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以环县农村小学生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率低主要表现在饮食习惯不良,卫生习惯不佳,安全行为问题严重,体育运动不足,存在不良嗜好等方面。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剖析了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原因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纪小,接触的社会少,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期,可以改变的空间有很大,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锻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然长大后再进行校正的话,就比较困难了。”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理解
一般而言,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合称。行为即人的举止行动,它是一种在自我支配的主观意识下用于表达内心活动的具体作为。习惯体现为一种相对稳定、自动化和外显化的一种反应倾向。行为习惯不只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对小学生的行为指导和习惯的训练,它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经过长期和反复疏导、训练和培养,促进知、情、意、行等方面协调发展,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他们懂得和形成做人、做事的一些要求,从而合乎道德规范,缔造健全人格。
二、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的意义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和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然而,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将会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缺憾,这不仅是家长的痛苦,是教师的遗憾,也是教育的失败,更不利于孩子的长足发展。因此,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农村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农村教育及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调查
课题组对环县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分,回收率为98.8%。调查数据使用问卷星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现状如下:
(一) 饮食习惯方面
18.3%的学生偶尔不吃早餐,4.5%的学生不吃早餐,30.8%的学生不愿意喝牛奶,14.71%的学生挑吃蔬菜,20.5%的学生挑食拣食习惯,22.50%的学生有临睡前加餐的习惯。
(二) 卫生习惯方面
有23.2%的学生不能坚持早晚都刷牙,5.2%的学生很少刷牙,14.5%的学生经常随地吐痰,24.5%的学生偶尔随地吐痰,34.2%的学生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34.12%的学生打喷嚏时常常不去遮掩口鼻,7.6%的学生打喷嚏时从不遮掩口鼻,5.2%的学生经常与他人共用毛巾或等用具,21.8%的学生经常夏天饮用生水。
(三) 安全行为问题方面
34.3%的学生上下楼梯靠右慢走,45.5%的学生偶尔靠右慢走,8.09%的学生5次以上在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地方嬉水或游泳,30.2%的学生过马路无安全意识,34%的学生上学或放学时乘坐过三无车辆。
(四) 身体健康运动方面
40.3%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足半小时,45%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足一小时,56.2%的学生常常进行被动身体锻炼,30%的学生主动进行健康运动,40.2%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五) 个人不良嗜好方面
调查发现,有58.9%的学生从未吸过一支烟,23.8%的学生偶尔吸过烟;33.4%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19.5%的学生是为了聊天,34.2%的学生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41%的学生每天看电视或电脑超过3小时。
(六) 诚信节俭自律方面
调查发现,89%学生能做到诚实守信,借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但小学生自制力较差,老师在与不在时,能做到始终如一的仅有54%,从调查数据看,四年级最为严重,能做好的只有35%。因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虚荣心,他们不轻易暴露自身缺点,以此来维护自身形象,因此,能大胆承认错误的只有57%,其余则采取半隐半遮态度。
(七) 关爱互助感恩方面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95%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同情心,他们关心弱小者,很少轻视或欺负弱势群体,近94%的学生能关心体贴父母长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尽力去孝敬回报父母长辈。对待友情与亲情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中存在侮辱戏弄别人现象的近30%,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这与其年龄优势及身体强健程度有关。
四、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一) 农村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农村家庭的卫生设施普遍落后,对孩子个人衛生要求不高。“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农村老人的口头禅。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等习惯难以长期坚持。农村孩子在生活中使用“谢谢、对不起、请”之类的日常文明用语的频率不高,相反,一些方言、俗语和脏话却常常是孩子的习惯用语,语言污染让农村孩子深受其害。
(二) 农村小学教育的结构对孩子的影响
当前农村教育的规模不断缩小,明显地表现为校点、学生、教师数量上的减少。而城市教育的规模却年年递增。很多家庭条件好、素质稍高点的孩子会转到城市就读,许多打工收入稍高的家长也把孩子带到了城市。甚至农村的教师也是如此。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一点的教师纷纷进城,而农村的教师队伍又长期得不到补充。这种学生和教师群体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地映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而影响到其言行、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三) 农村学校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就其教育方式而言,当前农村小学的养成教育理念过于传统,经常忽略学生的主导作用,导致目前很多学校养成教育依然停滞在教师的言传说教或者教学纪律的管理方面,没能对学生自律意识地培养引起充分重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较为稚嫩,很难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以及大多学生的自控意识较差,很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干扰,这些都是影响小学养成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作者简介:
张强,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