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2019-12-02 03:39叶建雄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类比动手运用

叶建雄

摘  要: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智慧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动手,以丰富深度学习的表象;其次要引导学生类比,以建构深度学习系统;再次要引导学生运用,促进深度学习迁移,从而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关键词:动手;类比;运用

深度学习是保证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许多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状态。但是,就深度学习来讲,许多课堂是很难达到的,老师们总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距离深度学习还有一段距离,却又不知道原因出现在哪里。这在许多数学教师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瓶颈。其实,学生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之所以没有深度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引导有关。也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如果教师的引导是浅显的,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或者所设计的活动不具有深度学习的条件,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到答案了,那么又如何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更深处呢?因此,在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非常重要。只有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才能让教师引导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可以深度学习数学,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引导学生动手,丰富深度学习表象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完成学习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让学生的学习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建模,并进而成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直观思维占主要位置,是由直观思维慢慢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这是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操作就成为学生直观思维发展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就可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丰富知识的表象,从而让学生从这些表象中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在建构知识表象的过程中形成直观思维,并慢慢深化为抽象思维。所以,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行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动手操作,能够规范动手操作,学生才可以在动手过程中丰富深度学习的表象。

比如,教學“分数意义”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体一与几分之几之间的关系,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渗透整体与部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思想。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笔者设计了两个引导活动。

教学片段一:

首先,拿出6支铅笔,然后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并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这两名同学。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并思考,这两位同学分别分到这些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二分之一。

师:为什么?

生:因为把些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二分之一。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每个同学分得这些铅笔的六分之三。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老师,为什么同样的分法,会出现两个分数呢?

他的这一说法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

师:请这两位同学分别举起手中的三支铅笔,你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六支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三支,所以六分之三是对的。

师:请这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手中的铅笔藏起来。这时候,你们认为应该是几分之几呢?

生:把铅笔平均分成两份,那么每一个人分得这些铅笔的二分之一。

师:那好,老师现在手里有四支铅笔,平均分给这两位同学,你们认为每一个人应该分到几分之几呀?

生:二分之一、四分之二都可以。

师:那为什么还是二分之一呢?如果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呢?

生:每人还是分二分之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呀?你们画图表示看看。

……

这样,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进行分铅笔活动,将生活问题进行建模,从而形成分数模型,感受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片段二:

在巩固阶段,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就是老师说分数,学生在自己的学具盒里拿出小棒来摆分数。比如,二分之一,每一位学生所摆的小棒数量都是不一样的。为此,笔者又做了一次引导:“为什么所摆的分数都是二分之一,但是每一个同学所摆的小棒数量却又不一样呢?”然后让学生在一起讨论,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处。深度学习在教师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中真实地发生了。

二、引导学生类比,建构深度学习系统

深度学习,并不是一种单向输出的学习,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很难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的。所以,基于新课标精神的深度学习,要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建构一种联系,自主去探究,去比较,去建构,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比如,教学“倍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数”这一概念之后,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度进行,更好地掌握倍数的本质属性,笔者又设计了以下几个引导活动。

1. 不同中寻找相同

笔者出示了下面两组图案,让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得出结论,那就是每一组图案中都是4倍的关系(正方形是圆的4倍,三角形是五角星的4倍)。接着,让学生再交流,为什么这两组图案中的数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却都是4倍呢?这样,学生通过交流明白,倍数关系就是把其中一个物体看成一份,然后看其他物体里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倍,与每一份的数量没有关系。

2. 相同中寻找不同

笔者将第二组图案进行移动,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学生说出这些通过移动第一行五角星与第二行三角形的个数中,让学生发现倍数也进行变化着。当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倍比关系之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其中一组数量不变,而另一组数量变化了,它们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呢?让学生在一起交流。

在上面的两个引导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不同中寻找相同,学生明白倍数关系与物体每一份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把“倍数”的本质发生理清了;然后再通过相同中寻找不同这一引导,让学生明白倍的关系是两个量之初时的关系,而其中,标准量是多少是非常关键的,从而领悟到倍数的意义,让深度学习在比较中得到延伸。

三、引导学生运用,促进深度学习迁移

学习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基础上会运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素养。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也一样,只有让学生能够灵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达到学习知识的迁移,那么学习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如果学生只学习,不运用或者不会运用,那么深度学习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好看不中用。所以,让学生进行深度运用,才能更好把深度学习转化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内化。

比如,在教学“分数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集合思想,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导活动:首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学具盒里拿出24根小棒,然后自己利用这些小棒进行分一分,创造出一些分数,看看哪一位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最多。最后,学生创作出了许多分数:二十四分之一、十二分之二、二分之十二、八分之三、三分之八、六分之四、四分之六等。在学生创造出这些分数之后,笔者问:为什么在这些分数的分母中没有5、7、9、10、11、13、14、15、16等,让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明白,因为把24平均分成这几份,是有余数的,达不到平均分完,所以就没有以这些数字作为分母的分数了。同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还发现,当总量一定,在平均分时,当分母越小时分子就越大,分母越大时分子就越小,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对分数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在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有方向,所设计的引导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动力,才能让学生的深度学习持续下去。

猜你喜欢
类比动手运用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教学法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