类人员都应清楚职责使命,熟悉实施方法和程序,确保一旦需要,迅速上岗就位。根据任务组织实战化训练演练,对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四)必须坚持依法动员、科学组织。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成员行为方式变化,动员工作要由行政命令向依法动员转变。依法建立完善首都联合防空作战国防动员体系,依法制订动员计划,依法实施人员征召和装备物资征集,增强动员规划计划和执行的法律效力。准确掌握动员潜力,摸清数质量及分布情况,建立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并纳入作战指挥体系,为科学决策、科学组织提供准确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撑。
(一)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政治动员,为打赢战争奠定坚实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贯彻人民战争思想,把政治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新闻管制,明确有关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和报刊等媒体单位新闻报道、宣传教育、思想发动、舆论导向等职责。二是组建由心理、法律和新闻媒体人员参加的专业队伍,协助部队开展心理战、舆论法理斗争,也可独立执行任务。三是组织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民兵预备役人员收缴反动宣传品,堵塞敌对势力宣传舆论渠道,维护社会稳定。
(二)依托国家行业系统组建民兵预备役部(分)队,提升综合保障能力。以组建民兵预备役部(分)队的形式,将国防动员资源纳入军队综合保障体系,是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实现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作战实力最快捷、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第一,根据首都联合防空作战需要,尽快组建航空运输、空防工程、装备维修、油料保障等预备役部队,弥补我军空中投送、工程抢修、装备技术支援、航空搜救等力量不足。第二,按照“建、管、用”一致的原则,优化民兵预备役防空部(分)队规模结构,提升整体作战能力。针对民兵预备役防空部(分)队建设、管理和使用脱节问题,采取措施加快调整改革步伐。一是将民兵预备役防空部(分)队纳入首都联合防空作战体系,统筹现役地面防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防空部(分)队规划建设,统一调整部署,改变结构布局不合理、建设管理脱节的状况。二是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对民兵预备役防空部(分)队现有装备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增强低空抗击作战能力。三是建立完善民兵预备役防空部(分)队指挥机构,理顺指挥关系。四是调整组建预警探测、伪装防护、信息支援、指挥保障等民兵预备役部(分)队,优化编成和规模布局,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三)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加强民兵分队质量建设,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一是按照“一兵一职、专业对口、便于领导管理、便于动员使用”的要求,坚持向编组要战斗力,突出抓好各类民兵分队的编组落实,由单一区域编组向依托行业对口编组和区域编组两类发展。二是建立健全任务部队与省军区系统,军种与战区,逐级协商、层层对接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情况通报、联署行文、请示报告、定期走访等工作制度。三是建立健全联训联演机制,突出抓好指挥程序训练、分队战术训练、保障协同训练和快速动员演练,提高成建制遂行任务能力。四是加大专用装备配备和经费保障力度,尤其要优先保障重点方向民兵分队需要,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人武部门和预编单位,按照战时所需,认真制定计划方案,切实把通用装备的预编工作落到实处。
(四)完善国防动员法规制度,规范动员程序和标准,强化法律政策保证。制定颁发配套法规制度,对首都联合防空作战国防动员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力量建设、保障模式,以及动员使用等问题进行具体规范;改变我军动员准备与实施的粗放状态,建立完善动员决策、计划、协调和动员管理、动员需求优先保障顺序等制度,细化动员实施的方法程序,明确个人和组织在动员准备与实施的任务、要求和集结地点、时限等,为首都防空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健康有序运行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五)深入开展动员潜力调查,准确掌握数质量情况,加强首都联合防空作战国防动员战略筹划。建议由国家国动委综合办公室牵头,协调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等相关部门,与相关战区和军兵种联合组织调查。调研前,周密制定计划方案,明确任务和重点;调研中,严格落实设计要求,严密组织资源统计和数据采集;调研后,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分类建立专用数据库。切实将动员对象的数质量、分布、运行等情况摸清楚,为国防动员战略决策提供依据,打牢精确动员、快速动员的基础。
(六)按照军民融合的战略要求,搞好装备物资国防动员储备。一是对生产周期长、战时难以突击生产的专用装备,以军队为主进行实物储备。特别是飞机、地空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使用强度高、损耗大,应加大易消耗航材、弹药等实物储备。二是对战时可批量突击生产的专用装备物资,可少量储备,重点应以储备生产能力为主。三是对军民通用的装备物资,以地方储备为主,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企业在设计制造时要充分考虑军民两用的兼容性,做到性能上的通用和标准、技术上的统一。装备物资战略储备规划应纳入国防建设总体规划,军地各级共同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