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2019-11-29 07:20孙坤丽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孙坤丽

摘   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课堂的主阵地,对初中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指引起着目标导向作用。继2018年11月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以来,从上到下,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春风愈加强烈。作为乡村教育一线的初中思政课老师,结合近几年的切身教学经验,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从吃透教材、激活课堂、整合资源三个方面开展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9-0021-03

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教材的编写,还是2018、2019年的河北中考文综试卷,都将国家、社会的发展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机结合,而把二者有效架构的桥梁则是思想政治课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老师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陈明青老师曾说:“思想政治教育应伴随孩子终生,而我们身为老师,则要分阶段为孩子搭建好思想的阶梯,帮助他们更好成长。”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讲课应“瞻前顾后”“纵横贯通”。思想政治课老师作为学生政治方向的引路人,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实课堂,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团、向党,做好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笔者认为新时代的思政课老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牢“定盘星”;其次,激活课堂,锤炼“金刚钻”;再次,多措并举,守护“传家宝”。

一、钻研教材,把牢“定盘星”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更应用心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新时代条件下党的理论成果。部编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以专题形式分散到教材各章节中,里面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心怀祖国,感受并弘扬中国精神,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共成长的机会,做自信的中国人。笔者拿到部编教材的最大感受是内容设计涉及诸多案例、情境、热点,欣喜备课资源如此丰富的同时感到手足无措,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幸亏有每年春秋两季河北省举办的部编教材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对新教材各个章节的重难点进行指点和讲解。同时,学校文综教研组加强每周的集体备课,也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效果。学校充分利用学科网、云平台,下载丰富的备课资源,把握好思政课的理论阵地。例如:在讲九年级上册“师生共圆中国梦”引入热点“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的问世”,学生对于网上不断的质疑声无从分辨,这就要求思政课老师要直面现实,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用大飞机背后的人物和当事人实事求是地陈述讲解发动机并非国产,但整体的供电集成是国产设计的,C代表China,代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飞机——在整个态度问题上表明立场,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思辨能力。

钻研教材并不意味著“只唯书,只唯上”,也要结合现实热点案例,做牢学生信念价值评判的定盘星。再如“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华为的封杀,网上的呼声、骂声不绝于耳,对各种话语的解析并不止于此,初中生的政治辨别能力不强,在自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模式下,容易跟风。这就要求思政课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美贸易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偏激、不谩骂,华为的反击也不要道德绑架为“爱国”,可介绍任正非这位有理想信念的企业家与华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取对热点问题的理性角度。还有,针对四川凉山消防员救火牺牲热点,网上有质疑的另类声音,中学生处于价值导向的是非辨别期,对这类事件的认同度缺乏力量,这就需要思政课老师在课堂上渗透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层面的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增强学生的法治认同和理性参与;同时,对另类声音的评判最终以法律为依据。

二、激活课堂,锤炼“金刚钻”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新时代条件下教师教学的衡量标准不再是成绩评判,而是教师能否以生动的情境激活课堂,能否做到引导、点拨入情、入理、入心,小组活动是否“活而不乱”“静而不死”。教师的课上得如何,得看学生的评价。一位初三毕业生曾对笔者说:“我很喜欢政治,可能是老师您的讲课方式。受您的影响,我高中应该会选择政治吧!我会记得您讲过的生活政策问题,也会记得您讲得“太拓展”。这里的“影响、拓展”指的是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不同。初三内容大多数是国情板块,学生本身对抽象的课本知识不感兴趣,若照本宣科,学生便觉味同嚼蜡。如笔者在讲“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一板块时,把学生分组,每组包含“优、中、后进三个等次的学生,课前调查身边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实例,小组讨论后展示。其中一组后进生举例快递垃圾较多,一次性餐具浪费严重;中等生陈述自己调查的资源、环境状况”优等生谈论建筑工地的土堆未用防尘网覆盖等,不同学生从不同视角调查同类热点,从而达到头脑风暴效果。令人意外的是,本来并不自信的后进生回答问题后,同组的其他同学不约而同地鼓掌,这便是小组配合得默契,也是本组成员设置的用意所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若从学科热点引导“厕所革命”“河长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便是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热点导向,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后及时引导学生,提升思维高度,从而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引导的是方向而不是内容,是一种提示而不是方法,是尊重基础上的帮助而不是权压,是辅导而不是督促。如:针对七年级“网络交往新时空”中“要不要见网友”这个问题,可把讨论权交给学生,有的学生建议让父母陪同,有的坦诚交友但有风险,有的借用武侠成分大加发挥,综合了各种场景,学生得出可以见网友,但须有家人陪同,需提高警惕,以此进一步得出提高自我保护的做法。这种由思考问题得出新知,增加了信息量的交流,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产生新观点或新见解,比死记硬背的网络交往知识点有趣多了,因为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内驱力学习获得的结果。

三、多措并举,守护“传家宝”

孝敬父母、艰苦奋斗、爱国主义等作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流传至今,不仅深入到教材中,更以社会实践的形式渗透在学生的言行中。这就需要思政课老师精选素材性课程资源,让学生带趣生疑,因疑激思,由思所获。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指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除了课堂,还有每月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由班里的团员带头讲述团会主题学习心得,其他同学对其感悟进行点评,也可分享自己的感悟。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时,团日活动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团员诉说父母的辛苦付出,其他同学感慨父母的不易时也诉说与父母的碰撞和冲突,同年龄段的学生解决不了时,笔者利用家长会或微信告知家长,由学生感恩行为和家长的自我认知的变化自动萌生出亲子冲突的最佳解决方式,從而达到“爱在家人间”的教学目的。校外资源主要指社会资源,每一个生活场景、工作场所都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实践地。比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趟超市,通过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索要购物小票等方式增强学生体验;学习责任、亲社会行为时可以带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通过清理小广告、宣传低碳减排、垃圾回收、指挥交通等方式体会亲社会行为带来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生命、安全知识时,可带学生参观消防员的演练,也可引进安全、法制负责人来校作报告,从而达到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以实用的方法守护生命的目标;学习国情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采访企业代表、先进模范人物、司法干部,让学生与这些人物通过互动感受国家的扶贫政策,正能量的传递以及公平正义的彰显。临西县在红色文化宣传月时带领学生走进玉兰纪念馆和“四一二”烈士陵园,学习玉兰精神,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以上种种,把讲台交给社会,把讲解交给见证人、亲历者,把认知评判交给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体验认知感悟中守护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前提是教师参透、做实、吃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不管是吃透教材,还是激活课堂,抑或是多措并举,都需要教师拥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敬业之心,热爱学生的无私之心,鞠躬尽瘁的忘我之心。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笔者始终相信,用坚定的信仰引领学生,用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在推进“三进”工作和实现教育强国梦中实现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