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摘 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语文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索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把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实施策略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即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表明,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不断渗透。一个学生的人文基础,如对人类的责任意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科学的兴趣和态度,往往对其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要充实被自然和美的事物感动的情操,培养健康而有活力的生活态度。”中小学生奠定了这样的“精神底子”,“以后无论遇到了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防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不至于在精神上被压垮”。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人文教育。
一、加强语文课的人文教育
(一)善于挖掘教材。教材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思想导向:尊重生命、珍惜真情、弘扬个性、积极进取等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新教材中这样的课文比比皆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猫》《老王》《邓稼先》等等。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的语文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二)以文本为依托。人文教育是贯穿于认知教学中以体验感悟主要活动的教学环节,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去品味经典范文,在细嚼慢咽、反复吟咏中,心灵得到净化,品位得以提升。
(三)重视语言训练。语文课的训练主要是教师指导下对成段成篇的语文材料读背写听说思的实践活动,要按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有层次的训练过程。
(四)密切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是学生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的过程。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激活、丰富、浸润的过程。教师总是以欣赏的、亲切的态度激励、夸奖学生,使课堂更具有人文精神。
二、重视课外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读书上,读古诗读古文,读时文读名著,读传记读人生。真正感受文本,感受语文。
(一)诵读古诗词。唐诗宋词中,爱国精神、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等思想精神,与学校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学习唐诗宋词能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感化。
(二)关注当代名家名作。当代作家的一批代表作品,视角独特,主旨深邃,语言鲜活,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将当代文学更多的引进到语文课堂,援引当代文学的例子,用这样的语言活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鉴赏能力。
(三)广泛涉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除感性的文学形象的潜移默化外,还须拓宽视野,阅读纯文学以外的书籍,如“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缺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谓“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只能是残缺不全的。
三、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
(一)重視人格养成。作文也是育人的摇篮,孩子们从小就在作文中雕塑自己的心灵。作文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美德的好契机,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直至构篇立意,运笔成章,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作者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作文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过程。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这种选择包括题目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主题的选择、体裁的选择、评价的选择等。
(三)尊重学生的发现。发现是人类的天性,发现中常常包含着创造,包含着个人的独特思考,包含着对外部世界的审美认定。学生自小就好追根究底。好异想天开,好探觅究竟。作为教师,就应在作文训练中为学生提供驰骋其心智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走进一个崭新的精神境界,去抒写所发现的人与社会的奥秘与意义。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是很丰富的。对学生个性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在驾驭作文教学导与练的节奏和氛围中,密切关注学生随时迸发出的个体性思维火花,加以充分肯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常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个性永葆鲜明的特色。在作文批改中,应注重实效,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要播撒爱心,情系差生,引爆学生写作的激情。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才能使作文教学呈现蓬勃的生气。
四、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
“三点一线”的生活程序使学生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他们对社会病痛常常表现出冷漠,对身边的人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关心;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表现出过度的宽容;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他们学会了明哲保身,不肯明确表态。因此,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深入生活,接触人民,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小的赤诚爱心。在平常的学习、工作、应考、交往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个性倾向、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思维方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求异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文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兼收并蓄地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所以,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积极通过读书和上网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掌握足够的人文知识,保持教学个性,通过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切实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活跃思路。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挥语文独特功能提升育人价值[J].中国教育报,2017.
[2]罗慧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育人教育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