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世儒 吴霞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升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工程物探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工程物探专业的学科特点。立足于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实践,分析讨论了当前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以期为高职院校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办学实践
工程物探自19世纪40年代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并于50年代传入国内。然而,受限于国内经济、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以及工程建设的滞后,直到2000年以后才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矿山、水利等土木建筑领域。时至今天,工程物探已经成为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技术,并对工程物探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工程物探专业被正式提出。
除普通学历型高等院校外,许多具有土木建筑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工程物探专业。与普通学历型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特别强调对实际动手能力等专业技能的强化[1-2]。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为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型物探专门人才,为土木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然而,既往研究和实践表明,工程物探专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专业,而该专业在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短、相关经验不足,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3]。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当前高职院校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为依托,对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开展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今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好地规避相关办学误区和不良影响。
一、工程物探专业的特点
工程物探全称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是一门将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于工程勘探的学科,属于新兴学科,更是地球物理与工程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4]。实践表明,工程物探专业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典型特点。
(一)对理论基础的要求高
工程物探以地球物理学为理论和技术依托,因此,地球物理学(如:电磁学、波振动、重磁学等)是工程物探的基础。要良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物探,就要良好地掌握地球物理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否则将难以准确地理解工程物探技术的基本原理,也难以灵活地将工程物探应用于实践,在日常工作中亦不能良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容易忽视理论的指导而出现“经验主义”错误。
比如:在隧道工程地质雷达(一种基于电磁学的勘探技术)超前预报中,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电磁学相关理论,那么在日常的预报实践中,就很难做到随围岩的物理特征(如:含水率、破碎性、风化程度等)的改变而及时对探测参数进行修正,从而导致预报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得出完全错误的结果。
因此,工程物探专业对基础理论的要求较高,否则难以良好地掌握工程物探技术,亦难以在物探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对实践经验的要求高
工程物探属于应用型学科,其本质是为土木建筑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服务。如前所述,工程物探专业对基础理论的要求较高,而生产实践则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以及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的重要阶段。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原先的基础理论知识能通过实践得到提炼和升华,在实践过程中能发现理论理解中的偏差或者错误之处,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验证以及融合。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训练,将导致空有基础理论而无用武之地,最终依然无法良好地掌握工程物探技术。如前述的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由于地质雷达容易受到强电磁源、钢筋、对讲机通讯信号、台车噪声等干擾源的不利影响,如果没有在隧道中开展足够的实践训练,那么将很难真实地理解隧道中诸如台车、钢管、风机振动等干扰源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容易在后期的解译分析中忽视这些干扰信号而作出错误的预报结果[5-7]。
可见,实践经验对于工程物探技术的掌握同样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足够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补,从而实现相辅相成。
(三)对设备的依赖程度高
在工程物探实践中,勘探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为了能准确地对目标地层开展勘探,除应具备扎实的物探基础理论和丰富的勘探经验外,还要求能熟练、准确地操作勘探设备。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更为先进的新型勘探设备不断出现,如美国GSSI公司在过去10年里共推出了25款具备不同分辨率、功率以及抗噪性能的地质雷达[8]。快速发展的勘探技术和新型设备的问世,为物探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但如果学校依然墨守老旧设备而未能及时引进新型设备并应用于教学培养,那么势必导致学生的物探知识出现落后,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适应能力,甚至在未来的工作中难以快速地胜任岗位要求。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若能及时地引进较为新型、先进的勘探设备,那么就能依托现有的设备开展实地(实验室、校内外真实场地)教学和操作练习,而这种生动、真实的“手把手”式的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最新勘探技术的积极性,能让学生较为迅速地掌握操作技能。可见,勘探设备对于保障工程物探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境
(一)重实践轻理论现象普遍存在
在人才培养中,过于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基础理论教学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可概括为三种,即:高校定位、生源质量和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
1.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差。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其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可见,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基础理论的培养,这显然有别于普通的技工培训。
然而,许多高校往往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进而导致一味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而忽视基础理论教学。不可否认,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忽视理论教学的培养,势必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而空有实践技能乃至演变为单一的技工培训,这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整个物探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生源质量普遍不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大学专科考分段的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虽然部分学生的基础功底较好,也具有较高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但是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往往很低,多数学生的基础底子依然较差,对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薄弱,其学习自觉性、自律性也比本科生更差。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限制了日常教学的深度并最终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因此,生源质量不高是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
3.高水平教师的比例较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学历分布既有研究生学历又有本科学历甚至专科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较低(尤其是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而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差异太大,高水平教师的比例明显太小[9]。
另一方面,具有丰富工程物探实践经验的校内教师或者企业外聘工程师的比例极低,这跟高校、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不畅、缺乏制度和相关政策支持具有关联。显然,教师队伍本身的理论水平会对人才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二)实践基地建设普遍不足
工程物探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范畴,在保证基本理论学习的前提下,还必须开展实践能力教学培养。多数情况下,实践能力教学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分散的变动式实践,也就是没有固定的实践场所或者实践依托单位,还有一种是具有固定的实践场所或者稳定的实践依托单位,也就是具有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
当高校没有稳定的合作依托单位提供长期有效的实践基地保障用于实践培养时,就必须采用独立分散的变动式实践[10-11]。这种模式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能提供实践机会,但一旦工程项目竣工,那么将无法继续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只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才能保障实践教学培养的延续性。
然而,实践基地的建立必须立足于校企双方互惠共赢、优势互补这一基本条件,在缺乏政府引导、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不明朗的环境下,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普遍不足(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雙重不足),这对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物探设备普遍不足
物探设备是工程物探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开展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物探技术的更新升级也越来越快。为了紧跟物探技术的发展,了解掌握最新的物探理论和探测技术,及时采购当前新型的物探设备用于教学和实践是十分有必要的。
然而,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远远低于本科院校,而单台物探设备的价格普遍达到几十万元,这对于高职院校的财力而言是难以长期承受的。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难以保证物探设备的及时更新而不得不长期沿用老旧设备开展教学,这也是高职院校工程物探专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颈瓶。
三、结语
高职院校是工程物探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程物探是新兴专业,在国内的办学时间较短,相关办学经验不足,文章据此分析讨论了近年来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困境和误区,以期为今后工程物探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严颖.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6,(23):45-47.
[2] 梁祖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演变与中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8):62-66.
[3] 盖雪梅.关于《工程物探》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114-116.
[4] 母焕胜,高岭,曹正波,等.工程物探在张承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西南公路,2016,(3):190-191+220.
[5] 唐军,何云.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地质勘察及处治研究[J].交通科技,2016,(5):83-86.
[6] 吴霞,温世儒,晏长根,等.不同风化程度灰岩的地质雷达波形与频谱特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6):159-164.
[7] 汪帆,王琼.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运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11):172-173.
[8] 温世儒. 基于地质雷达的岩溶地区公路隧道超前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9] 李欣,孙翠香.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国家首批39所骨干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37-42.
[10] 李晓燕.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刍议[J].文教资料,2016,(7):154-155.
[11] 周启明.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9,3(3):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