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构建

2019-11-30 14:04王依琳王欣烨邹宗芳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社会语言学

王依琳 王欣烨 邹宗芳

摘    要: “大学生村官”作为中国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身份定位有待进一步确立。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身份的社会构建理论和身份叙事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村官语料进行个例分析,从而构建大学生村官群体的身份。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身份构建    社会语言学

十多年的大学生村官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对社会工作具有重大影响。在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大量乡村村民逐渐知法懂法,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不仅如此,在大学生村官的帮助下,村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也越来越幸福。

然而,大学生村官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对于村民来说,对如何定位这些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脱节、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存疑,难以相信年轻大学生可以做好村官这项工作;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存在疑惑,缺乏正确认识,村民不仅不信任他们,工作不配合,甚至反抗他们的工作。从对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等人的语料分析看,不仅社会各界不知如何界定这一群体,大学生村官本身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该如何定位,由此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该群体的身份构建展开研究。

一、理论框架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项蕴华教授通过研究指出,人们可以从语言角度对某群体进行身份构建,可应用的理论包括社会语言学理论中身份的社会构建理论和身份叙事理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张炎教授提出交际社会语言学对身份构建的作用,认为通过分析人在社会交际中的各种语料成分,指出其中包含的主体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进而为构建主体身份提供可能(语言变异建构社会身份,2013)。

社会语言学对身份构建的作用不容忽视,多年来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身份构建的案例寥寥无几,因此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认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大学生村官群体进行合理的身份构建是可行的。为此,我们应用社会语言学理论中身份的社会构建理论和身份叙事理论,采用个案分析方法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等方法,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村官个人案例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构建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村官面临的身份不确定性问题和为其构建何种身份的问题。

身份的社会构建理论“抛弃了将本质的、核心的特征作为某一集体的成员具有的独有的特征”(项蕴华,2009),认为身份的构建具有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身份的构建具有社会性。本文采用身份的社会构建理论对语料进行特定分析,主要从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叙事角度分析。

身份叙事理论是指人们对某一主体身份的理解离不开对该主体的叙事分析(项蕴华,2009)。综合以上两个理论,我们对上文所提的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村官秦玥飞和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唱凯镇东湖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是基层党代表的黄娜两位大学生村官的语料进行综合性分析,以从他们的语料中探讨所能分析出的身份构建。

二、语料筛选及研究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秦玥飞及黄娜的各种调查报道进行分析,筛选具有权威性的语料来源,如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通过研究分析个例语料,我们的研究问题在于为大学生村官群体构建何种身份。为此,我们从个例语料推导总结,总结出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定位如下。

三、语料分析

为了准确分析他们的身份,我们搜集了大量语料,结合政府机关部门及社会媒体对他们的解读构建身份。

1.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

秦玥飞是美国耶鲁大学的高才生,毕业之后放弃优渥的白领生活,回到中国的乡村,任职白云村的村官。我们从他的语料分析出其青年大学生引路人的身份。

(1)“農村社会的复杂性超乎我的想象,但我觉得这是个大课堂,我能把它看做不正常的现象。”(百度百科)

从“大课堂”可以看出,秦玥飞并没有因为自己毕业于耶鲁大学而看低农村村民,相反,他品格谦虚,将农村当成大课堂,把自己当作要向农村广阔土地学习的学生,引导大学生村官们不自傲,认真虚心地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引导他们走上成为真正的大学生村官的路。再者,很多大学生任职村官不久后发现农村问题难以解决,半途放弃,这是对村民的不负责任。秦玥飞的这句话给了迎难而弃的大学生一个学习的榜样,引导当代大学生不轻易言弃。

(2)“当下中国不缺评论家,缺的只是建设者。”(新华网,2017-06-30)

建设者一词深刻表明他对自己身份的定位。他把成为一名建设者作为自己扎根乡村的目的,他想建设农村,引导农民生活进步。“评论家”是他对当今社会上那些只在口头上关注农村建设的人的评价。从他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主张办事不靠嘴,而是努力行动。相比较而言,大学生尚未完全与书本知识脱离,实践能力相对欠缺,这一主张为当代很多实践经验不足的大学生点明了方向,将他们引向亲身行动的道路。

从他被选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可以看出,社会对他是十分支持的。感动中国对他的极高评价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为当代大学生指了一条路,那就是通过到农村任职实现自己的理想及价值,为百姓做贡献,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黄娜是一位城里长大的女孩,却十分向往农村,她成为党支部书记时仅26岁。在2014年,她被授予“优秀青年”的称号,还被评为“优秀学生村官”,同样她也是一位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

(3)“大学生村官要从‘什么是需要我们为老百姓做的出发,用心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网,2017-10-20)

这就可以看出,她将自己当成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人,大学生村官要为老百姓服务,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为了自己。这为当代一些一门心思只顾自己发展前途的青年大学生指明了人生价值方向,即比起自己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才是更重要的。

(4)“我还要继续努力,把群众的每一件事都当成大事,当成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解决群众的困难。”(中国农林科技网,2018-03-27)

表明她真心将自己当成群众中的一份子,很多大学生恰恰缺乏这种投身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精神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激励大学生走入基层和群众同心协力,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亲身实践的价值观。

社会对她也是多加好评,称她为“人人称赞的女支书”,表明了社会对她的赞同,更表明国家认为大学生村官现在是十分重要的,有能力的青年大学生们并不一定要进入大城市拼搏,也可以进入农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像黄娜一样,为百姓解决问题,通过为百姓服务得到历练,体验另一种生活。所以,黄娜是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为青年大学生们开辟了一条新的发挥自我价值的道路。

从秦玥飞、黄娜的语料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可以看出,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符合身份的社会构建理论所提到的社会性,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的引路人,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施展自己抱负的途径,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

2.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

大学生村官相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引导着大学生的人生道路,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相对于他们任职的农村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推动农村的发展,因此他们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下面通过收集大学生村官黄娜和秦玥飞在媒体采访中的语料,分析出其新农村建设推动者的身份定位。

(1)黄娜:“我们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户与村里贫困户结对子,培养贫困户做农机手,总共培养了20多名农机手,他们的收入每年增加到六千来块。”(中国青年网,2018-03-27)

黄娜用“我们”指代这个村的村民,仿佛她已经是村民中的一分子,以此来看,她觉得自己和村中的村民们是平等的,共同拥有这个农机合作社,充分体现了黄娜让自己融入村民尊重村民的意愿,同时是自我归属感的体现。“增加到六千来块”用数字充分展现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现了黄娜为村民脱贫致富贡献的力量,从村民的生活条件方面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

(2)黄娜:“开始只是希望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村民们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当我离开的时候,他们都记得村里来过一个大学生村官黄娜。今年是我在东湖村的第五个年头,从开始的村官到现在的党支部书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非常开心,要更加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如今,我把自己当成东湖村的一分子,对于未来的打算,我想就是村里的建设,带领村里脱贫致富!”(中国农林科技网,2018-03-27)

通过运用身份叙事理论分析黄娜这段话,从“开始”到“如今”,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对比叙事,最开始她只是想做好本职工作,让村民能够记得自己,但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非常开心”,首先这种情感无疑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其次实现了他人的角色期待之后,改变了自我的角色期待,改变比较功利而短暂的身份,成为更长远的建设者。主观情感上获得的满足让她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认为自己应当“带领”村子,发展特色产业。她已经把自己构建成一位推动村子新农村建设的带领者。

(3)黄娜:“今年年底村两委换届时,如果能继续当选,我会继续留在村里,把要做还没有做的事情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报,2017-10-26)

这也是黄娜对于自己在农村工作的部分叙事,“继续”可以看出她对工作的态度极度认真负责,体现她对这个村的责任感,没有为农村做出一些贡献,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她所说的还没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指发展农村里的集体产业,这是她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村脱贫致富而寻找的道路。黄娜说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她以农村发展为己任,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心。

(4)秦玥飞:“为什么不通过产业扶持,让村民有钱赚,吸引外出者返乡?”(大学生村官考试,2017-07-26)

此处叙事是秦玥飞对于农村的建设提出思考时,自己对自己的发问。也是他灵光一现想出的一条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产业扶持,并以此再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就业,从而再次带动农村致富。秦玥飞通过不断地问自己问题摸索能够推动农村建设的方法,自任职以来,他从未懈怠,时刻都在思索怎么能推动农村向新农村的方向发展,这是大学生村官都在努力做的事情。

(5)很多人问秦玥飞为什么可以在农村坚持六年,他说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我希望我们村村民能够实现。”(大学生村官考试,2017-07-26)

这是他的答复,是心声,更是理想。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是生活富足。而秦玥飞的理想就是让农村脱贫致富,把农村建设得更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让白云村的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是他作为大学生村官以来人生道路和理想的真实写照。

四、结语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中的身份的社会构建理论和身份叙事理论,结合两位杰出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叙事语料,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身份构建进行研究,总结出这一群体两个层面的社会身份,即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本文研究结论可帮助社会各界合理分析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定位,从而帮助解决上文提到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例如,对大学生村官身份进行合理构建可以在呼吁人们正确认识大学生村官身份的基础上促进基层组织的队伍建设,提高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配合积极性。在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问题的同时,对该群体身份的正确定位可以使更多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村官群体,鼓励更多的应届大学生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

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无疑具有多重性,因此通过对个例语料的分析可以研究大学生村官对其身份的叙事构建,进而推导出社会层面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定位。迄今为止,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构建研究从未停止,这一群体的身份定位研究值得语言学学者及各界学者关注。

参考文献:

[1]卢洋,张芬,李加轩.大学生村官自我身份认同——以句容市村官为例[J].科技信息,2014(1):103-104.

[2]马瑞瑞.大学生村官角色认知偏差及政策矫治[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7.

[3]项蕴华.下岗女工身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项蕴华,张迈曾.下岗女工身份构建的叙事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154-158.

[5]项蕴华,张广林.长春市下岗女工身份构建的个案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4-9.

[6]杨雪英,周桂芹.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评价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2):115-118.

[7]赵超.“大学生村官”的利与弊[J].网友世界,2012(8):65-66.

[8]王敬尧,魏来.基层志愿者:到村任职大学生角色构建[J].社会主义研究,2013(4):124-130.

[9]张焱.语言变异构建社会身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本文章项目为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下创新训练项目“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大学生村官身份构建研究”,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负责人:王依琳,成员有:邹宗芳、王欣烨、司潮垟、段欣然,负责人及成员均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7级本科生,项目编号为201910183544,已被确立为省级项目,指导教师为项蕴华教授。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社会语言学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管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探究
多元文化语境中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