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培养具备全球意识和世界情怀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还可以促使高校学生为构筑中国梦与世界梦相结合的伟大蓝图添砖加瓦,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世界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学生;全球意识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指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要兼顾他国合理需求,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个方面作为基本出发点,全方位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全球发展关系,多维度深化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绿色循环生态体系,为新时期全球治理工作贡献中国智慧。高校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先锋力量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流砥柱,需要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划,立足国际局势树立全球意识,为实现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格局诠释中国方案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口流动现象日益增多,不同地域文化间的隔阂被极大限度地冲破,原本相对独立和稳定发展的精神文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而逐渐趋于一体化。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现象持续恶化,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地区间冲突频发,现有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作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共赢发展的倡导者,主动抓住历史机遇体现大国责任担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联的客观发展规律,积极顺应和平共处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共赏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
二、 高校学生全球意识培育工作顺应时代潮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当代全球治理体系相结合,以创新思维激发治理变革,以实际行动谋求共同繁荣,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延伸,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凝练。高校作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国家深化改革趋势,不断引导和培育高校学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树立全球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一)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强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熟悉并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的理论本质、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理解和创新,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育人体系结构,引导和培育青年学生深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历程和机遇挑战并学会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全球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拓宽全球视野,理解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联系和实践路径,积极地投身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二) 多元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意识提升
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确立政治观念和提高道德修养的单方面培育过程,也是青年学生自觉地将社会主义先进理论成果内化为自身价值体系,外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建设与课程理论相互促进的实践育人机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热点问题调研、主题辩论比赛、模拟联合国组织等多元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国际发展形势和全球化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促进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机制相融合,为培养具备全球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 中外合作交流项目搭建交流平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国际交流事业,制订和落实诸多政策方针切实推动国际交流活动。据教育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从1978年至2018年底出国留学总人数高达585.71万人,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年提升。随着全球化大学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当代高校应该积极地推动青年学生全球意识的培育工作,搭建中外合作的综合性教育科研交流平台,培养具有跨文明全球视野以及多语种专业能力的全方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四) 增强文化自觉性拓宽全球化视野
当今世界各国文化激荡交融,高校学生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力量。文化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前进方向。高校学生应该自觉地承擔历史性重任,不断地拓宽全球化视野,尊重不同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包容性和对外开放性。
三、 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下党中央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走向的战略判断和理论总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定的人类共同利益支撑,凝聚着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明时代性决定着其需要时刻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进行内容创新和方法改革,不断优化高校学生全球意识培育工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繁荣兴盛。
参考文献:
[1]何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学生头脑”的策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3):70-74.
[2]李爱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探索与争鸣,2016(2):96-102.
[3]袁张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4):199-203.
[4]饶世权,林伯海.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26):15-19.
[5]“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J].求实,2014(8):40-44.
作者简介:
李贺伟,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