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特色建设

2019-12-04 04:15陈昌庆
职业时空 2019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陈昌庆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特色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的现状,然后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设的改革方向,重点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的校园e银行实训基地为例介绍了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商业类专业;特色专业建设

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环境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地区,市場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客户有着充分的信息进行自由选择,供需双方往往在较低的交易成本条件下可以达成直接交易,对商业中介的依赖在不断降低。商业类企业为了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必须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营销策略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通过对本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商业类企业对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首先是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其次是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再次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然后是环境适应能力与心理抗压能力,最后才是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以及其他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给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商业类专业包括: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结构基本合理。其中,本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已经获批为国家级重点专业,立项为广东省品牌专业;本校的财经商贸公共实训中心已经通过国家验收,为更广大的专业群建设提供优良的实训平台。每个专业在自身建设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商业类专业群在共建课程体系、共享教学资源、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基本格局。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探究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特色建设路径。

一、商业类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为城市建设培养英才,重视学生在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商业类专业群所培养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商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既有扎实的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有较强的商业实操能力。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与易居(中国)等单位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会计专业与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人才订单培养合作,物流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中国邮政速递公司合作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金融管理专业与中国建设银行广州从化支行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等项目,都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商业类专业特色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开拓者和承担者,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方向和前途。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本院重视既有一定教学经验又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鼓励他们大胆构建仿真的商业场景,充实教学内容。采用引培并举的方式,除了引进高素质教师外,还建立了驻企业工作站,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与工作项目,同时接受职业培训、收集典型案例,最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目前,本院各商业类专业专任教师65%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70%以上是既有企业工作经验又有高校教师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其中教师的高级职称比列达到30%以上。

三、商业类专业特色建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以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

(一)确立产教融合基本方针,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在专业建设中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产教融合的基本方针,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避免脱离产业办专业的误区,本院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以“金蜜蜂”微信公众号为统一入口,线上提供校园金融、风采展示、社团招募等服务,逐步形成互动体验、交流平台,而且在教学楼人流密集地段建立了“校园e银行”体验区,设立智慧柜员机、存取款一体化机、互动展示屏、自动售货机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环境。

得益于中国建设银行广州从化支行与本院合作建立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一系列探索,该基地对金融类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核心课,都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技术,更要有利于培养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该基地的建立突破了课程设置、课时量、办学条件、国家政策法规等因素限制,形成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提供了在正规商业机构的实践机会。由于建设银行本身是提供基础服务的大型金融机构,又联系着大量工商企业和个人客户,商业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都可以从建设银行这个实践教学基地找到丰富的实训项目和案例,充实到课程内容中。

(二)营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商业”环境

校园 e 银行营造的正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环境。线上是以公众号为传播平台,以校园 e 银行整体营业范围为商业创新展示场所,让师生近距离接触到银行智能业务设备和人机交互屏等前沿科技,并尝试使用新技术体验美好生活。校园e银行的自助售货机可支持龙支付、云闪付、人脸识别支付等支付方式。龙支付是依托在手机银行的 “建行钱包”,顺应 “互联网 + ”的潮流,发挥银行支付结算的优势,实现转账、扫码支付等功能。建行龙卡云闪付是客户已有的借记卡的映射卡(无实体卡),使用中只显示虚拟卡面即可实现实体卡功能。多种新型结算业务模式改变了传统凭存折或者凭卡取款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校园新型支付方式的发展,让师生体会最新科技的应用。

线下是通过各种金融产品的推广活动,将银行最基础的业务加上特色的理财业务、电话费业务、共享单车业务及金融科技所带来的价值和便利等介绍给师生。同时,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对学生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正确地运用金融工具,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在运营校园e银行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商业”环境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对课堂讲授的商业知识也有了运用的场景。商业银行业务上与各类型企业和个人具有天然的广泛联系,存款、贷款、转账结算等业务将全体师生以及围绕校园的餐饮、物流、培训等实体企业整合到一起,为商业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平台。校园e银行在未来还可以增加合作商户,与唯品会等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扩大校园消费金融的影响力。

(三)建立校内校外相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首先在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再进一步是建立实训室,做一些业务操作上的模拟仿真实训。至于校外的实践教学,必须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的实践活动集中在顶岗实习阶段。

本院的专业建设特色就在于直接将校园e银行等校企合作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直接在校内完成真实的商业服务全过程,将“仿真实训”变成“全真实干”。在校内完成商业服务的过程,就是将课程内容、专业知识系统地运用于日程业务中,处理具体的商业问题,从而培养基本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当今的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自然就较为容易习惯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去处理商业问题。在校园e银行的运营当中,也迅速接受和传播以移动金融为特点的商业理念,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相关业务的推广中,迅速建立起以QQ群、微信群、公众号为营销渠道的营商体系。

例如,大学生自主管理校园 e 银行,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学生团体与建设银行合作,以银行在校内的业务设备设施为基础,以银行的金融服务为内容,以大学生担任校园 e 银行的行长,各部门经理,明确业务目标、商业渠道、职权职责等商业要素,通过每月的行长会议制度讨论问题,直接把银行的部分日常业务交给学生去办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和银行提供的电子化金融工具,通过讨论和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结合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和实训项目,把原先分散于各专业的管理类、营销类、金融类、电商类课程的内容结合到一起,将枯燥的讲授变为可验证工作成果的实习实训,亲身体验了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业务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发展起来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由于同学们参与实习与实训的热情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也从82%上升到90%以上。

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同学们带着校内商业实践所遇到的未解决的问题,未完成的业务,通过到建设银行的营业网点参加专门为校园e银行学生团队举办的“金蜜蜂”培训营。建设银行行业专家为同学们讲述商务礼仪、产品知识、银行业务等内容。“金蜜蜂”培训营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五个一”,即安排一次谈心、主持一次晨会、一次大堂体验、一次客户拜访和参加一次户外营销。通过这些在建设银行全职员工带领下进行跟岗实习的体验,提高了学生在日常商业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各類问题的能力。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该项目中,每届达到800人以上。

(四)打造“课证赛”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商业类专业的课程大多已经建成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所有课程资源、课程目标、实训项目、测验练习等都在网上完成。像本院的客户关系管理、房地产营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证券投资等,都是省级、校级的网络课程。

在教学模式上的课证赛相融合,就是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与各相关职业技能竞赛的考核内容相融合。《互联网金融实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课程,都在合作企业获得丰富的案例与实习、实训机会,都将课堂学习内容与考证内容、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融合起来。得益于该教学模式,本院代表队已经获得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赛区的“互联网金融技能大赛”一等奖和“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

(五)形成商业类专业协同育人平台

在互联网普及的新时代,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行为方式产生现实影响,也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商业类专业服务的对象是特定环境下的“人”而不是具体的机器设备,所以当环境发生变化,当人的偏好和心理发生变化,客观上需要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协同育人平台,使校企之间、专业之间、课程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商业类专业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各合作企业、各专业、各课程负责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每年学院组织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邀请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专家开会研讨,根据不同行业和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实施方案。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围绕行业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采集和整理相关案例集,用于商业类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各专业邀请了校内外专家一起论证和建设,落实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学院已经与中国建设银行、第一创业证券公司、易居中国、新宝电器、广东邮政、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该协同育人平台以校园e银行的开业、挂牌为起点,进一步扩展合作,聘请建行的专家担任学校的企业兼职教师,举办校园金融讲座,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研发等等,将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企业的业务体系与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起来,从组织、实施、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等方面优化育人效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解决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脱节的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平怡.围绕品牌专业推进商贸特色专业群建设研究——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6): 213-214.

[2] 李海燕.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 2019,(3): 226-227.

[3] 罗三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 71-75.

[4] 韦妙,曹晶林.“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桎梏与破局[J].河北职业教育, 2019,(2):5-9.

[5] 蓝军斌,杨兴华.基于“八个共同”的商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研究——以南宁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8,(35): 69-71.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
论互联网时代下的平面设计变革——威客的双刃剑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人物报道“四法”
试述权变视角下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试述权变视角下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P2P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