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是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马克主义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也是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下面我们就”现实的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阐述做一个简单的解读。我的解读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对于现实的人进行特征剖析,第二是阐述其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阐述”现实的人”对于当前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实的个人;社会关系;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的个人的观点最初是由费尔巴哈提出,马克思是将费尔巴哈所提出的现实的个人做出了新的阐释,赋予其新的科学的历史内涵。人分为人类、群体、个人三大类,其中马克思所解释的“现实的个人”指的是其中的个人。这里的“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经常交替使用的两种不同说法均表达同一种含义,是从事实践活动或者劳动的人的个人,不是纯粹的“意识主体”。
一、现实个人的特征剖析
(一)自然性
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要想维持正常的生活,就要从自然中寻找物质资料。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人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等在人类不断繁衍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增强。自然界是先于人类存在且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的世界,随着人类的出现,自然界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人化自然"。无论是人化的自然界还是非人化的自然界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条件。确定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是坚持马克思新哲学的第一原则,
(二)社会性
马克思在肯定人的自然属性的同时也通过人的现实活动去探寻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种政治动物,是合群动物,无论人生产物质资料满足自身发展的过程还是人的繁衍后代的过程都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人具有社会性。社会关系对于“现实的个人”生产生活过程和状态产生一定的制约。人既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又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发展体现在社会关系的变革之中。现实的个人的真正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现实的人真真正存在方式是其实践活动。
(三)历史性
现实的个人处在一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发展之下的个人。是处在具体历史状态下的存在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状态。人的发展以自然届为基础,但是却又不完全依赖于自然界的发展。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来改变自然界使其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为此人类不断更新着新的生产工具生活方式,不斷优化着生产关系,不断扩大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扩大,处在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关系,财产关系也在不断改变。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也将相应产生不同的社会形态。现实的个人是推进社会历史形态不断向前演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四)具体性
与费尔巴哈等哲学家提出的抽象的人的观点不同,马克思所提出的是具体的人,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得到的现实存在的人。费尔巴哈认为"人"除了爱情与友情以外并不存在其他的情感,更没有认识到人在其他社会关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把人禁锢在了一个理论范畴之中,忽视了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抽象的人的理论基础之上对现实的个人进行阐述,将人看作是处在具体生活之中的具体的人来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历史观。
二、现实的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性
(一)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重大发现,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的科学,在理解这些观点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实的个人作为内核力量一直贯穿于始终。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例,生产力就字面意思来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机器是电力,是一些外部的劳动工具,但是深入探究起来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电力,科技,机器的发现或是创新发展都离不来现实的人的力量,如果没有现实的人,那么也就没有技术的创新,没有机器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关系是人的关系,是以人为核心产生的关系。关于"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重大问题也就不能单纯的从物质的层面去考虑更要从人的角度去出发,去探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适应关系。现实的个人贯穿唯物史观核心理论的全过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
(二)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和出发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现实的个人"是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等相斗争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抽象的人"的一种历史的清算。不管是鲍威尔还是施蒂娜都将"人"这个意识观念化,抽象化,虽然费尔巴哈突破了这种观念化的人,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却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把人归结为"自然的产物"。与唯心史观不同,唯物史观是从"顽强的事实"出发,这些事实包括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但是其中最首要的是"现实的个人。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现实的个人"所创造出来的。唯物史观全部的体系的开展过程也就是"现实的个人"生存,活动,由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历史进程以及其规律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论证科学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社会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现实的个人"必须是在物质生活状态下的人,离开了物质生活条件,也就不能称之为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要在历史的条件下去认识"现实的个人",离开了历史现实的个人也就变成了抽象的人。从现实的人角度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以关注现实生活为本质的新的哲学观。
(三)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最终目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通过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来找到一条能够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道路。它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是人与人自由发展的社会,与资本主义将人强制禁锢在共同关系的发展模式不同,在劳动异化以及私有制消除的无产阶级社会之中,人不在作为生产的商品或者工具而是一个自由的个人。
三、"现实的人"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
在上文的论述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的发展以自然界为基础,人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均来自于自然界。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作为实践的主体,人们在认识自然界尊重自然界普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使之与人类的发展轨迹相适应。自然界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承受力,将会对自然带来毁灭性打击。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现实的个人必须要遵从的重要规律,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实的个人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首先基于个体人的存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提出的现实的个人就是将人置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全社会的人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角度,用同样的速度发展。要想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就要以实现个体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认识到,资本主社会的发展是以剥削和压迫人的发展为前提,它的发展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将人异化为一般的商品或者工具,禁锢人的思想,通过损害个人的发展来实现人的一般发展。基于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要实现共产主义来改变这种畸形的社会现状。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个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人的一般发展。
參考文献
[1] 江大庆,迟有明.个人自由的现实性及其现实意义──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述[J].现代哲学,2000(04):42-46.
[2] 熊燕,赵娜,李德峰.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的论述——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J].法制与社会,2011(11):293.
[3] 张永庆.现实的个人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总体逻辑——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隐性唯心主义”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4):386-390+396.
[4] 郑佳丽.“现实的个人”:马克思研究个人问题的出发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01):38-39+42.
作者简介:王蕊(1993.12- ),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