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 泮玉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在修筑防御工事。德国有齐格菲防线、大西洋壁垒;英国有雷达、战斗机、高射炮等构成的防空体系;日本有在硫磺岛、冲绳岛建造的防御阵地。这些防御工事在保卫自己、消灭对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为何独独法国的马其诺防线饱受非议?
直到史书中读到吴起的一段故事,才明白其中的差异。史载,魏武王游西河,边看边赞叹:“河山如此险要,岂非坚不可摧?!”吴起很不以为然,说:“河山虽险固,但并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从前三苗部落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泽,右有洞庭湖,文山在北,衡山在南。虽有险可恃,但为政不善,遂被禹放逐。夏桀、殷纣,其国都固若金汤,但不修德政,最终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大,在德不在险。”马其诺防线恰恰就应了吴起的分析,与三苗、夏桀、殷纣的情况颇有几分类似。防线本身并没有问题,否则德军也不会避其锋芒,绕道阿登森林。问题出在人身上——法军根本就没想过要去战斗!
从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欧洲战场东线战火纷飞。面对此一危局,法国即便不开第一枪,也应该厉兵秣马、加紧备战。然而,法军却浑然不觉,一味沉浸在“仗不会真的打起来”的幻想之中。有法军逃兵向德军透露,他们的前线指挥官不许哨兵往枪里装实弹。法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军队娱乐服务处,配发文娱器材,增加酒类供给,还给士兵们送去了一万多个足球。阵地对面,德军用高音喇叭和巨幅标语不遗余力地涣散法军士气,晚间还有法国歌曲助眠。对此,法军不仅不采取措施加以抵制,反而很是受用和迎合。结果,德军用闪击战搞定波兰之后,矛头西转指向法国,而法国仅五周就沦陷了。
对照再看其他防线。比如,驻守诺曼底奥马哈海滩的德国士兵原本也如法军一般,过得很是惬意。德国高层认为,盟军不太可能在诺曼底登陆,所以疏于防范。1944年1月,德军元帅隆美尔来此视察,却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并对慵懒涣散的德国士兵大为光火,勒令德军立刻做好抵御盟军登陆的准备。在诺曼底登陆日,德军虽因种种原因未能阻滞盟军进攻,但也的确使登陆部队如坠炼狱,造成重大伤亡。又比如,英国的防空体系以应战为目的,所有的备战都围绕有效地发现、击落敌军飞机这一目标展开。英国空军反复预演,想方设法让各项武器装备发挥出最大战斗力,从而赢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
《孙子兵法》有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无数战例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到国家,小到连队,强抑或弱,在险更在德。就国家而言,这个“德”指的是修明政治;就部队而言,则是指缮甲厉兵、增强实力,心中有战、一切为战。其实,敌人不足惧,最可担忧的是自己在心理上预设了一道马其诺防线。只有丢掉“仗不会真的打起来”的幻想,真抓实备,全心全力去创造制胜的条件,方能长治久安,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