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启迪和发展学生智力,也是同化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科。在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的情况下,如何改善语文教学现状,满足新课程标准,是我们许多一线语文教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本人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如何解决教学现状问题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发表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状;性质;策略
一、 语文课的定位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清楚语文课是什么,语文课的本质又是什么?在我多年教学语文的经验下,我总结的是语文课是学生听的场所,语文课是学生读的场所,语文课是学生说的场所,语文课也是写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思考的场所。因此,语文课就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听,怎样读,怎样说,怎样写,怎样思考。
二、 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不仅日日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在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语文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样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但身边总会传出这样的说法,语文怎么学都那样,看不出多么明显的进步,差也不会差到哪去。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但如何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确实需要一个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而且在实践操作上存在不少的问题,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位对于教师们来说比较困难,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有些老师上课仍然是秉承自己一贯的老的做法。因此,“旧瓶子装新酒”和“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通过调查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做题太多,读书太少。我很赞同清华附中的韩军老师把语文教学比作“下围棋”的说法。他说围棋“圣手”看大局,围棋“高手”看局部,围棋“爱好者”却总是死板地看,斤斤计较一个棋子的“胜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围棋的“圣手”?经过一些浅薄的思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学策略。
三、 语文教学策略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实现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必然是教师的使命。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美好心灵的雕塑家,同样肩负着文明传承和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针对如何改善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个人意见就是做到以下“一二三四”。
(一) “一个激发”
这里的一个激发是指激发兴趣。我们都喜欢新颖的事物,但千篇一律的学习形式不仅人厌倦,而且导致学生们失去主动学习的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足以说明了“好”与“乐”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动脑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爱学,乐学,学不够。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借用爱因斯坦的一句
话:“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教师也应该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些教师用一本书,一篇文章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师对于所教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重新的认识,虽然所教的教学内容像一位老朋友一样,但我们应该保持百见而不腻的心态,欣赏它、喜欢它。
(二) “两个明确”
1. 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见得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想要上好一节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也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也是教师对学生达到学习成果和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其次它也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评价标准。因此,要想上好一堂课,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语文教师手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
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明确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教学内容的范围包括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而深度是指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深浅程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应该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合理得布置教学内容是实现良好教学的前提。
(三) “三个新颖”
1. 教学理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学”是指学习,是学修己的道理和为人的知识。古人则以修养为学,今人以知识为学,然而“学必兼诵行,其义乃金”。如今站在教育的第一线的我们,所承担的不应只是“才”的培养,更应该注重的是“人”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颜值的重大重要。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重大分量,重视自身道德的培养。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承担起了呼唤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专注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人的培养,提倡素质教育理念。
2. 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回响在耳畔的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地感知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利用好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加工,以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外部特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语文学科教学是就是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大到一篇习作的构成,小到一个拼音的书写,甚至某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会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差。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地选择教学方法。
3. 评价方式
“评价”二字风靡大江南北,已经不再是时尚,但并不真正了解“评价”的也是大有人在。“怎样评价”重音在“怎样”二字上,意味着着重找寻的是评价的方式,其中不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创新性。在教育改革的当下,追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新颖性本无可非议,因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多元的评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新颖的评价方式也体现着时代性特征和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四) “四个原则”
1. 以生为本
对于教师们都不陌生郭思乐教授,因为他创立的生本教育思想和方式深受大家的赞同。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更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不仅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理念。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挑选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师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当前面对最大的任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2. 以品代讲
沈阳就是改革大潮的推进下,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五花八门,为了求新出新,为了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细分,语文课堂建设大量引入图像和视频教学。这些多媒体资源的引用越来越多的占据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视线,受到了广泛的青睐。传统的文字阅读却显得些许落寞,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品读则更是少得可怜。语文课堂教学应回归对文字的分析,守住文字的品读,以品读文字为根本,真正还原语文教学的语文性。
3. 由点到面
“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是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三大弊的其中之一。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學的成败问题,这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它还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和限制。不过,就语文教学自身而言,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自觉自主地而不是仅仅为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去上好这门课程,这里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若是我们只教会学生考试,这是最差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好的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与书本文化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整体,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带动整个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社会的更好进步。
4. 由内到外
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课标中也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大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呢?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以文带文,增加课堂的阅读量。实践告诉我们,学好语文不能只凭几本语文教材,而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陶冶自己的情操。由点到面,将课外阅读带入课内学习,以文带文,从单篇文本的阅读发展到多篇文本,甚至整本书的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宽度。
四、 结语
语文教学从“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为启迪发展学生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关键、最可能多的贡献。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地引向深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自信能够做到有心插柳柳成荫,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线的教师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努力完善我们的教学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乌力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3).
[2]王惠燕.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之我见[J].科学教育,2012,6(18):8.
[3]范美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技巧[J].2013,16(3):150.
作者简介:范昌大,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