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格雷马斯行动元理论分析《美生中国人》人物的文化身份

2019-11-30 14:04王梦宇邓小红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化身份

王梦宇 邓小红

摘    要: 本文利用格雷马斯行动元模态和行动元理论,探讨《美生中国人》一书中文化身份变化的脉络和对个体成长的反思。从理论的三组行动元(主体与客体、接受者与发出者、帮助者与反对者),以及故事情节的四个阶段(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获得奖赏),对应分析漫画文本中的文化身份,探讨漫画文本研究的新思路和追寻文化身份应采用的态度方法。

关键词: 行动元模态和理论    文化身份    《美生中国人》

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巧妙地将结构主义、符号学融为一体作用于叙事学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运用逻辑思维构建语义模型,以结构主义方法对篇章进行形式化的描写和分析。本文以漫画文本《美生中国人》为研究对象,以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理论”分析方法,具体从以上理论中的“二元对立的行动元模型”“叙事语法行动模式四阶段”的叙事语义学角度,在透彻了解文本人物关系、情节构架和叙事表达的基础上,探索在该文学作品中主人公(主体)对于文化身份(客体)的追寻,以及文化身份变化的脉络和对个体的成长反思历程,并深入研究主人公在特殊文化背景下追求文化身份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同时为《美生中国人》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格雷馬斯相关理论概述

格雷马斯的研究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及叙事学。他在总结了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普洛普为俄国民间故事总结出的31种功能的基础上,把行动模态划分为四个: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得到奖赏,从而建立了叙事语法。行动元理论主要探究六个行动元:主体与客体、帮助者与反对者、接受者与发出者之间的关系。格雷马斯叙事语法行动模式为小说作品的故事情节创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产生欲望阶段时某外界因素使使动者产生欲望想要实现目标。在具备能力阶段,主人公要使自己的现有的状态转变必须具备某种能力,在实现目标阶段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从拥有到失去,另一种是从不具有到拥有。在获得奖赏阶段,对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真实性进行判断,产生四种判断结果:真实、虚假、秘密和谎言。

本文主要分析故事情节中三组行动元之间的关系,包括三组行动元之间的关系,比如王瑾(主体)追求自身真正文化身份(客体)时,受到为臣(帮助者)的支持,以钦西(前期反对者,后期揭露真实身份后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在主人公(接受者)人物文化身份的探索中,又不断受到各类外部因素(发出者)的影响。其中主体(王瑾)和客体(文化身份的探索和追求)是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根据格雷马斯行动模态构建方法,可以把行动模态分为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获得奖赏四个阶段。“产生欲望”是某外界因素使施动者“产生欲望”要“实现目标”。“具备能力”是使状态发生转换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实现目标”是两种类型:从拥有到失去或从不具有到拥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主体会得到帮助或阻挠。“获得奖赏”是判断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真实性。这里提到的主体与客体区分是:行动元A追求目标行动元B,行动元A即为主体,行动元B即为客体。获得奖赏阶段是对目标进行判断,对其真实性进行权衡。

二、行动元模态理论下的文化身份分析

结构主义叙事学认为:“一个叙事性文学作品,从平衡起步,然后出现不平衡,经过努力再到平衡,不断转换完成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美生中国人》一书恰恰体现了叙事性文学情节曲折,最终实现平衡状态的过程。故事中的主人公们王瑾、孙悟空和为臣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经历和内心挣扎后,都回归到了文化身份追寻的正轨,整个情节又达到了平衡状态。漫画封面印刷的“是孙悟空还是变形金刚”,实际上是在探讨“我是谁”的问题。我是美生中国人,是漫画主人公王瑾,是万千美籍华裔中的一员。“孙悟空”代表的是中国传统和血脉,“变形金刚”是王瑾心中极度想伪装成的美国本土白人,要从中分析ABC内心的痛苦和艰辛的文化身份认同历程。

(一)行动元下的文本分析

主体和客体是对立存在的,主体产生欲望后追求客体,在不同行动元的综合作用的影响下,以王瑾为代表的美籍华裔们在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面对文化身份追寻的问题,在二元对立模式下分析叙事文本的不同人物和关系结构,更能清晰地了解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从上图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人物对应的行动元角色,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美生中国人》一书中,王瑾、美猴王、为臣分别担任三条平行故事线的主体,在外部环境的诱导下产生了对客体,即文化身份、自我身份的追求欲望,三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从白人社会环境、天庭神仙的生活到正常白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均扮演了发出者的行动元角色,欲望的产生者同样也接受承载了欲望。在三条故事线中为臣、王来朝、丹尼扮演着帮助者的角色,帮助主体实现自我欲望,而错误的选择和持续行动力的缺乏则扮演了阻碍主体实现欲望的反对者角色。

(二)行动模态下的文本分析

1.“产生欲望”阶段

从文学意义上说,文中的故事情节和环境具有高度融合的特点,生活习惯都是源于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而神话故事的二次创作深受作者所处环境的影响,产生欲望阶段往往提供故事情节开端的背景信息。

(1)孙悟空的故事及背景

孙悟空想融入天庭生活,在原版的西游记里,孙神通广大,天庭迫于其势力,邀其上天做弼马温,但并未邀其参加蟠桃大会,才有后面大闹天宫,捣乱蟠桃会。《美生中国人》中的孙悟空的异类形象被扩大化,但其个人仍执着地向正统靠近,学会神仙的行为,穿鞋子但仍被阻挡在蟠桃宴会之外,之后回到花果山,仍未想通,还是用改变自己迎合大众标准。

(2)王瑾的故事和背景

产生欲望阶段和主体所在的外部环境紧密相关,美生中国人王瑾想与西方文化环境契合,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和话语权。唐人街诞生于老一代中国移民,像孤岛一样留存着中国文化习俗,从漫画文本的绘制中,可以看到典型的中国元素:中药店、算盘、太师椅、饺子、祥云纹服饰等。王瑾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极力想融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生活。在王瑾的父母和王瑾讲完孟母三迁的中国故事后,他们一家人就从居住了十几年的唐人街搬到了白人社群,从此王瑾正式开始了追寻自身真正的文化身份的步伐。

(3)钦西和丹尼的故事和背景

漫画里丹尼作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以美国人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体味及与人交流的方式,唯恐被表弟钦西揭露自己的真面目。这和当时美籍华裔的生活情境相通,反映出美籍华裔想融入当地生活却不得的尴尬纠结局面。

2.“具备能力”阶段

格雷马斯叙事语法行动元模态的具备能力阶段提供了文学作品情节发展的源泉。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要实现目标,必须具备某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帮助或阻挠,帮助者会促进主体实现目标,反对者则阻碍目标的实现,文化身份的追寻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激烈。文化身份追寻过程中,主人公的状态变化可以借用经典公示:F(S)=[(S∨O)→(S∧O)]此公式意味着主人公(第一个括号中S)采取了一个行动(函数F)使主人公(后边的S)获得了原来没有的东西(O),主人公采取的行为动作甚至对整个故事情节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人物形象表现

文本中涉及对自身文化的批判与否定,以及一些反面形象的塑造。比如钦西吃动物的内脏引得周围同学极其恶心反感,往同学的可口可乐里撒尿,放大中国人的部分形象特点,课堂表现极度活跃。中国人钦西就是美国人眼中典型的刻板中国佬形象。唐人街中医大夫的妻子的形象塑造为眯眼的灰发老人,经常打算盘,并且用巫术把“我”变成金发碧眼的“美国人”,中国人的形象被夸大扭曲。

(2)语言措辞反映

漫画的措辞和语言,比如钦西说:“现在钦西要去度(图)书馆找一个米(美)国妞,让她裹脚,给钦西生娃娃。”语言的使用错误代表低微的身份低微和较差的受教育水平,语言内容则侧面反映对中国旧文化中糟粕的批判。钦西到丹尼学校后表现的一系列怪异动作,有白人做出眯眼动作,实际上是对亚裔人的歧视。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扭曲反而说明中国文化有改进提升的空间,反面行为的描绘既是对自身华裔文化身份的抵触,又带有一定的批判性。

(3)故事情节的分析

“具备能力”是使状态发生转换而必须具备的能力。王瑾在学校里一直紧密观察着爱慕对象艾米莉亚的行为举动,并为她的热情开朗、典型美丽的白人外表所吸引,为了向心目中的“白人”形象靠近,他迫使自己具备能力:对外开放真实表达想法;大胆行动走出自我封闭;注意细节向白人社会靠拢,然而却因为实际情况,不能完全革去自身的“猴气”,中美两种文化身份在故事情节中互相交织对抗。“具备能力”是使状态发生转换必须具备的能力。

3.“实现目标”与“获得奖赏”阶段

行动元模态的实现目标阶段提供了文学作品情节达到高潮的动力,实现目标会引起作品情节的转换,在获得奖赏阶段故事也会接近尾声。“实现目标”是两种类型:从拥有到失去或从不具有到拥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主体会得到帮助或阻挠。在王瑾实现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的目标过程中,“拥有”和“失去”的冲突尤为激烈,他迎合西方人审美、判断标准,通过巫术变成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外貌形象。在经过孙悟空化身的钦西一系列引导后,回归自我,虽然失去了外国人的形象外貌,却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只有找到并树立好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正确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生活。在这一过程中,王瑾的身份探索和自身改变可以借用公式表达,即:F(王瑾)=[(王瑾∨文化身份)→(王瑾∧文化身份)]。王瑾在经历了一系列错误探索和尝试后,尤其是表亲钦西的多次扰乱,最终听取孙悟空的建议,回复原身,明白只有先认同自己本初的文化身份,才能被外界所接受和认可,最终开启正式的文化身份探索之路。

从文化内涵上看,作为美籍华裔的丹尼从否定自我到开始认同找到自我的身份价值,故事结尾在餐厅和为臣和解,反映了美籍华裔以独特的身份在居住地找到归属,只有先认清、认同自己才能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和认可。美籍华裔王瑾找到了探索真正文化身份的正确之路,为臣也恢复为佛祖和佛祖的子民——人类的信心,他不会再迷茫,勇敢地探索下去。

三、结语

采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和符号矩阵的理论,本文从中提炼出了研究文学作品《美生中国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漫画文本中的三个平行故事线,分别讲述了美猴王、王瑾、丹尼与钦西的故事,看似毫无关联,最终故事情节和深层内涵打通交融到一起,王瑾在孙悟空变成的钦西的劝导下,放弃“丹尼”这一虚假的白人形象,以美籍华裔的真实面孔踏上寻找真正的文化身份之路。采用行动元理论分析能用六个行动元定位故事人物的角色和作用,同时能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三个主人公作为主体都在一定外部环境中产生了对于客体文化身份的追寻的欲望。在动态追求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类外部因素(帮助者、反对者)的影响,并且主体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斗争,最终完成了从欲望产生到获得奖惩的文化身份探索全过程。通过对《美生中国人》的文本分析,更理解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只有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以王瑾为代表的美籍华裔们才能获得最终的文化身份,并且更自信地生活在中美文化交融的环境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更容易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和创作意义,而用这一方法理论研究《美生中国人》也提供文本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唐鑫.杂剧《救风尘》的叙事学解读——以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及符号矩阵理论为视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8):96-97,100.

[2]刘甜.基于格雷马斯行动元及符号矩阵理论下《向瑞士致敬》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8(08):78-81.

[3]田思雨.平凡岁月里的灵魂摄影师——运用格雷马斯行动元及符号矩阵理论分析《永恒时刻》[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7,25(01):73-75,80.

[4]杨春.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基于格雷马斯行动元及语义矩阵理论视角下《花凋》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1):91-96.

[5]李建勋,芦航.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型”理论视野下的《一片焦土》[J].當代音乐,2015(07):115-117.

[6]唐洁.基于“行动元”理论的文学人物形象构建[J].海外英语,2014(13):180-181,183.

[7]赵蕾.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角看飞红的女性觉醒意味[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27(03):82-84,93.

[8]金晓满,徐贺.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下简析《圣诞节前夜》的叙事结构[J].林区教学,2015(02):35-36.

[9]曾秦.近五年国内格雷马斯叙事理论及文学实践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6(04):91-93.

[10]张永禄.叙事语法:小说类型的形式化装置[J].探索与争鸣,2017(09):131-136.

本文系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文化在美籍华裔作家文学作品中的流变”(项目编号:201710504114)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邓小红

猜你喜欢
文化身份
特定历史时期外籍译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黄玉雪小说《华女阿五》的文化范式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身份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