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不断深化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的关注更加密切。因此,以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新型教育模式为初中历史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途径。本文就以多元化教学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教学模式;效率;教师;学生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度强调知识的学习和以成绩为准则的检测,导致以前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扩散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而且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教师主动、拼命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已。现在我们进行多元化教学理论的探究,以寻求一条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 初中历史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教师长期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难以打破常规。教师很难迅速转变“教学目标—巩固旧知识—讲授本堂新内容—总结性话语—作业布置”这一传统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师水平薄弱,还是以教师讲授和结合教材为中心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很难进入课堂,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书本知识。而学生则以记笔记、顺着老师单一的思路单一地接受书本知识,他们根本就没有思考的余地,更没有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交流,那么学生的参与能力与思考能力就渐渐地被老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抹杀掉了。课堂教学充斥着死气沉沉、枯燥、学生打瞌睡、老师很疲惫的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产生共鸣,从而就会养成“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恶习,进而导致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低下,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扩展。
二、 初中历史教育多元化分析。
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多角度和层次的思考,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发展方向,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钻研和探究。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多元化教学目标
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不是单一的,这是一个综合的素质要求。第一,学生历史知识事件的掌握。第二,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定拥护者。第三,对学生历史思维的构建,能用历史发展观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变化。第四,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综合历史文化素养的有效指导。
(二) 多元化教学体系
教学體系为知识学习提供框架指导,使教学变得更加全面系统。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述。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意识,全面的教学观念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突破单纯的知识学习,进而形成一种能力培养习惯,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最后一方面就是考核评价,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要把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观念进行综合考量,通过积极反馈进而指导教学活动,形成一种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三) 多元化教学手段
就是指探索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其他学科及其他理论知识的探究,吸收借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第一,情景教学方法应用。情景教学能够为学生知识记忆和思维发展创造一个环境基础,促进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内化吸收。第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制定一个活动主题,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且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第三,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小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集思广益的环境下进行历史知识的分享和交流,提升历史素养。第四,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的能力培养重点,也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关键,在课堂内外都能进行历史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陶冶自身的情操,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发展自己。
(四) 多元化教学工具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也就是多元化教学工具。这包括:第一,历史教材的应用分析。教材始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课堂教学内容也是围绕教材制定和展开,教材是历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第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多媒体凭借其声色光影的特点使教学对象变得形象具体和生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历史地图的应用。历史地图能够把繁杂多变的历史事件以主次分明的层次表现出来,发展学生的历史空间思维,它能够高效地辅助教师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单一地从历史角度和应试教育出发,老师必须以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来引导教学模式的改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蔡航空.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渗透的几种意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
[2]唐莉花.合作性教学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
作者简介:
田冬梅,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