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入局,火锅江湖上演“外卖大战”

2019-12-02 08:49
看天下 2019年29期
关键词:鲜生盒马火锅

天气逐渐转冷,又到了吃火锅的季节。盒马鲜生也来凑“热乎”,10月17日,盒马鲜生总裁侯毅发布微头条,宣布进军火锅业——在全国20多个城市的盒马门店及APP上推出火锅产品,可以送货上门,价格是火锅店的一半。

盒马鲜生还在其APP上推出“火锅江湖”主题,包含潮汕牛肉锅、海南椰子鸡锅、传统羊蝎子等5个套餐。侯毅还亲自为盒马火锅站台,在盒马上海星宝店直播吃火锅。

今年5月,盒马鲜生全国门店数量突破150家,如今,线上线下同时开卖火锅,给本就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又加了一块“炭”。在沸腾的火锅行业,已经上市的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已成角逐之势,盒马鲜生的入局,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嗎?

四川火锅PK台湾火锅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都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1994年,海底捞从四川简阳的四张桌子起家。就在创始人张勇带领海底捞筹谋冲出简阳时,台湾人贺光启正面临着第二人生。他出生于珠宝世家,却因经营不善败光家业。

1998年,贺光启引入台湾当时流行的电磁炉来加热火锅,在就餐方式上借鉴当时东南亚兴起的“一人食”潮流,将二者融合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店。呷哺呷哺在闽南语中,是“涮涮锅”的意思。

最开始,贺光启的一人一锅在北京遭遇水土不服,一天也卖不出三锅。直到2003年非典来袭,呷哺呷哺意外地转危为安,并由此开始快速发展。原因也简单,分餐制卫生又安全。那时,门店的翻台率高达一天11次。契机之外,人均不到50元的极致性价比也助推呷哺呷哺的快速发展。

相较于传统的火锅店,呷哺呷哺一人食火锅的店铺占地面积更小,服务员更少,库存也更低。此外,一个人吃饭往往会快速结束战斗,因此翻台率更高,利润率也会更高——这种“高频对低频的降维攻击”,天然享有更强的盈利性。

2014年,呷哺呷哺在香港IPO,成为餐饮连锁火锅第一股。上市后,呷哺呷哺的发行价从4.7港元一路涨到17.5港元。

比呷哺呷哺早四年成立的海底捞则是另一个极致的存在。从营业那天起,张勇就对客人关怀备至:不仅给客人送点心,还主动优惠。热情的服务让海底捞的名气越来越盛,同时也让张勇找到经营之道:以服务立品牌。此后,帮客人拎包、带孩子、擦鞋……发展到今天,在海底捞门店排队时不仅可以吃小食,还有美甲等各种免费服务。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最终将它推向“服务立业”的最高点。

直到2018年9月,海底捞也在香港上市。在四川麻将术语中,海底捞意味着“和牌”,而张勇确实打了一手好牌。

呷哺南下,磕磕绊绊

同台竞技,海底捞的市值直线上升,呷哺呷哺度过黄金期后不进反退,差距拉大。截至10月22日,海底捞的股价为35.7港元,而呷哺呷哺的股价仅为10.4港元。

2019年8月,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相继发布上半年财报。海底捞营收116.95亿元,同比增长59.3%;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41.02%。呷哺呷哺营收27.12亿元,同比增长27.4%;经调整纯利为2.10亿元,同比下降2%。

海底捞的全球总门店从去年的466家增加至593家,仅2019上半年就新开餐厅130家。呷哺呷哺门店数为955家,2019年上半年新开89家门店,扩张速度不及海底捞。

业绩分化的背后,是两者模式与定位的不同。海底捞主打中高端市场,2018年的人均消费额为101元,侧重的是服务,适合多人聚餐;呷哺呷哺主打大众市场,采用U形吧台,两三个服务员就能兼顾全场的客户,2018年人均消费53元,侧重的是效率、方便和快捷,适合单身人群和上班族。

为了推动业绩增长,海底捞主要是靠高客单价和高翻台率,呷哺呷哺则主要依赖于门店扩张。

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国内餐厅的平均翻台率为4.8次/天,反观呷哺呷哺翻台率为2.4,去年同期为2.8,大幅下滑。

双方毛利率相差无几,市值却差20倍。究其原因,除了既有规模的差异,也暗含对未来市场预期的不同。

海底捞作为四川风味火锅,无论是口味还是模式,都更符合大众化需求,因而较快地走出四川。不仅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国外也是颇受追捧,目前已在新加坡、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开设数十家门店。据悉,美国硅谷的海底捞,中午时分排队是常态。

呷哺呷哺的扩张却面临着重重地域障碍。2014年上市前,呷哺呷哺在全国共有394家门店,其中243家在北京,占比61.7%。这几年,北京市场逐渐饱和,门店增加有所放缓。然而,走出北京谈何容易。重庆、四川等地有自己的火锅喜好,江浙食火锅讲的是聚会和精致。

2012年,呷哺呷哺进军上海,当年开了56家店。到2018年不增反减,只剩52家。相较于北京门店,上海门店的销售额平均偏低30%。此前,有调研指出,部分上海顾客不愿意选择呷哺呷哺,是因为“不想吃完回办公室一身火锅味”。虽然呷哺呷哺管理层反应迅速,快速升级餐厅的新风系统,但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方餐饮业原本竞争就非常激烈,南方顾客在就餐时的品类选择也较北方多,外地品牌想在本地站稳脚,比华北地区更难。

此外,呷哺呷哺主打的牛羊肉火锅,作为典型的华北冬季美食,进军南方市场,还要面对南方炎热的夏天,上海只是南方诸城的一个缩影,呷哺南下,磕磕绊绊。

火锅不再是低价吃饱

呷哺呷哺意识到问题所在。2016年,贺光启宣布正式启动“呷哺+品牌升级计划”,试图颠覆快餐模式,转做休闲体验升级。

做了18年小火锅,贺光启早就嗅到消费需求已然发生了转变。人们对火锅的需求不再是低价吃饱,而是休闲、社交等多样体验。呷哺呷哺作为快餐品牌,不尽快调整,势必受到极大冲击。

呷哺呷哺开始由快变慢,增加休闲元素。比如将店面升级为2.0版本,增加散台,调低餐吧桌面,新增自助调味台;IT技术方面实现自动点餐、自动结账;升级食材,并引入茶饮。整体来说,淡化快餐烙印,往“轻正餐”方向转型,吸引有小型聚餐需求的顾客。

此外,2016年,呷哺呷哺还推出高端品牌“凑凑”,对标海底捞,其最大的特色是“火锅+茶饮”,一方面通过“吃完火鍋喝茶饮”,延长营业时间,另一方面茶饮超高的毛利率也能提升总体利润率。

目前,在杭州地区,“凑凑”的人均消费为140元。只是高端市场上,不仅有爆炸式扩张的海底捞,还有小龙坎、哥老官等多个品牌——众口夺食,要争得一席之地,实属艰难。

作为必不可少的增量市场,海底捞、呷哺呷哺等没放过外卖。呷哺呷哺在2016年推出“呷哺小鲜”,不仅包含火锅外送,还配送生鲜食材。2017年,呷哺还创新性地推出单锅煮制、小份配送的“呷煮呷烫”(类似麻辣烫、冒菜的形式),也获得较高增速。和其他火锅品牌只做单一的火锅外卖相比,呷哺呷哺的外卖业务线可以说是很丰富了。

进入2018年,呷哺呷哺投入大量市场活动,用于提升上述外送产品的知名度。特别在品牌力较弱的上海,推广力度更大。一系列发力动作也反哺营收。2016年,外卖收入430万元;2017年,增长至1270万元;2018年上半年就达到820万。据悉,呷哺呷哺甚至还打算把调料外送拉出来单做。

而海底捞的外卖也是随时随地吃的代表,并将海底捞的服务发挥到极致。一单外卖中,除了食材,从锅灶到汤勺一应俱全,甚至还会配围裙和餐布,就连平时在店里的赠品——系头发的皮筋都包含在内。目前,海底捞外卖已上线饿了么等平台。

火锅外卖,“锅”怎么办?

如今,盒马鲜生的入局,为当前的火锅业竞争增加了变数。实际上,不仅是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前置仓买菜平台也已上线火锅页面。一场火锅外送的混战近在眼前。

但事实上,火锅外卖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苦衷,食材如何保持新鲜、味道怎么保证,配送环节怎么解决等,这些痛点一直制约着火锅外卖的发展。

火锅外卖同其他外卖配送形式不一样的是,火锅外卖得搭配很多半成品菜品和锅具。如何解决“锅”的问题?商家推荐消费者购买、赠送还是顾客自备?海底捞的策略是:锅碗瓢盆、汤汤水水打包一大箱后,再由配送员送到客户手里,吃完后进行器皿回收,但这一过程中需要消费者支付一笔押金。

还有一些商家,只派送食材,锅的问题消费者解决,比如呷哺呷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点餐场景,没有锅还不能点外卖火锅了?有的商家直接把锅当会员卡,比如淘汰郎小火锅,目的是下次想吃火锅外卖的时候想起它。

和店内就餐相比,火锅外卖缺少很多服务和体验环节,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并增强消费体验,是火锅外卖面对的另一大难题。

此外,从门店到消费者家里有一段距离,生鲜食材的保鲜工作就尤为重要。如果食材不新鲜,细菌滋生,容易导致食物安全问题。

最终,价格决定火锅外卖能否成为好生意。火锅外卖客单价高,没有折扣就会显得很贵,客单价是影响消费频次的关键。客户点一个100多元的外卖火锅,配送员的工资加提成就要40元-50元,高昂的配送费用会大大降低消费者的复购率。

而盒马鲜生的优势不仅在于线上线下同步,30分钟送达,价格仅为诸多火锅店的一半,更在于背靠商超体系,拥有上千种的火锅涮品,产品丰富度令人咂舌。今年冬天,让我们一边吃火锅,一边欣赏火锅江湖上演外卖大战吧。

●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零售智库、界面新闻、36氪、零售老板内参等

猜你喜欢
鲜生盒马火锅
走出温室的盒马,品质屡屡“破防”
火锅博物馆
盒马欲走出“一亩三分地”
盒马开启新玩法
盒马鲜生商业模式分析
伤人的火锅
盒马在京“舍命狂奔”前需解决几个问题
恒天然与盒马鲜生合作推出“日日鲜”鲜牛奶
趣说火锅
盒马鲜生:引领新零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