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魏战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617)
计算机专业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必修类型。作为专业导论课,该课不同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不同于学科前沿讲座,更不是专业核心课程的简版介绍。在引兴趣、打基础和问方向等方面,人们赋予了该课程许多期待,使得该课程的定位比较难以把握,教学内容差异大。为此,人们在课程教学中提出了许多思路,也设计了许多不同的目标。文献[1]针对MOOC平台上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做了分析,特别是比较了11门课程的5个方面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开课情况、参考资料、授课大纲和考核方式。在教学大纲方面,这7门课程主要包含计算机和计算思维、数制和信息编码、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算法和程序设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模块。在考核方式上,约73% 的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成绩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考试、课堂讨论等构成,而其中的计算机专业导论MOOC课程[2]的定位较高,其教学内容包括了10讲,分别是①计算机、计算与计算思维;②符号化、计算化与自动化;③冯·诺依曼计算机;④现代计算机;⑤由机器语言到高级语言;⑥程序与递归:组合—抽象—重复—构造;⑦算法—程序与计算系统之灵魂;⑧难解性问题求解——遗传算法示例;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选择Python语言,给出了3次实践编程内容。文献[3]针对计算机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背景,提出了计算机双导论课的改革思路,建立了计算机大类导论课和基于C的单片机系统应用特色专业导论课,其基于Arduino开发套件的学习兴趣导向做法值得借鉴。文献[4]针对当前导论课程的教学困难,提出采用以虚拟实验方法辅助“教”和“学”的课程改革方案,学生能够选修11个虚拟实验进行自我训练。文献[5]将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各占 32 个学时。课堂教学分为计算机基础、学科知识及课程体系、学科典型问题、学科方法论、社会和职业道德5个模块,实践教学则以计算机基础操作为主,主要分为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的使用、电子邮件软件的设置和使用及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浏览查找信息的操作、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4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必做项目和提高项目,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可见其课堂教学内容清晰丰富,但实践教学偏操作型实验,缺乏设计能力的训练。
按照2018版培养方案的总学时要求,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一共只有32学时,占2学分,其中授课20、实验12学时。本课程在学科领域、核心课程体系、能力素质要求、技术发展等方面都需要给新生铺垫,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教学和企业认识实习。
基于调研分析和学生毕业要求,设计以下能力作为课程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专业领域知识学习,培养专业兴趣,具有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系统的综合认知能力。
(2)通过学习计算机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实践训练,能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职业素养,并增强计算机系统保护和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3)通过课堂学习和企业认识实习,能够追踪计算机领域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并不断适应发展需要,增强自我学习能力。
同时,本课程所承载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分布在1.5、8.3、12.2这3方面,其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见表1。
表1 毕业要求指标点和课程目标的对照表
导论课程以课堂讲授、实验、企业认识实习和课外作业等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并辅以课堂问答和练习、小组发言等互动模式。
此外,本课程另有附加8学时,组织学生去往中关村软件园开展企业认识实习。以我校为例,基于我校与中关村软件园共同建立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了培养大一新生的职业体验感和专业兴趣,经过校企双方形成的长期合作协议,我们每年都在导论课后期组织全体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到软件园开展认识实习,通过观摩软件园前沿技术、参观园区企业、聆听主题讲座和撰写认识实习报告等活动,以响应课程目标3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个难点,在符合课程目标的前提下,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成果获得感和专业兴趣点。如何设计这些教学内容,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所有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达到毕业要求。
在本课程所分配的3个毕业要求指标点中,重点难点之一是“8.3 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工程职业素养”。按中国知网,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2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计算机工程职业素养需要落实到计算机工程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和实验等多方面,让学生们耳濡目染。
进一步,针对指标点“12.2 能够追踪计算机领域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能够追踪计算机领域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二是“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需要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科专业来介绍课程体系、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最新计算机技术等。数据库技术将涵盖关系型和非结构化数据库内容,多媒体技术将覆盖音视频技术应用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了解。
(2)通过布置网络MOOC课程作业,让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系统、大数据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等最新内容。此外,通过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自接触企业环境、观摩软件园企业的最新产品,在职业发展和专业学习上形成明确的目标和真实的动力。
最后是网络应用技术,面对广泛应用的微信等社交媒体软件,作为导论课程,就应该及早地为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并通过学生自身的网络应用和网页设计训练,去更好地应用网络环境,从而响应毕业要求指标点1.5的要求。
课堂教学内容见表2。
表2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教学内容设计
实验项目的设计既要满足课程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又要具有先导性,为后续课程服务。面对3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目标,可以设计3个实验项目:个人网页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模型设计和多媒体制作,分别对应指标点1.5、8.3和12.2,都是4学时的设计性实验。除基本的4学时外,实验项目2和3都需要学生在课外继续完成。
具体实验顺序、工具软件和主要实验内容安排如图1所示。
1)计算机应用系统模型设计。
图1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的实验项目方案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绘制流程图、功能框图和网络结构图等模型是基本功,在后续许多涉及算法设计、程序设计和网络应用的课程中,都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计算机建模。此外,许多程序设计和软件类课程,都离不开界面需求分析和设计。因此,在导论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建模能力,形成基本的职业技能素养就显得非常必要。
2)多媒体制作。
该实验容易引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并通过更新工具软件锻炼学生的自行设计能力。实验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素材,最终形成不超过30秒的个人视频介绍文件,且要有背景音乐,从而形成音频录制和处理、图像编辑处理和视频制作的能力。鼓励学生不断使用最新技术和合理的展现方式,去制作自己的多媒体宣传作品。
3)个人网页设计。
本实验以学生个人信息为背景,通过网页设计,展现学生个人信息、爱好特长和家乡风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和交流能力;同时,通过挖掘个人信息和家乡特色,懂得热爱家乡,完善自我。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设计“3个作业、3个实验、1个测验、1个实习”的考核方式,简称“3311”。具体教学环节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见表3。
表3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1)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主题比较丰富,供学生选择,比如计算机系统、大数据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库、网络技术等。通过网络环境,包括购建的私有云大数据实验教学系统,以及阿里云、高校邦和慕课平台,学生自行在课外学习所选定的课程并提交学习报告。
(2)课堂测验。教师通过蓝墨云网络平台,提前设置好题库,以客观题为主。在课堂上稍作安排好座位,就可以组织学生随堂测试,通过手机限时答题。学生通过手机得到的考题顺序是随机的,且题量比较大,所以学生只能自行作答。一旦测试时间完成,教师能够立即获得测验结果及其成绩分布情况,并及时反馈问题所在。
(3)实验考核。在建模实验中,最吸引学生的是界面设计,采用墨刀工具软件,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各种软件界面设计。
在多媒体制作实验中,音频录制和处理模块对绝大多数新生来说是陌生的。从实验效果看,学生们通过Audition工具进行录音和裁剪等处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个人网页设计方面,要求学生至少设计 5 个页面。由于网页的布局和多媒体链接等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该实验需要综合考核学生网页的设计思路、展示特点和浏览效果。在实验中,教师应通过示例设计和网页模板引入等方式,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整体设计效果。
(4)认识实习。作为本课程的考核环节之一,每年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我们统一组织全体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前往中关村软件园开展企业认识实习。经过周密安排,会组织学生分别参观软件园展厅、大学生创业园和园区企业,感受IT先进技术和企业群氛围。随后,全体聆听讲座,师生互动。实习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在随后的认识实习报告中,学生们能够很好地表达出真实感受,并对专业的认识和行业发展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这种认识和思想转变的效果,的确在企业现场会比在学校教室好得多。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几年来针对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做了比较全面的改革和实践。从课程目标上,没有照搬国外大学的学术型教学内容,而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机制。基于专业认证标准进行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改革,紧紧围绕着OBE理念,为学生提供了3方面能力指标的综合教学实践。按照4种评价类型和“3311”教学方式,有力地支撑了所分配指标的实现,教学模式已趋于成熟。课程达成度计算结果达到了0.80,为不断持续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