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鄂尔多斯杭锦旗“古如歌”年代小考

2019-11-30 02:12乌兰杰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天马谱例民歌

乌兰杰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内蒙古地区的“非遗”保护热潮中,鄂尔多斯杭锦旗的朋友们做了一件大事:发掘、整理和出版了民间流传的“古如歌”,多达80 余首,取得了显著成绩。“古如歌”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古如歌”产生的年代问题,引起音乐界的讨论。笔者关注“古如歌”较晚,没有深入研究。本文中对“古如歌”产生的年代进行考证”,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仅供学术同仁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对长调民歌进行断代分析,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而不是主观臆断。首先,从歌曲内容方面来看,时间、地点、人物,确有文献或事实根据,可以断定其时代。歌词语言风格方面,如果出现某一时代的特定用语,可作为断代的重要参考。其次,从思想方面来看,不同时代有着特定的思想观点、审美理念,也是民歌断代的重要依据。例如,古老民歌的歌词没有受到佛教影响,一般是元朝初年的歌曲。再次,从歌曲结构方面来看,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歌曲结构,形成特定的音乐标志,可以作为民歌断代的参考。最后,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流传着相同的民歌,或者词曲类似的民歌,一般说来是相对古老的。距离遥远,不存在亲缘关系的蒙古部落,如果出现词曲相同或相近的民歌,则其产生的年代必定更加古老。

一、“古如歌”的基本特征——连缀体歌曲结构

“古如歌”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歌曲结构方面,即所谓连缀体结构。具体地说,主歌“图日勒格”后面连接三首歌曲,形成一套组歌。杭锦旗“古如歌”中有三首“图日勒格”,形成“主歌”。每首“图日勒格”后面,连缀三首长调歌曲,形成一套联唱。第一组“图日勒格”联唱曲目是《国朝圣殿》(圣洁的宫殿)、《天马之歌》《高高的吉米山梁》三首民歌。

谱例1《国朝圣殿》

谱例1《国朝圣殿》,集体演唱,乌兰杰 记谱

啊呀罕赛,喂咚赛,啊呀罕赛,幸福吉祥!

国朝圣殿,历史明鉴。四帐良臣,忠诚干练。

珠宝瑰丽,光芒闪耀。圣主子孙,根底崇高。①《国朝圣殿》联唱,称之为“开宴三首礼仪歌”(turin gorban doo)。杭锦旗蒙古人举行祭祀仪式或宴会开始时,必须首先演唱,已经成为固定程序,不可以随意更改。

另外两首主歌“图日勒格”,连缀曲目则可以更换。主歌“ 图日勒格”的基本特点是:前面带有引子,集体演唱,形成大型的独立乐句。这样的歌曲结构,除了杭锦旗“古如歌”之外,其他地区尚未发现,值得引起重视。

谱例2《当朝天子》

科尔沁长调颂歌《当朝天子》(tenggeri metu),是歌颂可汗君主的。与《国朝圣殿》一样,音乐风格古朴苍劲,歌词中均提及历史、贤臣。且歌曲的开始和中间部分,音调也比较相似,两者似有内在联系。

谱例3《天马之歌》

谱例2《当朝天子》,色拉西 演唱,乌兰杰记谱

当朝天子,驾驭国柄。群臣拱卫,忠厚贤能。

圆泉之水,甘洌清泠。精读史书,通晓古今。

1632 年,林丹汗躲避后金兵锋,向西战略退却,抵达鄂尔多斯地区后,前往成吉思汗陵祭祀圣主。据传说,林丹汗临行前留下了一部分人马,加强保护成吉思汗陵的力量,其中应该有宫廷歌手。不妨大胆推想,《国朝圣殿》和《当朝天子》这两首歌曲,源于林丹汗宫廷。此后,分别在鄂尔多斯和科尔沁地区流传。同源分流,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毕竟是同时代的宫廷歌曲,仍然保持着某些共同特点,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谱例3《天马之歌》,集体演唱,乌兰杰 记谱

天马之驹,奔驰稳健。元旦吉日,骑乘草原。

骏马肥壮,征途漫漫。志向远大,围坐欢宴。

谱例4《高高的吉米山梁》

谱例4《高高的吉米山梁》,集体 演唱,乌兰

杰 记谱

高高的吉米山梁,重重云雾在弥漫。

永久永久地思念,我的那父母双亲。

空中有一朵乌云呵,莫非是下雨的征兆?

天边升起滚滚烟尘,莫非是兄长来到了?

上面几首歌曲的歌词中,分别出现成吉思汗、国朝、天马等词汇。看来,并不是普通民歌,应该是元代或“北元”时期的宫廷歌曲。《国朝圣殿》,歌颂国家政权;《天马之歌》,表现男子从军出征,志向远大,企盼建功立业;《高高的吉米山梁》,则表达远方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歌曲内容虽然有所不同,却具有内在联系。元初朝臣王恽说:“国朝大事,一曰征伐,二曰蒐狩,三曰宴飨,三者而已。”[1](772)上述三首歌曲的内容,基本符合王恽的观察,更可以证明是宫廷歌曲。

二、“古如歌”——金元歌曲遗风

辽金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中出现了新的声乐体裁:缠令、缠达。那么,“缠令”和“缠达”究竟是怎样的歌曲体裁呢?对此,杨荫浏先生曾分别作出了解释。他说:“缠令,由若干个曲调连接而成;前面有引子,后面有尾声。……缠达,又叫转踏、又叫传踏,是用引子开始,在引子后面,用两个曲调轮流重复演唱而成。可能是把原来配合歌舞的一种歌曲,用来进行清唱的。”[2](304)显然,鄂尔多斯杭锦旗“古如歌”的曲式结构,一是前面有引子,二是由若干曲调联接而成,恰恰与“缠令”、“缠达”相一致。

“缠令”、“缠达”歌曲体裁,产生于我国北方民族。对此,杨荫浏先生的相关论述可以说明问题。“关于这种曲式结构(缠达),虽然不易从宋代人的作品中找出清楚标明‘缠令’的具体实例,但从较后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找到不少关于这种曲式被继承下来以后的情形。比如在公元1200 年左右董解元写作<西厢记>中就包含好多套<缠令>。”[3](304)换言之,宋代中原地区的歌曲中,还没有“缠达”、“缠令”,金代后期才开始出现这种新歌曲体裁。

董解元(1190 年~1208 年),《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金朝末期人。他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中,首次出现了“缠令”套曲结构形式。1206 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1208 年董解元逝世。由此推断,“缠令”、“缠达”产生于金代,发展成熟于元代,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元曲“小令”中,有一种歌曲形式叫做“带过曲”:一首主唱歌曲,后面连缀同一宫调的几首歌曲,用来表现同一内容,形成套曲结构。不难发现,“带过曲”这样的结构形式,与杭锦旗“古如歌”基本一致。由此看来,“缠令”、“缠达”——“带过曲”——“古如歌”,冥冥中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穿越时空,一脉相承,形成发展变化系列。无独有偶,青海回族民歌“花儿”中,有一种演唱形式叫做“联花儿”。歌手们将几首青海花儿连在一起,形成联唱形式。显然,所谓“联花儿”,同样也是元代“带过曲”形式的遗风。

三、“古如歌”——比较音乐学中的重要意义

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独立同一的辩证关系。从时代风格方面来看,“古如歌”的长调音乐风格相对古老,比起锡林郭勒长调风格更加古老,基本属于元代——北元——清初的音乐风格。上世纪70年代末,本人曾听过云南通海县一位蒙古老大娘唱民歌,其音乐风格和演唱风格,与鄂尔多斯民歌十分相似,说明是一首古老的民歌,保留着元代的民歌风格。下面,笔者拟对“古如歌”中的几首曲目进行考证,提出有关断代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历史人物

蒙古族民歌中大凡提到特定历史人物的名字,往往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古如歌”中的《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和《彻辰汗的海骝马》,歌词中明确提到成吉思汗和彻辰汗,应该是元代初年的歌曲。蒙古人的观念中,彻辰汗即是指忽必烈而言。有学者认为,歌词中所提到的“彻辰汗”,指的是准噶尔汗国的某位可汗,恐怕不确。当然,今天的创作歌曲中,往往也会提到成吉思汗、忽必烈。但古老民歌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一般是反映社会现实,而不是“发思古之幽情”。

从音乐审美方面来看,宫廷歌曲在前面集体演唱“图日勒格”,意味着集体意志、共同愿景高于一切,尚保留着成吉思汗时代贵族“协商会议制”——“也客·额耶”的遗风。后来,元朝的可汗专权制度得到加强,贵族协商民主制度逐渐衰微,名存实亡。于是,“图日勒格”的地位也随之产生变化,它不再是独立的“主歌”,而是成为长调“潮尔·道“的副歌,从前面移到了歌曲的后面。副歌式“图日勒格”的功能,只是迎合“主歌”——最高统治者可汗的意志罢了。

(二)歌曲名称

“古如歌”中的一些古老歌名,具有元代歌曲的特点。例如,《歌手请安词》——翻译不确,其歌名蒙古语为:《达棍·照日格》(dagon·zhorig)。

有意思的是,“北元”林丹汗宫廷歌曲《笳吹乐章》中,竟然有五首歌名中带有“照日格”一词。《佳兆》:赛音·照日格(sain ·zhorig);《善哉行》:乌日图·照日格(ortu·zhorig);《颂祷词》:贺喜格图·照日格(hesigtu·zhorig );《微言》:巴嘎·照日格(baga·zhorig);《短歌》:奥赫尔·照日格(ohor·zhorig)。由此可以推断,《歌手请安词》歌名中出现“照日格”一词,应该是一首“北元”时期的宫廷歌曲。

谱例5《连辔的枣红马》

(三)历史事件

“古如歌”中的一些歌曲,歌词内容与元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联。例如,《天马之歌》就是如此。至正二年(1342),西欧拂郎国(今法国)使节抵达元大都,觐见元朝皇帝妥懽帖睦尔,并向他进献一批宝马。《元史·卷四十·本纪第四十·顺帝三》载:“……拂郎国贡异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纯黑,后两蹄皆白。”[4](864)当时,拂郎国献马是轰动朝野的特大新闻,将拂郎马称之为天马。妥懽帖睦尔下令宫廷画家绘图记录这一盛事,以彰显元朝国力强大。因此,杭锦旗“古如歌”中的《天马之歌》,很可能就是歌唱这次拂郎国进献天马的历史事件。

(四)歌词对比

“古如歌”中的一部分曲目,歌词中出现元明时代歌曲特有的歌词段落。例如,《天马之歌》的一段歌词,同呼伦贝尔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连辔的枣红马》的歌词基本相同,甚至连韵步都一样。

《天马之歌》(歌词)

Huhe bogurol mori mini

Gulim yen dagaad hulusu tai

Hugeruhui bogorol abo mini

Humusgen nu doogor nilbusutai

铁青色骏马呵,

汗水沾湿鞍韂。

白发苍苍的父亲呵,

睫毛泪珠闪闪。

《连辔的枣红马》(歌词)

huhe bogorol mori man

humuldurge doora ban hulusu ta

hugxin bogorol eji mini

humusgen doora ban nibusu tai

谱例6《布林汗的柳丛》

谱例7《阿莱钦柏之歌》

铁青色骏马呵,

胸带沾满热汗。

白发苍苍的母亲呵,

睫毛泪珠闪闪。

元朝灭亡以后,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和杭锦部落鲜有来往,不会产生相同的歌词。由此可以推断,《天马之驹》是蒙古人生活在元朝统一政权管理下,各部落来往密切时代的产物。

当然,我们看到的上述谱例,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会是元代的那个样子。

(五)曲调对比

“古如歌”中的一些歌曲,其曲调与某些蒙元时期的古老民歌相同或相似,自然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例如,《布林汗的柳丛》(见谱例6)这首歌,其曲调和科尔沁民歌《阿莱钦柏之歌》(见谱例7)基本相同。《阿莱钦柏之歌》是一首古老的科尔沁军旅歌曲,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阿莱钦柏是人名,年轻牧民阿莱钦柏应征入伍,征战沙场,因思念家乡亲人,编唱了这首武士思乡曲。词曲与《布林汗的柳丛》大体相同,应该是同一首民歌的不同变体。长期流传过程中,《布林汗的柳丛》已经演变成一首训诫歌曲,歌词已经不是叙事体,而是格言体,富有教育意义。显然,《阿莱钦柏之歌》产生的年代更早,无疑是《布林汗的柳丛》的母体曲调。

那么,为什么说《阿莱钦柏之歌》是蒙古汗国时期的歌曲呢?原来,呼伦贝尔布里亚特蒙古民歌中,有一首思乡曲叫做《白色砾石》,可以作为旁证。《白色砾石》的歌词,与《阿拉钦柏之歌》、《布林汗的柳丛》有着明显的共同之处。更有意思的是,《白色砾石》的歌词中还明确提到了“窝阔台汗”。因此,《阿莱钦柏之歌》和《白色砾石》,无疑是蒙古汗国时期的产物。民歌产生和流传的地区越远,且部落之间又没有亲缘关系,民歌产生的年代也就越加久远。从其他方面的特征来看,《布林汗的柳丛》产生的时代要晚于前两首民歌,应该是“北元”时期的产物。

结 语

长调“古如歌”的音乐风格,总体上说形成于元明时期。从其时代风格而言,“古如歌”的音乐风格,古朴苍劲,平直高亢,缺少华彩性的“诺古拉”,其年代要早于锡林郭勒和其他地区的长调风格。“古如歌”的曲目构成,既有蒙古汗国时期的歌曲,也有元明时期的歌曲,还有清代产生的歌曲,并不是某一特定时代的产物。问题在于,曲调风格和歌词内容,有些歌曲是统一的,但有些歌曲则并不统一。后人在旧曲调里添加新词,所谓“旧瓶装新酒”,形成变体流传下来。因此,不能单凭音乐风格来断定“古如歌”产生的年代,应该加以具体分析,经过仔细考证,得出正确的断代结论。“古如歌”中确有宫廷歌曲,但并不都是宫廷歌曲。其中还有民歌、宗教歌曲,以及军旅歌曲等。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古如歌”全部都是宫廷歌曲。

内蒙古地区启动非遗保护工程,已经十几年了,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古如歌”的发掘整理,是一项重大成就。“古如歌”被搬上音乐舞台,并且开始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无疑是一件好事。我们应在“古如歌”研究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注 释:

①本文所引谱例均出自《鄂尔多斯长调民歌杭锦古如歌》光碟,歌名有所改动,不再一一注明。

猜你喜欢
天马谱例民歌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探秘海天马的海马养殖经——访济州海天马代表卢暹
天马寨两咏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