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熟中粳新品种华粳9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019-12-04 10:16查日扬马永周孙杰刘洪伏潘启民
北方水稻 2019年1期
关键词:浅水区域试验分蘖

查日扬,马永周,孙杰,刘洪伏,潘启民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研究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

华粳9号(参试代号SH1557)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研究院以连粳6号为母本,盐丰47为父本,再与盐丰47回交,经10代系谱选择育成的早熟中粳新品种。2014年、2015年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进行多点生态试验,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稻区区域试验。2017年在继续区域试验的基础上提前参加国家黄淮稻区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为华粳9号,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80054。

1 中间试验及示范种植结果

1.1 中间试验结果

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60.61 kg/667 m2,比 对照徐稻3号 增产5.45%,达到极显著水平;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64.1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39%,达极显著水平。在国家黄淮稻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67.4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32%。

2016年区域试验中,增产点比例为90.9%;2017年区域试验中增产点比例为100%;同年的生产试验中增产点比例为100%,最高试验点折合产量692.69 kg/667 m2。

1.2 示范种植情况

2017年在江苏农垦云台农场示范种植2 hm2,5月28日育秧,6月15日机插,麦草全量机械还田,10月26日收割,全生育期148 d,比徐稻3号早熟2~3 d。经连云港市种子站组织专家实地验收,20.9万穗/667 m2,总粒数145.1粒/穗,结实率93.9%,千粒重25.1 g,理论产量714.7 kg/667 m2,实收697.69 kg/667 m2。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熟期及综合性状

该品种叶色中绿,株高98.5 cm,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剑叶挺拔,受光姿态好。后期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相好,全生育期148 d,比徐稻3号早熟2~3 d。

2.2 品质

该品种谷粒饱满呈椭圆形,颖壳黄色商品性好。2016年和2017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和江苏省宿迁农科院提供米质分析样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2 a均达到国家优质米3级标准。主要米质指标:糙米率85.2%;整精米率71.7%;垩白度4.4%;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60 mm;碱消值6.9级,达部颁优质3级。食味值测试70.0。

2.3 综合抗性

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负责稻瘟病抗性鉴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负责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参与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2016年、2017年2 a鉴定结果: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均为4.8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抗性等级5级;田间未发现白叶枯病;纹枯病较轻。

2.4 产量及适应性

华粳9号在2016、2017年国家黄淮粳稻组区试中,2 a区试平均产量662.36 kg/667 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39%,增产点比例为95.5%。201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667.42 kg/667 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32%,增产点比例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华粳9号生产潜力在650 kg/667 m2以上,适应性较广。

2.5 穗粒结构及栽培方式

华粳9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型偏大,穗层整齐,着粒密度中等,直立穗型;有效穗20万穗/667 m2左右,穗长16.6 cm,总粒数157粒/穗,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5 g。生育期短,适于手栽、机插、抛秧、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种植。

3 机插高产栽培要点

3.1 育秧技术

3.1.1 种子准备种子需经过选种、晒种和浸种消毒。选种可选用密度为1.20×103kg/m3的盐水(或硝酸铵水),捞出浮在上面的瘪粒和不饱满的种子,余下的用清水洗净。选种后选择在55℃温水中浸种5~10 min或用线菌清、咪鲜胺乳油3 000倍液消毒浸种以消灭线虫病,浸种时间不少于80个度日[1]。

3.1.2 秧盘及营养土的准备选择软盘或硬盘育秧,不少于25盘/667 m2。营养土可采用经过冬天冻融熟化的菜园地土或大田表土,用直径0.5 cm的筛孔过筛,除去草根等杂物。播种前3 d每100 kg过筛后的细土,均匀拌入1.5 kg三元复合肥,若选用基质育秧,不需要加入肥料。

3.1.3 秧田准备选择靠近大田方便运输,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田块作秧田。按秧田面积与本田面积比1∶80~100备足,放置秧盘前10 d耕翻耙平,开沟起畦做秧板。上水整平,然后排水晾板。做到秧板平整无高低,秧板沟边直。

3.1.4 精量播种用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铺土、消毒、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播种量120 g/盘左右。播后将秧盘整齐叠放在一起,不超30盘,上面覆盖空秧盘,四周用黑色塑料布围起进行暗化培养。齐芽后立即摆盘,秧盘摆放好后覆盖无纺布。

3.1.5 苗床管理秧盘摆完后可灌平沟水,保持秧板湿润,促进秧苗扎根快长。栽秧前8 d停止灌水,控水盘根,以利于机插。起秧前7 d酌情施送嫁肥,一般将3~5 kg/667 m2尿素配成1%~2%尿素溶液在傍晚时泼浇[1]。

3.2 大田栽培

3.2.1 整地小麦秸秆留茬≤20 cm,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耕整,结合旋耕作业施用基肥,达到全层施肥。用45%复合肥(N 15%—P2O515%—K2O 15%)40 kg/667 m2,46%尿素15 kg/667 m2撒施。对秸秆还田且灭茬效果欠佳的田块,在旋耕时结合人工踩埋清除田间残物。做到田块平整,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机作业时不雍泥,泥浆沉实,泥水分清[2]。

3.2.2 栽前封杀杂草栽前除草伤苗轻,效果好。可采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0 ml/667 m2或90%高效杀草丹100~150 ml/667 m2,配细土20 kg/667 m2,上浅水撒施,保持浅水层3~5 d后再机插。若稻田杂草稻较多,可用50%丙草胺拌细土20 kg/667 m2撒施,可防止表层杂草稻种子发芽。

3.2.3 移栽密度与移栽质量采用行距25 cm、株距13 cm的插秧机,确保栽插不少于2万穴/667 m2,3苗/穴左右。栽插深度一般在2 cm左右,不漂不倒,缺穴率和漂秧率≤3%。

3.2.4 肥料运筹机插秧由于较传统手插秧播种迟,一般主茎总叶片数要相应减少1~2片,有效分蘖节位也对应少1~2个。为了取得足够的穗数,栽后6 d开始分蘖时要及时施促蘖肥尿素20 kg/667 m2以促进机插秧早分蘖,低节位分蘖,为实现足穗打好基础。

进入无效分蘖期要控制无效分蘖发生,禁止在无效分蘖期内施肥,也不要使肥效在无效分蘖期内发挥作用。穗肥分别在倒4叶期和倒2叶露尖时施用。倒4叶第一次促花肥施45%复合肥(N 15%—P2O515%—K2O 15%)20 kg/667 m2;倒2叶期保花肥施尿素10~15 kg/667 m2。为保证优质米质量,控制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使稻米食味更佳,原则上不再使用粒肥。

3.2.5 水浆管理栽插时保持“瓜皮水”,栽后及时灌1~2 cm浅水护苗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促进分蘖早生快长。机插秧的苗期由于苗体小,初生分蘖比例大,应在有效叶龄期稍后些及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拔节期应采取浅水层和湿润交替的灌溉方式,即做到“前水不干,新水不进”。抽穗扬花期建立水层,并以保持浅水层为主,为灌浆提供足够的水分。后期应采取“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提高根系活力,防止衰老,收割前7 d断水[3-4]。

3.2.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稻田除草坚持土壤封杀为主,辅以茎叶处理。栽前未进行除草的田块,栽后5~6 d结合施用分蘖肥用30%丁·苄100~150 g/667 m2拌尿素撒施。田间阔叶草多的可用吡嘧磺隆100 g/667 m2拌尿素撒施。

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好种子处理,进行药剂浸种,防治好种传病害及干尖线虫病。秧田期防治好一代二化螟、稻蓟马、灰飞虱与病毒病等。建议使用无纺布覆盖防治苗期病虫。

大田中期做好三代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以及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叶稻瘟的防治工作。后期在水稻破口期要及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及二代二化螟。齐穗后注意防治穗颈瘟。在水稻灌浆期要注意褐飞虱的危害。

猜你喜欢
浅水区域试验分蘖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一种基于浅水静水环境的浮筒构架式水上钻探平台
傅卫国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藕农水中采收忙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