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超 于川信 王景芳
内容提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是网信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信息强军的新支撑。5G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如信息理念较保守,针对性研究较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应当正确认识5G技术军事应用的战略意义,加强5G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推广,坚持需求牵引、服务作战,坚持军民融合、自主创新,坚持统分结合、综合施策,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技术,其性能指标是高数据速率、低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5G技术有三种主要类型的使用场景,即增强型移动宽带、超可靠低延迟通信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与现有通信网络相比,5G技术在传输速率和稳定性方面有质的飞跃,不仅意味着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大的网络容量,还将为无限量机器间的网络连接与日常通信提供基础,可满足我军未来作战的通信任务需求,当为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
当前,围绕5G技术的大国竞争日趋激烈,以“五眼联盟”为代表的西方情报体系,纷纷以国家安全和军事威胁为借口,在5G技术产业领域对我国采取各种围堵手段。美国更是寻求通过主导5G系统标准化,促进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的无缝融合,推动新一代空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和军民共用通信系统构建,以期达到改变未来战场信息指挥体系的目的。由此可见,5G技术具有较强的军事应用价值。抢占5G技术军事应用的先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与此前逐步迭代改进的技术方案不同,5G的核心技术几乎是全新的,谁率先掌握了5G技术的模式、架构和标准,谁就拥有了未来移动网络的话语权及产业链先发优势,就能在未来的经济贸易和军事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导地位。2018年10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要求制定可持续的国家频谱战略,并成立特别工作小组,以确保美国在5G领域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2G时代的一无所有、3G时代的初登舞台、4G时代的基本并跑。在5G时代,我国的目标是成为领跑者,这将对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回望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G技术催生了移动通信行业;2G技术促进了手机的普及和相关行业的发展;3G技术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手机应用软件产业悄然崛起;速度更快的4G技术诞生后,相关软硬件产业和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等焕然一新。移动通信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相关产业升级转型打造出了全新的通道。随着5G技术的研发及部署,速率限制、延迟限制、互联规模限制等长期困扰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工业自动化、VR技术等网信军民融合相关领域产业链下游的关键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从底层上为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革命性的基础,产业发展可望借助5G技术飞奔提速,网信军民融合发展可望利用5G技术开辟新的“深蓝”领域。
我军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发展,从最初的单机单领域建设应用,向网络化系统综合集成延伸。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陆海空天立体信息网络,诸军兵种一体融合、贯通末端的联合指挥信息系统,各个作战单元乃至武器平台和传感器等作战装备,都需要进行安全高速无缝的互联。5G技术为各种武器系统、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技术条件。
在基础应用方面,各类军用移动终端除接入军中战术通信网络外,也可以直接利用5G通信网络进行加密数据通信,为军队提供“广覆盖、高速率、强兼容”的空地一体化备份通信能力,极大提升战场的信息化保障水平。利用5G技术通信系统,军队无须频繁调动军用通信卫星、预警机等资源,即可实现战场信息终端的互联互通,通信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效果,从而可显著降低军事行动成本。
在扩展应用方面,基于5G无线高速通道的混合现实技术,可将虚拟的全息图像直接投影在任何物理位置和现实环境中。未来,包括作战指挥在内的各种人与人交互场景将变得异常便捷,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军事人员能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无延迟“面对面”畅通交流。
此外,军用物联网、军用机器人等等,也能借助5G技术实现突破性发展。
当前,我国5G技术已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已经进入世界5G发展第一阵营。但是,在军事领域,5G技术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问题。
当今时代,美军已充分发挥现代通信技术的功能特点,形成了高效的网络化作战指挥模式。但长期以来,我军由于现有通信手段安全性能低下、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防护能力薄弱等问题,通信技术及产品带来更多的是简单网络应用和业余娱乐消遣,用于军事领域往往存在很多“雷区”。即使在相对安全且使用有线连接的军事局域网已普及多年的情况下,部分官兵长期以来固有的思维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改观。上至关键行动的作战指挥,下至具体事宜的呈文办事,大多选择放弃网络处理,转而依赖人力完成。而5G技术是基于无线通信应用,在军事领域,对“有线”尚且保守,对“无线”更为疑虑。这种思维固然有安全保密的考量,但造成效率低下。随着我国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5G、IPV6等广泛应用,必然会迎来技术利用和安全保密的新争论和思维转变的新契机。
目前,针对5G技术军事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基本都是一些前景展望和技术普及,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有些人认为,5G技术只是一种通信手段,主要服务于生产生活,对军事的作用和影响则有待进一步考察。一方面,1G~4G移动通信技术对于我军的影响微乎其微,并没有变革性改观。另一方面,由于5G技术的民用功能尚未具体呈现,军用需求更是难以判断。5G技术是通信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和革命,不仅仅是通信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能够解决阻碍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关键基础问题,是这些相关技术领域能够成为现实的重要支撑。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必然会全面进入我军的各项建设之中,作为支撑的5G技术更是不可能绕过而且必然广泛使用的技术。因此,对5G技术的军事应用开展一系列深层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5G技术主要采用超高频频谱,这一频段的电磁波传输距离很短,而且容易被障碍物阻挡,较之前的4G技术,对基础设施特别是基站数量规模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5G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标准,频段不相同、核心网络不相同、天线算法不相同,并不能够完全沿用4G技术现有的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开始5G基础设施试点建设,即使到2020年,也只是商业化运行初期阶段。未来几年内,5G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民用需求,对于要求覆盖率更大的军事需求,更是杯水车薪。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既是5G技术军事应用的挑战,也是一次机遇。5G技术通信虽然需要巨大的基站数量,但是由于其波长极短这一技术特点,天线可以设计很小。因此,对基站的体积、组网模式等都较之以往更为灵活,可摆脱以往那种大铁塔、大天线建设基站的单一模式。高密度、高性能、小型化、轻便化,将是未来5G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这也恰恰可满足军事应用便捷化、模块化的需求,能够为我军未来移动组网带来便利。
目前,5G技术虽然尚处于初建阶段,对于其军事应用的具体措施尚无从着力。但是,5G技术的本质是通信技术,属于信息化建设范畴,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共性需求整合个性要求、以联合需求整合特殊要求,用先进的、规范的、体系的主战需求引领军用5G通信网络建设,以发挥作战需求对规划计划、资源配置和项目建设的牵引作用。
一要摸清潜在作战对手的通信手段、组网模式、干扰强度等。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综合论证,制定克敌制胜的我军5G技术发展策略。二要明确5G技术军事应用的根本着眼点,将其放在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指挥效能上。在组织方式、技术手段、法规标准等各方面加强建设。三要搞清军用5G技术系统维护保障需求,制订与之匹配的维护保障配套措施。四要掌握民用5G技术资源。梳理可利用的民用5G技术人才、系统、网络等资源,摸清底数,以此形成战时动员能力。
包括5G技术在内的网信领域军民融合,需求强烈、空间广阔。5G技术军事应用,必须着力打破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观念壁垒、体制壁垒和技术壁垒,形成军民一盘棋、重点带全局的发展格局,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
一是打造军民联合、自主创新的重大5G技术专项工程,确立形成激励创新、激发协作的制度。二是建立军民融合、多方共赢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5G技术产业链军民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深度合作,协同推进高端性制衡性的上游技术一体研发,规模性共用性中游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应用性扩展性下游产品一体使用。三是引导、规范和支持5G技术军民融合相关协会,运用产业链优势力量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平台,形成自主可控的5G技术应用产业集群,构建军民融合5G技术产业新生态。
统分结合,是建设管理和作战指挥的一个基本规律,反映在5G通信网络的军事应用上,就是要“统筹设计、分类建设、联合使用”。要统筹安排各战略方向、各军兵种、各类型部队的5G通信网络建设规划重点,分层次、分系统、分阶段明确建设任务和内容。在训练演习、战备行动和日常工作中,加强建设成果的体系化、实战化、常态化运用。5G技术军事应用,应遵循全域渗透、整体联动、渐进完善的信息化演进规律,从急用先建、边建边补,转到统筹全局、整体布势上来;从“先分散建设、再被动整合”的初期探索,转到“规划约束、全局协作”的深化发展上来。要建备用管一体,平战紧密衔接,顶层设计与实践检验结合,手段建设与制度创新、文化塑造并重,确保协同推进、整体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